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客家夏令營簡介

 

   客家夏令活動系列

 

「客家夏令活動系列」,由客家風雲雜誌和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聯合主辦,於198881314日舉行二天,參加活動的人約一百多人。

活動於813中午在台北市陳林法學文教基金會揭開序幕,由客家風雲雜誌社社長邱榮舉(台大教授),首先代表主辦單位對學員及來賓致歡迎詞。到場的貴賓有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理事長宋鎮源、台北市長吳伯雄夫人戴美玉女士、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林保仁等人。

來賓致詞後,隨即展開課程講習,第一節由大成中學訓導主任陳運棟主講「客家人的奮鬥史」,第二節課由知名的台灣文學作家鍾肇政和李喬主講「客家人與台灣文學」,第三節由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徐正光主講「變局中客家人應有的認識」,第四節課由攝影家鍾俊陞,將他深入大陸客家地區所攝得的幻燈片做詳盡的解說。

晚上七點進行客語演講,由深研客家語言的羅肇錦博士主審,參加比賽的共有13人,年齡最大的是63歲的姜政先生,最小的是就讀長安國中二年級的邱稜智小妹妹。她演講時很緊張,屢屢出現令人爆笑的場面,比賽結果,第一名是由客家山歌老師賴仁政,第二名是由來自新竹芎林的逢甲大學學生楊國鑫和來自苗栗的劉高橋獲得,第三名由來自台北的宋柏翰和來自桃園的姜政、李安正獲得。

第二天,814,參加夏令營活動的學員,搭三部遊覽車由台北中正紀念堂出發,展開客家文化之旅。一路上,由具有多年山歌教唱經驗的賴仁政老師和作曲家涂敏恆老師帶領大家學習山歌和流行歌曲。

客家文化之旅的第一站來到龍潭小人國,小人國裡面有大陸永定客家土樓的模型。這是大家參觀的目的。近中午時分,車隊到達新埔枋寮義民廟,在鐘鼓齊鳴聲中,全體人員向義民爺上香,上花圈致敬。在義民廟內,大家飽嘗客家美食,並參觀廟後花園。義民廟管理人之一的林光華,首先代表義民廟管理委員會向客家夏令營學員表示歡迎之意,接著由楊鏡汀校長為大家解說義民廟的由來與歷史。

接著到北埔的金廣福公館與姜家祖屋,並參觀大隘紀念碑及慈天宮,楊校長並解說北埔抗日事件的概略經過及姜紹祖的行誼。

這次活動,大部分用客語解說,在車上,學員也是用客家話自我介紹,獲致難得的經驗。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活動在下午四點劃下休止符。

 

 

 

                         第一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這次活動是由義民廟管理委員會、全美台灣客家文化基金會、全美台灣客家會主辦,由客家雜誌社承辦,於81013日在新埔枋寮義民廟舉行,吸引115人報名參加,由陳文和擔任營主任。

810上午十一點,學員陸續報到,開營典禮於下午二點舉行,來賓有新竹縣長范振宗、新竹縣議會議長鄭永金、義民廟管理委員會管理人暨縣議員林光華、竹北市長陳煙標、縣議員劉漢苗等人,首先由客家雜誌社徐正光社長向參加夏令營的學員致歡迎詞。

開營典禮後隨即展開課程講習,下午第一節課由羅肇錦主講「客家語言」。晚飯後在義民廟廣場舉行晚會,由擅長客家山歌的彭嬿主持,她邀請一位鼓手、樂師,分別介紹老山歌、山歌子、平板以及教唱客家童謠,晚會結束後,男學員住義民廟廂房,女學員住新竹縣議會招待所。

第二天,第一堂課「客家人个台灣認同」由李喬主講,第二堂課由新埔作家林柏燕主講「客家文學」。下午由營主任陳文和帶隊,學員分別搭乘三輛新竹客運的遊覽車作客家文化之旅,首先到芎林鄉芎林國小去緬懷台灣歌謠的作曲家鄧雨賢。他是龍潭客家人,後逝世於芎林。一行人並參觀他的故居,然後參觀芎林的文林閣(文昌廟),接著參觀北埔的金廣福、慈天宮、北埔老街,並到北埔農會三樓,享受一頓客家粢粑。吃完後去北埔秀巒公園,俯視北埔全貌。晚上七點晚會,安排林子淵講述客家流行歌曲的創作,並由漢興傳播公司歌手劉平芳,演唱「十八歲个心情」、「一支擔竿」等歌。

