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師資培育」公聽會新聞稿

蔣絜安舉辦客語師資培育公聽會  建議相關單位建構客語師資培育管道  讓合適支援人力有機會轉正  並盡速成立客家語文教育學系 

 

客語已成為國家語言之一,教育部也預計在年底公告《客語師資培育資格聘任辦法草案》,面對即將到來的12年國教計畫,客語師資的來源與出路是否健全?為了瞭解當前客語師資培育問題,立法委員蔣絜安、立法委員李麗芬於18日共同召開公聽會,共商當前合適支援人力納入正規教育體系的可行性辦法、大學設置客家語文教育學系、客語教師公費生制度等議題,期盼建構完整、制度化的客語師資培育管道。

 

蔣絜安在開場時表示,教育部近日預計公告《客語師資培育資格聘任辦法草案》,這是繼去年底通過客家基本法修正案,及今年初總統正式頒佈客語成為國家語言以來,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性發展。她提到自己過去擔任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局長時,在第一線推動客語教育,地方學校反應因缺乏師資而難以推動客語,雖然不缺會講客語的人或老師,但如何結合客語與教育專業,使其進入正軌教育體系,就是最大的問題。她樂見教育部跟客委會可以共同合作。

 

蔣絜安希望《客語師資培育資格聘任辦法草案》能解決客語師資在教學還有傳承上面的問題,希望公聽會聚焦在客語師資的盤點,除了涉及來源與定義,也希望長期在地方推動客語教學的支援教師,當中的合適者有機會透過正規培訓、考核進入正軌教師體系。此外,她也提到,若要解決長期客語師資的問題,師培體系大學可以有師培課程、成立客家語文學系,甚至設立公費生制度,讓有志投入客語教學的學生能確保工作機會與出路。至於未來推動雙語教育,蔣絜安也提醒既然客語已經成為國家語言,是否會與雙語教育有衝突,而12年國教在即,也應思考客語教師如何進入12年國教體系。

 

李麗芬則提到,自己來自雲林縣二崙鄉,是失散已久的客家人,只是家裡很久沒有講客語。她接著說,從108年課綱來看,整個母語教學會增加5種東南亞語言,而國中生也可以選修母語,加上未來《國家語言法》通過後,母語甚至會成為必修課,以這樣的趨勢來看確實未來母語老師的需求會越來越高,因此確實有迫切性去思考客語教師的培訓、聘任問題。

 

今日與會討論的學者專家有邱榮舉教授(台灣客家教師協會理事長)、陳秀琪副教授(國立中央大學)、王保鍵助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吳清明校長(桃園市同德國中)、曾燕春校長(新北市永和國小)、范姜淑雲老師(新北市秀山國小),列席部會有教育部國教署、教育部師資藝教司、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教育局、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教育部國教署高中及高職教育署林琬琪專委針對法條說明,教育部在六月到十月陸續開了內部會議,並與客委會保持密切聯絡,而法條中說明客語師資包含高中職以下、來自師培體系的正式教師,以及客語教學支援人員,幼稚園部分亦有須具備教保服務人員資格,並通過客語認證中高級,法案也規定客家文化重點地區的學校可優先聘任客語教學支援人員;預計未來客語師資會來自師培課程,如同國文老師的培訓一樣,至於客語支援人員有無機會進修師資培育,教育部仍在與客委會討論。

 

客委會文化教育處孫于卿處長補充,法案是為了落實《客家基本法》第12條之規定,客委會也希望客語師資培育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客委會也極力主張在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能優先聘任具有客語教師資格的老師,但聘用方式是比照原住民族語老師還是正式教師,客委會持續會與教育部溝通。

 

