2012年1月號259期客家雜誌社論

          2012年大選與客家選票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打出「客家妹仔做總統」,搶攻多數挺藍的北部客家票倉,而馬英九總統則再三表示自己是客家人, 從中華民國灣總統民選以來,李登輝、陳水扁都號稱是客家人,而2012年馬英九與蔡英文的「雙英對決」,兩位候選人也都自稱有客家人血統,客家選票流向受到關注。

前總統陳水扁曾經表示「我們只有認同自己是客家人的問題,因為我們最大的危機,就是身為客家人,卻不敢承認自己是客家人,不講客家話」。確實客家人一直是華人社會中特殊的一個民系,中國或灣、港澳,沒有一個省縣或地方名稱為「客家」,客家人有如東方的吉普賽人,往往「客居他鄉變故鄉」,而少數幾乎是客家人的宿命,灣的客家族群在很長一段時間淪為隱形族群,社會聽不到客家的聲音,因此被形容是「自卑」的族群。

由於客家人長期弱勢,因此渴望獲得身分認同和主體性,經營客家票往往要有情感的認同,因此很巧合的是解嚴以來,歷任總統都曾打出客家人的身分搶票,對此,呼籲各個候選人能從心理上認同自己是客家人,選前和選後,想法和做法始終如一。

客家人是灣第二大族群,灣有多少客家人,依據「客家基本法」第二條對客家人的定義─「具有客家血緣或客家淵源,且自我認同為客家人者」進行調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今年發布調查結果,顯示客家人口比例約為18.1%,進而推估全客家人口總數為419.7萬人。換句話說,全平均每5個人,就有1位是客家人,大部分集中於桃竹苗、高屏及花東地區。

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依序為新竹縣(71.6%)、苗栗縣(64.6%)及桃園縣(39.2%);客家人口數最高的縣市依序為桃園縣(78.5萬人)、新北市(54.9萬人)及臺中市(43.6萬人)。

其實外界有客家人政治立場偏向中國國民黨或泛藍陣營的看法,並不正確,南部高屏六堆的客家人,政治立場是「綠大於藍」與北部客家人是「藍大於綠」大不相同,只不過高屏地區的客家人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馬英九總統任內最大政績是制定客家基本法,讓客家政策有法源依據,訂定農曆正月二十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設立全臺灣69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打造各地客庄的風貌特色;辦理客庄十二大節慶等政策受歡迎。

至於蔡英文不會講客家話雖是她的缺點,但她閩南語也不流利,反而讓民進黨擺脫「福佬黨」的印象,且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成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全球第一個客家電視台開播、桃竹苗三所國立大學中央、交通和聯合設立客家學院、2002年起舉辦客家桐花祭等政策,受到客家鄉親肯定。

宋楚瑜在省長任內,關心地方,尤其大幅改善客家庄交通等各項建設,貢獻良多,至今猶令許多鄉親感念。

三位候選人在客家選區都各有利基,做為台灣客家界歷史悠久的平面媒體,對這次總統大選基本立場是等距對待各陣營,惟對各個候選人提出以下建議,希望成為政府努力的方向:

第一、重視客家教育傳承:客家文化的根是語言,政府廣設客家系所,卻讓這些畢業生無用武之地,以至高師大一度欲裁併客語所、客家學院有如社會科學院,違反當初設院系所的目的,若能在大學開辦客家通識教育課程,中小學落實客家語文課程,讓客家系所的學子學以致用,也才能讓客家語言文化永續流傳。

第二、政府延纜客家專才:政府依客家基本法,在國家考試設置客家行政類科,但名額少得可憐,百年高考竟只有台南市政府開出一個缺額,雖後有增額,但仍少得太離譜,從中央到地方,設置客家專責機構,卻未依法晉用客家專才,致客家政策往往與現實需要有很大落差,違背國家考試取才目的。

第三、活化客庄產業發展:客家原鄉因為工商不振,大量客家族群進入都會工作,客庄不能年年只靠短短的桐花祭或十二大節慶過活,如何振興客家產業,提升客庄生活水準,讓年輕人願意返鄉就業、創業,有待大有為政府的經營和輔導。

要打造臺灣成為世界客都,先做好基本功,朝野「雙英」都強調是客家兒女,如何讓「客家人以身為客家人為榮」,全體客家鄉親會以最嚴格的標準檢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