第二天上午第一堂課,由大成中學校長陳運棟講述「客家歷史」,第二堂課「客家民俗」,由台灣民俗專家劉還月主講。下午舉行客家話演講比賽,一共有25人參加,第一名是交通大學副教授黃坤錦,第二名是北市大安國小教師謝玉賢,第三名是徐豪璟、尚佑鍶(保險公司)、鍾松枝(師大學生)。

參加演講比賽的學員中,值得注意的是兩位閩南籍朋友,一位是清大研究生陳德斌,他用剛學會的客家話演講,令人感動。另一位是蘇崑楙,爸爸是潮州人,媽媽是客家人,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他用小學五年級在屏東內埔鄉學到的客家話演講,奇怪的腔調,常令人捧腹大笑。師大學生彭瑞蓮敘述小學講客家話被罰的經過,講到一半,眼淚掉下來,令人動容。晚上義民廟廣場安排學員表演節目,自娛娛人。

第四天上午由政戰音樂系教授謝俊逢主講「客家音樂」。結營典禮由客家雜誌社社長徐正光主持,他勉勵學員把短短幾天學到的客家文化,帶回去繼續研究、發揚,成為傳承客家文化的一顆種子。

結營的前一天晚上,傳言客家雜誌因財務不佳要停刊,學員們非常關心,討論整夜,個個慷慨陳詞,並在T恤上簽名,寫上安慰鼓勵的話語,然後在結營典禮贈送給發行人陳文和,希望他再接再厲為客家人打拼。陳文和淚流滿面的接受學員的贈禮,說了一些感性的話。

 

 

 

 

 

 

 

 

 

 

 

 

 

 

 

 

 

 

 

 

 

 

 

 

 

 

 

第二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199182下午二點,在新竹縣新埔鎮義民廟舉辦的第二屆客家文化夏令營正式揭開序幕,由客家雜誌社林光華社長主持,來賓有世界客屬總會副理事長楊尚霖、新竹縣政府主任秘書曾廣森、義民廟管理人魏雲杰、新埔鎮長蔡文正、義民中學校長莊訓霸、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新竹縣議員黃齡慧、中華民國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副秘書長邱榮舉(曾任客家風雲雜誌社社長)、新竹縣議會議長鄭永金、桃園縣長劉邦友等人。

開營典禮後,由營主任鍾肇政講述「新个客家人」,第二節由徐正光主講「一个社經變遷下的客家庄」,晚上由楊兆禎談「山歌教唱」。課上完後,各組進行分組討論,並自我介紹,場面熱絡。

第二天,上午第一節由陳運棟主講「客家研究導論」,第二節由彭瑞金主講「從族群立場看台灣文學」,第三節由張文智主講「客家文學中的認同意識」。下午的客家文化之旅,由黃卓權、陳板、黃榮洛擔任解說,第一站到有180多年歷史的新埔劉家雙堂屋,因為宅內有前堂、後堂,所以稱為雙堂屋。由於新埔市街是早期經濟及貨物交流樞紐,經商致富者不少,劉家廟及潘家屋的精美屋宇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便是出身於潘家屋。

離開新埔後,學員們前往關西坪林的范家,並了解范家的地理風水,及范家的開墾故事。范朝登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他號稱十子登科,十個子女中,有三個博士、三個碩士、四個高考及格,令人稱羨。

晚上的課程由陳板、李允斐主講「日久他鄉是故鄉~台灣客家人的建築」,以看幻燈片的方式來欣賞客家建築,其間,五月份剛從獄中服刑完畢的前桃園縣長許信良亦到現場觀摩,並上台以客語講話,受到學員熱烈的歡迎。

八點半在義民廟廣場舉行「客家人與社會運動」座談會,邀請羅文嘉(曾任台大學生會會長,後於2001年當選立委,20045月任行政院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客家運動健將)、羅美文(工運領袖)等人,講述參與社會運動的經過,台上台下互相交流,現場反應熱烈,11點半才結束。

第三天,第一節課由羅肇錦主講「母語文的新生」,第二節由古國順講述「客家話的古典之美」,第三節由鄭榮興講述「戲曲教唱」。下午二點舉行演講比賽,本次比賽與歷次不同的是,沒有設名次,而是設最佳內容、創意、表達、勇氣、趣味等特色的獎項。有些人演講時,悲從中來淚灑演講台。來自花蓮的陳孟江談到自己的父親與老婆時,竟哽咽的說不出話,暫停數分鐘,會場氣氛凝重。

