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義民祭典暨展望義民信仰文化之真正意義與特色

 

 

  1. 義民文化與客家發展史息息相關,新埔義民廟是全省客家義民信仰之

中心,且具領導地位;義民祭典非但具崇拜神明,慎終追遠涵意,

亦蘊藏保存客家固有文化之功能。

  1. 遍查台灣寺廟所拜之神明,眾神之中,唯獨義民爺通客語,為本土

神明;其它諸神皆來自海峽對岸之大陸。

  1. 義民廟非一般宗教上之神廟,實更接近「保鄉衛土先烈紀念館」或「忠

烈祠」。廟內之義民爺為內戰英雄,令人肅然起敬,值得崇拜之處,

在於「為保鄉衛土而壯烈犠牲之義民精神」。

  1. 林爽文、戴潮春之役,參加義民軍而犠牲者,閩人、原住民亦有之,

唯客籍較多耳,義民軍之組成,顯示各族群之和諧團結、自力救濟以

抵禦亂民入侵,是以義民信仰非客家人所能獨專,亦受其它族群所崇

敬,實為不爭之事實。

回顧1988年逢新埔義民廟建廟200週年舉辦空前盛大之遶境祭典活動,因此累積義民爺信仰之向心力,凝聚十五大庄的動員能量,而促成1988年12月28日在台北市舉辦之「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當時向政府提出之三大訴求:1.實行雙語教育、建立平等語言政策。2.開放客語廣播電視節目,成立客家電視台。3.修改廣播電視法第20條對方言節目之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現已次第實現;乃至2001年6月14日在中央成立客家委員會、2002年6月17日在台北市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獲致專人專款推展客家語言、文化,保障客家權益,功不可沒。由此證明於1786年林爽文事件,於1862年戴潮春事件,因有武裝義民爺之壯烈犠牲,才得以悍衛鄉土而安定社稷,迨200年後, 1988年又有「萬人現代文化義民軍」的團結,舉辦「還我母語遊行」,始得以保護客家語言、文化免遭蹂躪,進而爭取憲法賦予之基本人權-保障客家語言、文化權。

  義民信仰文化既具上述功能,台北市乃於1988年8月19日至21日在原七號公園即現今大安森林公園首度由民間發起募款舉辦義民祭典,竟有數萬民眾攜家帶眷,奉獻三牲、水果,前來虔誠祭拜,場地雖未臻金碧輝煌,但人潮汹湧而至,令人感動,此後年年繼續舉行,迄今已逾25年矣!也因為義民祭典之活動成為台北市客家鄉親的年度一件大事,而凝聚共識,促成台北市政府重視客家權益,於1998年之前陸續實現完成:1.客家文化館。2.客家藝文中心。3.撥出3000萬新台幣成立客家文化基金會。4.舉辦通化街路文化而創始客家文化季。5.撰擬台北市客家移民史。又於2007年將廣達1萬2千餘坪之原兒童交通博物館房舍及用地撥交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並編列六億元之經費供建設「跨堤平台」及「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使用,並已先後於2011年9月17日及10月15日完工啟用。

   義民祭典之活動既對凝聚客家力量、啟發客家意識、落實本土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故舉辦之際應慎重思考其核心價值;如何藉祭典來推動社會教育,如何與客家文化結合,如何藉祭典活動來凝聚客家社團、團結客家人,如何提昇義民祭典活動之品質,讓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一輩及政府樂於參與,如何藉義民祭典活動來推動客家公共事務,為迎合潮流,與時並進而開創新局,富於人文概念,使義民祭典更具前瞻效果。

  基於上述理念,吾人認為促使全台各族群人士瞭解義民精神之真正意義,實為當務之急;蓋因不知義民之歷史者,則無以產生義民信仰,亦無從崇敬義民爺,縱有其廟,而不知其史者,或以一般神廟視之,或以為迷信,今之青年,遊走工商、他鄉,多不知義民歷史,實非吾人所樂見,是以,加強客家意識、本土意識、義民信仰意識,莫流於神化舖張,實為未來義民祭典之要務,循此方針舉辦,方不致辜負義民爺當時為保鄉衛土而犠牲之本意。

未來展望

如何將義民精神之核心價值發揚光大:

1.祭典活動內容之改進,充實義民信仰文化之內涵,否則流於形式,只有

「祭典」沒有「信仰」。

2.義民信仰文化研討會之舉辦,以深化、廣化義民精神之核心價值。

3.應表彰義民爺顯靈、顯赫的神蹟故事,並將故事編輯成書,廣為發行、

宣傳,深入民心,形成信仰。

4.宜培養民間辦理義民信仰文化活動之能力,因為祭祀是民間信仰,源於

民心,來自信徒;祭典活動宜回歸民間,政府力不宜介入過多,政府應

扮演的是輔導和協調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