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客家雜誌216期社論

落實多元文化主義 確保客家文化發展

 

台灣自從1988年李登輝擔任總統以後,開始重視本土語言文化的發展,台灣客家鄉親在本土化熱潮中,也省視到在長期獨尊國語的政策下,客家語言文化瀕臨消失,爰於當年12月28日發動大規模遊行,訴求「還我母語」,開啟了迄今二十年風起雲湧的客家運動。

2000年民進黨執政以後,國家語言政策從原來的獨尊國語轉為重視各族群語言。教育部、文建會或新聞局等單位所舉辦的活動或競賽大致上都包括客家語、閩南語、原住民族語及華語等各族群的語言;其中,在客家語和原住民族語言方面,更兼顧到各種次方言,以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辦理的語言認證考試為例,客家語開辦了五種客語次方言,原住民族語言辦了四十餘種語言的認證考試;另國語推行委員會舉辦的語文朗讀比賽,客家語也分成四海大平安等五組競賽;這些做法無疑對台灣弱勢語言的發展是有利的,讓人感受到我們的國家正朝向多元文化的目標前進。

新上任的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講時多次提到多元:「保障多元,進而開創出豐盛多元的人文風景,促進多元和諧的社會」等語;似乎已經確立了「國家承認多元文化」的方向。

事實上,觀察今日台灣大環境,距離多元文化的理想還非常遙遠,甚至在許多方面的做法還悖離多元文化的方向。台灣今日的社會仍充斥著多種依仗自己的經濟、政治、文化優勢,企圖以自己的意識形態一統天下的文化霸權主義,處處強加於人。若以跨族群進行相對比較,這種情況很容易被瞭解,尤其站在弱勢族群立場,客家人和原住民可以輕易列出無數實例,說明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甚至受到打壓。這些都是實情。強勢者必須站在弱勢者的立場來想,社會公平正義才得以彰顯。

多元文化主義基本精神是去掉自我中心的思考(施正鋒:族群認同以及國家認同的考量),凡事都想到還有不同文化的存在,別人有權利抱持和我不同的想法,講不一樣的話。不僅強勢者該如此做,弱勢者也應該這麼做。挽救客家語文的過程中,客家人設了很多障礙讓HO-LO人,及新住民無法站在弱勢者的立場想事情,想要共同建立多元文化環境卻很困難,這點值得客家鄉親省思。

我們瞭解台灣受過文化霸權主義的害,我們不敢說台灣遭受的文化霸權主義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但基本上,我們已經清楚認知了它的惡;然而我們忽略了另外一種惡,那就是文化孤立主義(又稱文化部落主義)。

有些民族由於長期被壓抑,出於對自身的保護,就會過分強調一成不變地保存自身的固有文化,結果是演變爲文化孤立主義;文化孤立主義的現象是不顧歷史的發展,不顧現實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執著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虛構自己的文化原貌。例如只強調本身文化的優越而忽略其中可能存在的缺失,只強調本身文化的純潔而反對和其他文化交往,逐漸自我封閉和排他,進而壓制本身文化內部求新、求變的積極因素,結果造成本身文化發展的停滯。這種事例不勝枚舉。其實,即使是處於同一文化內部,不同群體和個人對於事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強調絕對,其結果只是撲滅生機,帶來自身文化的封閉和衰微;要解決文化孤立主義和文化霸權主義,根本的關鍵就是民族群眾間的寬容、溝通和理解(樂戴雲:多元文化發展中的兩種危險)。

台灣近年來最常出現的關鍵詞之一,就是多元文化主義。這是台灣歷史發展過程中,飽經文化霸權禍害所生的結果,也是廿一世紀人類因應全球化與地球村的來臨,尋找個別特性而發展出來的思潮的投影。現在多元文化主義被認為是人類共同生活,共同發展,又能保留差別特色的最好生活態度,已漸成為普世價值,也變成人類的道德標準。它必須被注入於人類每一個思維裡,奉行於每一個行為中,若悖離多元文化主義,就可能對社會造成不幸。先進國家已經實行了數十年,如加拿大與澳洲,台灣尚在啟蒙。我們希望多元文化主義在台灣不只是說說,應該確實落實,不能把多元文化置於櫥窗,應該實踐於現實生活中(施正鋒);不能讓多元文化主義成為主流社會展現包容胸襟,寬宏氣度的英明,而是要讓國家各族群祇有人口數量的差異,沒有文化強弱的差別。

身為少數族群的客家,為了語言文化的發展,我們要隨時省視,現在環境和正在進行的做法是否真的有助於多元文化的發展,確定我們走的路是對的;應該廣泛瞭解多元文化主義的真締,比其他族群更努力奉行,唯有落實多元文化主義,才能確保客家文化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