晚上七點在義民廟廣場舉行星光晚會,由鍾惠文主持,除了客家歌曲演唱外,並由各組學員及義工表演節目,有人唱歌,有人表演話劇,有人單口相聲,十分有趣。與外面團體不同的是,他們都是用客家話。

第四天上午的課程有古國順的「客家話的古典之美」,丘晨、彭元岐的「創作歌謠的反省與展望」,楊鏡汀的「鄉土史調查方法及史料概況」。下午舉行結營典禮,各赴歸程。

本次夏令營的義工由台大、師大客家社的成員組成。他們在活動的前兩天便來義民廟準備工作事宜。學生活力充沛、思慮敏捷,由於人力充足,讓這次活動增色不少。他們做了「客家意識普查問卷」和「夏令營意見調查表」,而學員手冊的製作也是首一遭,由師大歷史所研究生劉慧真編輯製作,為日後夏令營的學員手冊打下了基礎。

第二屆客家夏令營附設客家少年營,活動地點在新埔的親親幼稚園,少年營的設置是因應第一屆夏令營成人參加而小孩無人照顧的窘境。這次少年營由彭元岐老師負責,雖然只有20多人,但也解決了不少家長的問題。此後,少年營成為每年客家夏令營不可缺少的營隊。

 

 

 

 

 

 

 

 

 

 

 

 

 

 

 

 

 

 

 

第三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本次客家夏令營分文化營與少年營,於1992814日在新埔義民廟舉行,開營典禮1020分開始,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籌備會召集人林光華、營主任鍾肇政在典禮上致歡迎詞,歡迎各地的客家子弟。接著義民廟主任委員魏雲杰、新埔鎮長蔡文正、竹北市長陳煙標、竹北市代表會主席劉邦龍、縣議員邱鏡淳、新竹縣教育局長張保光、世客高雄分會的鍾文梁、國代張貴木等人一一上台致詞,表示對客家文化的關懷。

開營典禮後,下午開始一系列課程。文化營方面有羅肇錦的「客家語言的源流」、蕭新煌的「客家文化運動的啟示」,少年營方面有馮輝岳主持的「說說我是誰自我介紹認識環境」、彭啟原的「客家卡通欣賞」。

晚上七點在義民廟廣場舉辦一場「客家人在台灣」座談會,由新竹縣議員林光華主持,由鍾肇政、羅肇錦、林光華、陳石山、楊國鑫等人引言後,由全體學員自由發言討論,反應十分熱烈。少年營方面,由馮輝岳老師主持「歡迎晚會」,跟小朋友同樂。

第二天上午由高雄師大教授鍾榮富主講「客家諺語之美」,接著由新竹縣長范振宗作專題演講,呼籲客家人重視自己的母語。近中午時分,舉辦客家米食傳統製作技術,如打粢粑、磨糯米、打水粄等,指導老師示範後,由學員操作,吸引大批人群。

下午,文化營方面由謝俊逢講述「客家歌謠」,然後由姜義和、彭級發兩人講解「客家八音」的獨特音樂風格。少年營方面,早上由范文芳講述「客家話ABC~客語教學」,涂春景講解「鄉情鄉曲~錄影帶欣賞」,下午有鄭奕宏校長的「認識鄉土」和姜義和、彭級發的「客家八音」。

晚上客家歌謠之夜,由鍾惠文主持,表演節目有苗栗育英國小的採茶戲、竹北博愛國小教師的合唱。此外,歌手劉平芳、陳志明、鄧百成等人精彩演出,讓義民廟廣場湧入千餘名觀眾,熱鬧非凡,掌聲不斷。

83上午,黃子堯談「母語創作與現代詩」,鍾肇政談「台灣客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少年營方面,有涂春景的「一點一橫桿~客家謎語」、楊國鑫的「老阿伯鬚赤赤~童謠教唱」。

下午客家文化之旅,由劉還月帶領,全體學員前往參觀金廣福、義民廟、北埔冷泉等地。在冷泉時,大家在溪水玩耍,由於經過三天的相處,彼此較為熟悉,便互相潑水玩鬧在一起,結果電台節目主持人鍾麗香最慘,衣服被水一潑便全部透明。好在她趕快向人借布條遮羞,沒有穿幫。這是在北埔冷泉的一段插曲。

晚上舉行客家話演講比賽,報名的學員有20多位,比賽結果由出生龍潭的黃文安得到第一名,第二名為台灣技術學院教授黃永達及李慶華,第三名為任職高雄電台的節目主持人鍾麗香,86歲來自高雄六龜的鍾進和老先生獲佳作及最佳精神獎。

