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與孫中山先生             王輔羊

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為客家人,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先生(李顯龍之父)也是,連去世十多年的中共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先生亦為四川的客家人,傑出的客家政治家何其多也!

漢末建安至西晉永嘉年間(四世紀初)五胡(匈奴、鮮卑、氐、羌、羯)亂華,唐末黃巢作亂後至北宋末年靖康之亂,黃河流域大批人民遷徙到南方,為了區別於本地居民,故稱為客家(HAKKA)。他們的後代分布在金之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四川、海南、湖南等地。今台灣屏東、高雄、桃園、新竹、苗栗、花蓮、台東等縣的不少居民,由廣東韓江流域和梅江流域遷來的,亦是客家人。尚有部分僑居海外南洋一帶。客家在漢語廣東方言中稱為「哈卡」,有「客而家焉」或「客戶」之意。是漢族的支系。以粵東、潮州、梅縣、興寧、大埔、五華、惠陽等地最為集中。他們講客家話,婦女社會地位較高,不纏足,普遍參與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的約束。再聚居區保持自己的生活習俗傳統。山歌亦別具風格。《廣東通志.九三.輿地》引《長寧具志》:「相傳建邑時,自福建來此者曰客家。」又引《永安縣志》:「有自江、閩、潮、惠遷志者,名曰客家。」

章炳麟《新方言.嶺外三州語》:「廣東惠嘉應二州,東得潮之大阜、豐順,其民自晉末踰嶺,宅於海濱,言語敦古,與土著不相能,廣州人謂之客家。」

客家話為漢語方言之一,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台灣等地區,保留了較多漢語古音,語音特點是:很多地點方言聲母SS〕、ShS〕不分,「絲」和「詩」都讀sisi〕;韻母沒有撮口呼(音韻學上四呼之一,凡韻頭或韻腹是uy〕的韻母叫撮口呼,如勸、虛中的「願」、「淤」韻;保留古入聲韻尾-b〔–p〕、–d〔–t〕、–g〔–k〕;一般有六个聲調,平、入分陰陽,上、去不分。詞彙中如「叫」()、「禾」(稻子)、「妹子人」(女孩子)、「男子人」(男孩子),句法中如「著多一件衫」(多穿一件衣服)、「今晡日比昨晡日過冷」(今天比昨天冷)等等,同普通話有相當大的差異。

我們知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有國父,家有家長。國父,英文叫做The Father of the RepublicThe Father of a Nation;我中華民國的國父是孫中山(逸仙)醫生(DrSun Yat-sen)。大凡一个國家建國時有大功於其國,而為全國人民所敬愛感戴者,尊之為國父,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1732-99,第一任總統),土耳其國父是凱末爾(Mastafa Keinal Ataturk1881-19381923-38

任首任總統。

孫中山(1866.11.12-1925.3.12,即清同治五年,民前四十六年-民國十四年)名文,字逸仙,在日本時曾化名為中山椎,故後號中山,世稱中山先生,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廣東香山(今中山)縣人。1892(光緒18)自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即行醫於澳門、廣州兩地。1894年上書清廷   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貨暢其流」的主張被拒絕,隧赴檀香山組織興中會,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和「驅除韃盧,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政綱。次年在香港設機關,準備在廣州起義未成。1900年派人至惠州(今屬廣東)三洲田發動起義,失敗後繼續在國外開展革命活動。其家世代務農,幼貪困,依兄德彰於檀香山,後通曉西文。

189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革命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盧,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院,創辦《民報》,同當時的中國改良派(保皇黨)激烈論戰。此後在國內外發展革命組織,聯絡華僑、會黨與新軍,多次發動武裝起義。1911(宣統三年)1010武昌起義成功,各省紛紛響應。1229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11在此宣布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改國體為民主共和,月底組成臨時參議院。213因革命黨人與袁世凱妥協,被迫提請辭職。3月經臨時參議院通過,公佈他主持制訂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被選為理事長。19133月因袁氏派人刺殺宋教仁,即主張起兵討袁,旋即失敗。

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重舉革命旗職,先後兩次發表討袁宣言。1917年殷棋瑞解散國會,他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組織護法軍政府,當選為大元帥,誓師北伐,卒為成功。1918年被迫去職,至上海。次年創辦《建設》雜誌,發表《實業計畫》,並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20年回廣東,次年就任非常大總統。1922年陳炯明叛變,退居上海。翌年會廣州,重建大元帥府,19241月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宣言,實行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成為新三民主義,改組中國國民黨。同年11月,他應北方將領之邀北上討論國是,提出「召開國民會議與廢除不平等條約」兩大號召,同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緞棋瑞、張作霖等做鬥爭,未幾臥病。

   1925224立下遺囑,由汪精衛擬稿並書寫。312在北京鐵獅子胡同協和醫院逝世,遺囑「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在哲學上,他以「太極」為「次太」的譯名,做為世界的物質本源,又以「生元」為細胞的譯名,作為生命的起源,在認識論上,提出「知難行易」說,批判了「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之保守思想。在經濟方面,提出「平等地全」與「節制資本」兩大綱領及「耕著有其田」的口號。在社會歷史觀上提出「民生史觀」。主張「互助之體」的國家學說。遺書編有《中山全書》、《總理全書》、《孫中山選集》、《孫中山全集》等書。畢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遺訓尤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語勗黨人。民國十八年六月國葬於首都南京紫金山南坡上的中山陵。十五年奠基,由建築師呂彥直設計。陵園由廣場、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等組成,占地130萬平方公尺,佈局嚴謹,規模宏大,建築造型運用了中國傳統建築之處理方法。為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國自民國四年規定清明日為植樹節(Arbor Day)19年,國民政府始定312孫總理逝世紀念日為植樹節。這是一個獎勵種樹的紀念日,特定此日乃因《國父遺教》中曾有植樹造林的指示。

   孫中山先生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家,也是氣度恢宏,深謀遠慮的政治家。他倡導國民革命,推翻了四千多年的君主專制,開創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國民政府為表彰他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及創立民國的豐功偉蹟,特於民國2941明令尊崇他為中華民國國父。

只要我們的國號未改,他永遠是我們的國父。

因為地理環境密接的關係,到台灣來的客家人大部分均來至廣東東部方言區,即從前清朝的嘉應州與惠州地域。主要的是四縣(舊嘉應州所屬的興寧、五華、平遠和蕉嶺縣)方言與海陸(海豐和陸豐,舊屬惠州府)方言。嘉應州府城所在就是今天的梅縣。新竹縣還有一部分說饒平話的。我國客家人也把梅縣話視為鰾準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話與孫中山先生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