地方實作方面,與會的桃園市教育局林淑芬專委展示客語推動成果,表示桃園市政府從多面向推動客語,例如開辦師資培育,像是今年有四位教保員取得客語教育資格,以及設置補助、敘獎、免試入學加分、母語說故事比賽等;桃園市客家局文教發展科劉苡辰股長也說,桃園的語言政策著重向下扎根,要讓桃園的孩子都會說母語,因此舉辦各樣競賽、推廣沉浸式教學、研發醫護客語教材,並製作LINE有聲貼圖供人下載。

 

至於專家學者,邱榮舉理事長認為,客語就是台灣語言的一種,目前有《客家基本法》,未來又有《國家語言發展法》,各法案間如何統合落實是關鍵,而在12年國教中母語成為必修,實際做法也要明確。他建議,應創設客家語文學系,並有正式教師員額,至於客家課程設計,應多舉辦座談會廣納意見。陳秀琪副教授建議在規劃師資培育管道時,能增加支援教師也應具大學學歷之規定,讓他們有機會能成為合格教師,給予專業的培育,這樣能提升第一線的教學功效,讓有熱忱的客家支援教師有一個正規的的師資培育管道。王保鍵助理教授說,應從法制面向思考,從需求與供給的觀點來看,也就是教師缺額與師資培育的量要拿捏,以免造成缺額不多但師資過多,此外,如何創造動機,讓現職教師願意去學客語,成為客語教師,也是政府要去面對的問題。

 

同德國中吳清明校長建議,政府應設置誘因,讓現職老師轉任客語教師,並提出比照專任輔導教師概念,設立專法,讓巡迴客語教師也能獲得補助,才能解決目前客語師資不足的問題。范姜淑雲老師則點出第一線現況,指學校基於排課因素,不希望現職老師成為客語教師,因此大部分會聘用客語支援教師。

 

除了上述發言,與會民眾也反映在地方推廣客語教學時,遇到明明客語腔調不同,但地方政府卻都視為「客家語」,而有別於原住民族語依族群做區分。亦有人表示希望為現職母語教師開設教育學分班,並希望各縣市教育局能開客語教師缺。對此,教育部師資藝教司鄭淵全司長回應,未來會開設本土語言師培課程,國教署武曉霞組長則表示,有關開缺目前尚在研議中。此外,客語支援教師亦有鐘點費不足的問題,有民眾反映,苗栗當地的鐘點費只有260元,而非法定的320元。國教署也回應,會行文苗栗縣政府,請他們依規定辦理。

 

有關客語支援教師的工作權益,現場有人表示支援教師的在寒暑假無鐘點費,或是被學校當作派遣人員,要求義務教學,希望政府能重視這個問題,給予支援教師尊重。對於契約問題,國教署表示會再了解細節。

 

蔣絜安在公聽會尾聲時談到,每個族群的母語都是文化的根,都需要受到重視,《客語師資培育資格聘任辦法草案》是推動客語教育的一大步,對於族群母語與師資,應要有短中長期的規劃,讓客語傳承永續發展。

 

就她目前了解,草案通過後,客語師資培育聘任可能有三個管道,首先是現職老師轉任客語教師,但是堂數要減少;第二是要有法源依據,讓合適的客語支援教師有機會轉任正式教師,但要留意國家財政問題及學子的受教權,希望這部分能與客委會再做討論,思考開缺數與開班數,如果缺乏法源,她願意努力去修法;第三,客語長遠發展需要年輕學子加入,希望教育部與客委會能盡速成立客家語文教育學系,學生一方面有大學學歷,一方面能完成客語師資培訓,讓關心自己族群而就讀的學子,能確保就業與出路。

 

蔣絜安另外指出,《客家基本法》修正案提到要籌建客家語言發展中心,這部分未來能否與客語師資培育合併規劃,期盼教育部與客委會共同研究可行性辦法,並在三個月內提供書面報告說明。她引述一位客語老師的意見作結,提醒說目前有許多有教師證、通過客語中高級認證,但還未考上正式教師資格,表示各地政府還是需要開缺,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DSC_3268.JPG

DSC_290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