演講比賽結束後,便是學員自由時間,許多人在義民廟前廣場聊天,有的在涼亭,有的在樹下,有的在階梯,汽水、啤酒、花生、豆干、小菜放一堆,國事、家事、客家事、天下事、芝麻小事無所不談,葷素不拘,愛怎麼談就怎麼談。當晚是夏令營的最後一夜,星光遍佈,美景當前,大家都捨不得睡覺,擅長團康的黃文安甚至帶大家做團康活動,玩得不亦樂乎,結果竟然有人撐到天亮,整夜不睡覺。

84上午,文化營方面有作家林柏燕的「客家文學的背景」,張秋台校長的「鄉土藝術的創作」,親子營方面有張秋台的「彩繪大地,畫我故鄉」,馮輝岳的「火焰蟲」兒歌教唱。下午舉行結營典禮,並頒獎給演講比賽優勝者,四天的夏令營就此落幕,互道珍重再見。

本次夏令營親子營的地點在遠東紡織廠新埔化纖總廠,上課在活動中心,音響、冷氣、放映室、休息室一應俱全,住宿地點在遠東紡織廠附設幼稚園,園地廣闊像一座小公園,親子營有60多人,遠東公司並特別委請洗衣公司為小學員清洗衣褲,照顧得無微不至。

課程方面,最受歡迎的是楊國鑫的「童謠教唱」、張秋台的「彩繪大地」和涂春景的「猜謎語」,由於學員年齡差距太大,學習效果受到影響。

上一屆,有台大、師大客家社學生協助,人力充沛,有創意有點子。這一次夏令營人力嚴重不足,開營的前一天晚上,僅有的四位工作人員李貴盛、林國隆、陳康宏、張義品,半夜趕到現場,隨後忙著搬花籃、插旗子、貼海報、搬桌椅、寫標語,雜事樣樣包,忙到凌晨五點才睡,結果第二天七點又得起床,打理學員的報到、開營典禮事宜。還好本屆客家夏令營一切順利,辛苦是值得的。

 

 

 

 

 

 

 

 

 

 

第四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第四屆客家文化夏令營於199381215日舉行,地點在竹北市義民中學,開營典禮於812上午10點在義民中學大禮堂舉行,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與社長林光華主持,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並應邀上台致詞。許信良表示,身為客家人要充滿自信心,客家子女更應好好的發揚客家文化。

開營典禮後,隨即展開一連串的課程,文化營方面,有彭欽清的「客家語言與現代社會」、黃卓權的「台灣開拓史」、劉還月的「客家田野調查概要」、羅慶武的「客家典故與笑話」、梁榮茂的「客家文化的危機與轉機」、范文芳和黃子堯的「客家文學創作的觀念對話」、李喬的「台灣客家的困境與展望」、徐清明的「語言與文化」、羅能平的「客家人在台灣的經濟地位」。

少年營方面,有鍾惠文的「客家歌謠~唱和跳」、張秋台的「給故鄉添彩衣~寫生」及「我的偶像~泥塑」、馮輝岳的「客家童謠吟唱與創作」、范文芳的「學客家話你我他」、涂春景的「客家話有獎猜謎及阿惠姐講古」。

客家文化之旅方面,文化營由彭啟原、陳板帶隊,親子營由范明煥帶隊,參觀新竹地區的客家古蹟,欣賞客家建築之美,使課程內容的理論得到實際觀摩的機會,讓學員更能消化吸收。本次夏令營照例有客語演講比賽,讓學員的客家話有台上練習的機會。

814下午,在義民中學操場舉行園遊會,吸引大批人潮,內容有客家文物展覽、草編、米食製作等,為客家夏令營增色不少,天上雖然下了一點雨,但也沖掉些許夏日的炎熱。晚上七點在義民中學大禮堂舉行客家文化聯歡之夜,由鍾惠文主持,節目有客家歌謠演唱、舞蹈、跳繩、踢鍵子等,節目精彩,可惜大禮堂沒有空調,氣溫高,很悶熱。

本次夏令營有幾項特色,營地改在交通方便、活動空間大的義民中學,這是其一。營隊除了文化營、少年營外,並增加在職青年營,吸引在職青年利用週末假日參與夏令營盛會,是其二。另外由新竹縣政府支援策劃大型園遊會,是其三。

雖然主辦單位非常用心辦好本次夏令營,然而住宿方面未臻完善,學員在義民中學教室打地舖,雖然點蚊香,仍有許多人被蚊子咬得睡不著,而洗澡時常常停水,有人洗冷水,還好是在炎熱的夏季。

本次工作人力獲義民中學大力支援,多名學生前來協助佈置現場、料理雜事。花蓮師院等校的學生也前來支援,在人力充足的情況下,工作順利許多,比起第三屆的人力不足,可說輕鬆不少。

本次夏令營學員中,有一位就讀美國洛杉磯大學二年級,現年19歲的鄭綠雯小姐,她是關西人,在美國求學時,獲悉有客家夏令營的舉辦,便利用暑假返台參加,以便了解客家文化,可謂熱忱感人。

 

 

 

 

 

 

 

 

 

 

 

 

 

 

 

 

 

 

 

 

 

 

 

 

 

 

 

 

 

 

 

第五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本次的客家夏令營有多項突破與特點,首先是第一次在風景區舉辦。第二、第一次因颱風坍坊,使學員專車延誤到達營地。第三、在海拔最高的地區舉行。第四、第一次以客家雞尾酒方式歡迎學員。第五、總幹事張義品於開營典禮前晚發生意外,從五樓掉入坑洞而大難不死,僅受皮肉傷,真是奇蹟。

第五屆客家文化夏令營於199481114日於新竹縣竹東鎮五指山灶君堂活動中心舉行,由於颱風的影響,接送學員的專車在路途中,因路面坍坊延誤一小時,幸好能趕上夏令營的盛會,開營典禮於十點二十分舉行,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與社長林光華(立委)主持,並致歡迎詞歡迎學員參加四天三夜的活動。

中午舉行客家雞尾酒會,西方自助式,餐點菜餚卻是道道地地的客家菜,像菜包、九層粄、水粄、粄粽、糯米飯、福菜湯等,再配水果、雞尾酒,在場人士大飽口福。

客家夏令營所在地的五指山,位於新竹縣竹東、北埔、五峰三鄉鎮交界處,標高1062公尺,風景秀麗、氣候涼爽,為台灣八大勝景之一。本次夏令營的活動地點灶君堂,便是位於五指山拇指和中指山峰的山腰處,為全國唯一供奉「灶神」的廟宇,亦是一間具有百年歷史的大廟,海拔800公尺,從廟前廣場遠眺,新竹台地盡入眼底,晨觀日出,夜賞星光,山光水色,氣象萬千,誠為世外桃源,亦是避暑勝地。

在此勝地上課,涼爽舒適,更能吸取客家文化的精華,文化營的課程有范文芳的「認識客家母語文化」、羅慶武的「客家宗教禮俗」、黃鼎松的「桃竹苗開發史」、賴英政的「客家歌謠教唱」、林郁方的「客家人自看世界」、黃崇盛的「客家米食製作」、古國順的「客家諺語」。

親子營方面有鄭奕宏的「客家講古與歷史」、鍾惠文的「客家童玩」、湯明聰的「唱唱跳跳」、利玉芳的「兒童詩寫作」、范明龍、黃子堯的「客家話你我他」、黃子堯的「童謠與唐詩」、鍾惠文的「有獎猜謎客家謎語」。

夏令營開營的前一天晚上,工作人員忙著插旗、貼標語、畫海報時,發生一件重大的意外。五樓的陽台有一個坑洞,洞內有浴室熱水輸送管,而坑洞沒有用鐵蓋蓋住,工作告一段落後,約凌晨一點多,總幹事張義品為了找地方放垃圾,在五樓陽台一不小心掉入坑洞。第一個發現的是美工組的陳康宏,他立刻通知周德君教官、黃永達教授等人,幸好到坑洞時,聽到張義品的呻吟聲音,他也抱著水管爬到了可以站的地方等待救援。周德君教官拿繩子下去,將他身體綁住,然後大家合力拉繩子將張義品吊上來。他的眼鏡掉在一樓,已稀爛,而人兒安好,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水管是熱的,他的手臂與大腿、小腿滿是燙傷。大夥用門板將他抬下。周教官送他去竹東榮民醫院,經檢查幸無大礙,只是擦傷、燙傷和輕微的骨折。由於張義品在這次夏令營擔負重責大任,舉凡財務、總務方面的雜事都需要他處理。第二天八點半,他又回到夏令營現場指揮工作事宜,大家勸他好好休息,可是他不肯,帶傷繼續工作

當大家用門板抬他下去,送往醫院時,他仍不時問明天開營典禮的事情。周教官說:「先去醫院,其他事嘸使煩勞」。後來張義品回憶時表示,當時掉下去時,好像看見一道光芒,使他不自覺的抱住水管,幸好不是很燙,如果是晚上十點多,大家在洗澡時,水管更燙,後果不堪設想,如果沒有抱住水管,從五樓掉下去必死無疑。他覺得上天在保佑,關心客家母語文化的他,竟然只是燙傷、擦傷,沒有摔斷腿或手,根本是一項奇蹟。不過,這個意外也在張總幹事身上造成後遺症。此後,他的右手臂會酸軟,有風濕的現象。

在竹東農產供銷中心舉行的客家之夜,總統府資政吳伯雄親到現場打氣,而張義品也親自開車下山到現場,指揮佈置工作,備極辛勞,走起路來一跛一跛,仍然順利完成工作。他對客家夏令營可說是鞠躬盡瘁,差一點送命,精神令人欽佩。這件意外相當令人震撼,然而除了少部份夏令營的學員與工作人員,鮮少有人知道。

這次夏令營,營副主任周德君教官(新力工家主任教官)運用組織動員能力,帶領家族成員30人參加,他的客家心客家情在此充分顯示。五指山的風景秀麗,夜景更美,晚上夜遊爬山,到山上看風景,整夜沒睡覺的大有人在。

 

 

 

 

 

 

 

 

 

 

 

 

 

 

第六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第六屆客家文化夏令營於199581113日舉行,地點在新竹縣關西鎮錦山的「金桃山休閒樂園」,分文化營和親子營,參加人數分別為92193人。由於客家電台的設立,參加人數空前多。

開營典禮由夏令營營主任鍾肇政主持,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社長林光華(立委)致歡迎詞,歡迎各地的學員到客家夏令營。接著雞尾酒會提供竹東客家美食中心準備的客家點心:粢粑、炒米粉、芋粄、菜頭粄、九層粄、水粄、米粽等美食。在水果、雞尾酒的助興下,每人以西方自助方式取用客家點心,許多人吃得不亦樂乎。

客家夏令營以往為四天三夜,由於有些上班族反應四天太長,請假不易,故本次改為三天二夜,也是第一次在休閒遊樂區舉辦。金桃山休閒樂園是鄉賢楊一晁先生開設的,他對客家事務非常熱心,也是台北縣客屬會的理事長。

本次夏令營課程,文化營方面有鍾肇政的「客家台灣文學」、梁榮茂的「客家危機面面觀」、古國順的「客家家庭與現在社會」、羅肇錦的「蒐集客家話真生趣」、陳貴賢的「電子媒體與語言文化」、黃永達的「廣播節目內容與主持」、黃子堯、林柏燕的「客語創作」、黃鼎松的「客家庄開發史」。親子營方面有楊寶蓮的「客家童謠教唱」、鄭奕宏的「客家講古、客家歷史」、黃卓權的「客家民俗采風」、鄭榮興的「客家八音及戲曲簡介」、賴漢生的「生龍活虎」、范美華的「綠野追蹤」、鄭奕宏、林寶珠的「客家童玩製作」、湯明聰的「成果發表及團康活動」。

客家之夜於812晚上7點,在關西鎮上的太和宮廣場舉行,由鍾惠文主持,節目除了歌謠表演,還有舞蹈相聲等。現場觀眾除了夏令營的成員外,大部分是關西當地的居民,表演團體也有當地的社團,主辦單位希望夏令營能與地方結合,共同欣賞客家音樂之美,讓關西地方人士了解夏令營舉辦的意義及客家文化的內涵。

本次活動與成員,最受矚目的是一位24歲的大陸客家妹廖選紅。她來自廣東省大埔縣,嫁給苗栗頭份的客籍作家林國隆。第三屆客家夏令營,林國隆也擔任工作人員,曾參與台灣客協刊物的編輯,廖選紅來參加夏令營便是受到林國隆的鼓勵,她希望藉此對客家文化多了解一些。

另外,台中縣東勢國小蘇永松主任及徐登志老師帶領三十多位東勢國小的學生來參加,台北市石牌國小的楊寶蓮老師也帶領二十四位小朋友前來參加。石牌國小的小朋友中,只有兩位是客家人,其他都是福佬人,顯示客家文化的內涵是非常值得其他族群來共同欣賞。

這次活動得到中國時報大力支持並報導,對於中時副總編輯胡鴻仁對本次活動大力支持與鼓勵,主辦單位由衷感到感謝。       

 

 

 

 

 

 

 

 

 

 

 

 

 

 

 

 

 

 

 

 

 

 

 

 

 

 

 

 

 

 

 

 

 

第七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1996年舉行的第七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首度在新竹縣以外的地區舉行,地點在民風純樸的苗栗縣頭屋鄉明德水庫旁的勞工育樂中心,時間是72628日,分文化營和親子營,參加人數約115人。文化營由羅肇錦教授,親子營由彭欽清教授擔任營主任。營主任以下至講師,全都是苗栗人。本次的特色尚包括第一次在七月舉行,是夏令營開辦以來住宿設備最好的一次,開幕前一天,傾盆大雨,有颱風的跡象,然而開幕當天天氣晴朗,真是天佑客家。

第七屆客家文化夏令營是在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及苗栗縣政府的贊助下,首度移師苗栗,受到苗栗縣各界鄉親的熱烈歡迎,場面相當熱烈。

開幕典禮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社長林光華立委主持,文學家鍾肇政、立委陳文輝、文建會副處長陳坤一、苗栗縣政府主任秘書胡盛光、新竹社教館館長賴世烈、新埔義民廟董事長魏雲杰、頭屋鄉長范雄達、前省議員傅文政、聯合報駐苗栗特派員何來美等人,均到場致意。聯合報苗栗特派員何來美表示,這次夏令營能移師苗栗,表示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相當重視本土文化的推動,希望能在這次的客家夏令營盡一點心力。同時值得一提是,以他在苗栗的人脈,各方面資源經他牽線後大力投入本次夏令營活動中,使本次活動場面生動壯大不少。

本次夏令營的課程,文化營方面有張秋台的「話中有話、話客家」、張紹焱的「客家問題面面觀」、李喬的「台灣客家社會發展」、古鎮清的「客家傳統建築」。親子營方面有吳乾宏的「客家童謠教唱」、余惠蓮的「童詩童畫」、彭定松的「客家童玩製作」、范美華的「綠野仙蹤」。

戶外的客家文化之旅,文化營及親子營,分別由黃鼎松、黃卓權、彭欽清等人帶隊,前往頭屋、獅潭、公館、苗栗等地尋幽訪勝,了解先民開發的艱辛過程,並體會客家人文之美。

苗栗的開發史以漢人和原住民爭地最為重要,所留下的史蹟故事也多與戰爭跟原住民抗爭及拓墾有關。文化營安排的行程,除沿著拓墾先峰黃南球留下的遺址找尋先民的遺跡外,也選了幾座與開發史相關的寺廟做為巡禮的據點。親子營因為小朋友居多,安排的行程以鄉土產業及客家傳統的古屋為主。

文化營的行程從明德水庫出發,即轉往獅潭,再由獅潭轉往大湖及公館、苗栗等地,沿途參觀永春宮、糯米橋、黃南球拓墾獅潭遺跡、獅潭義民廟、弘法院、石油博物館、石圍牆、賴氏貞牌坊、苗栗文昌祠等。

親子營沿台十三線及苗六線,行經頭屋竹仔閣、青錢第、縣立文化中心客家文化陳列室、文化中心客家文物館、出磺坑石油博物館、蠶蜂改良場、文昌祠等地,分別由聯合報苗栗特派員何來美及秀山茶園主人張炳秀擔任解說,小朋友對蠶蜂改良場所陳列的蠶繭及成蟲最感興趣。

文化之旅的最後一站,是到後龍的榮興客家戲曲學苑參觀,由鄭榮興博士親自解說成立經過及學員訓練情形,臨走前並親自送學員們上車。

隨後大家到苗栗縣立文化中心觀賞客家之夜的表演。晚會由鍾惠文主持,歌手黃連昱、劉平芳、何易峰、彭月春、賴仁政等人演唱客家流行歌及山歌。另外,相聲、短劇、舞蹈表演等都十分吸引人,苗栗鄉親熱情參與,把文化中心擠得水泄不通。

第三天,民進黨主席許信良親臨夏令營現場,除了捐款壹萬元,並向主辦單位及學員致關懷之意外,且與大夥拍照留念。聯合報以極大篇幅詳盡報導客家夏令營活動,活動三天,每天都把報紙送到客家夏令營現場,顯示聯合報對客家夏令營的重視。

 

 

 

 

 

 

 

 

 

 

 

 

 

 

 

 

 

 

 

 

 

 

第八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本次夏令營於199771820日舉行三天,地點在新竹縣橫山鄉萬瑞森林樂園,除了親子營、文化營外,另增設師資營,是本次夏令營的一大特色,參加的學員約有192人。

開營典禮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社長林光華立委主持,並致歡迎詞、介紹來賓,午餐是中西式的客家雞尾酒會,有粄圓、粽仔、九層粄、粢粑、菜包等客家美食,午餐後,隨即展開研習。

本次夏令營的課程,文化營方面有賴仁政的「客家歌謠教唱~歡樂時光」、范文芳的「客家話之美」、梁榮茂的「客家生存之道~從台灣客家運動談起」。親子營方面有楊寶蓮的「客語會話」、徐玉佳的「歌謠教唱」、鄭奕宏的「詩詞吟唱」、范美華的「綠野仙蹤」、楊國鑫的「客家童謠教唱」、古寶琪的「彩繪鄉親」。師資營方面有范文芳的「客家童謠及拼音」、羅肇錦的「客家人與客家話的形成與分佈」、古國順的「音標認識及記音練習」、彭發勝的「漢書講習」、賴漢生的「童謠教唱」、何石松的「客語用字探源」、黃子堯的「兒歌創作」、羅悅玲的「吟詩與歌唱」和梁榮茂的「客家人的現代與未來」。

第一天晚上在萬瑞森林樂園大禮堂舉辦歡迎會,由黎芳雄和李碧雲主持,大家圍成一個大圓圈,除了有橫山當地的婦女社團表演外,全部是學員自己表演,有帶動唱、客家山歌、流行歌曲,晚會並施放天燈,將活動帶向最高潮。

第二天,文化營的客家文化之旅,由黃卓權、范明煥帶隊,參觀地點有六家、新埔義民廟、劉家雙堂屋、石光旱圳聚落、關西的羅、鄭祠堂。親子營及師資營則在教室內上課。

師資營方面,課程滿滿,內容較嚴肅,有客家音標、記音、探源等,兒歌創作由黃子堯主講,現場由學員創作兒歌,一些作品就此出爐,並由大家互相觀摩。羅悅玲老師在她的「吟詩與歌唱」這堂課中,親自帶樂器來伴奏,並教學員用客家話吟唐詩、宋詞,客家話之美在詩詞吟唱中充分表露。

客家之夜在竹東農產品供銷中心大禮堂舉行,由鍾惠文主持,范振宗縣長唱了兩首客家流行歌曲,農委會副主委林享能也唱了一首古巴民謠,表演者有黃連昱、劉平芳、彭月春等人。另外夏令營的小朋友在長庚醫院副護理長江金英的帶領下,上台表演「客家童謠」帶動唱,獲得熱烈的掌聲。

本次夏令營在住宿方面,安排在小木屋,由於去年苗栗勞工休閒育樂中心設備很好,所以今年的設備也不能太差,由小木屋遠望新竹夜景,燈火輝煌,分外美麗。許多學員在涼亭或階梯聊天,說人生話客家,國事、家事、天下事,無事不說,啤酒、白酒、點心下肚,吟詩作樂,人生之美妙在此時充分表露。

親子營方面,在長庚醫院副護理長江金英的帶動下,笑聲四起,小朋友和她玩在一起,鬧在一起,幾近天翻地覆,不知晚飯時間將至,顯示江金英在團康方面的長才。她擅長帶動唱及團康,讓小朋友在三天的夏令營中度過了歡樂時光。

來自湖口的周雪美,是彰化師大國文研究所的研究生,對客家文化非常熱心投入,她的論文指導教授便是羅肇錦博士,她努力收集客家方面的資料,碩士論文便準備寫有關客家文化方面的題材。(她於2001年完成客家山歌研究的碩士論文)

三天兩夜的客家夏令營於720日下午3點劃下休止符。

 

 

 

 

 

 

 

 

 

 

 

 

 

 

 

 

 

 

 

 

 

 

 

 

 

 

第九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第九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於199872426日舉行,地點在位於桃園縣龍潭鄉石門水庫附近的「桃園縣勞工育樂中心」。客家夏令營第一次到桃園縣舉辦,由於受腸病毒的影響,親子營的小朋友只有18人參加,創歷史新低,參加總人數也只有105人,是歷屆人數最少的一次。

開營典禮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社長林光華主持,這時客家雜誌社社長林光華,由立委轉戰縣長成功,成為新竹縣縣長,地主的桃園縣府主任秘書許應深、龍潭鄉長黃仁杞等皆蒞臨現場為夏令營學員打氣,勉勵學員汲取客家文化精髓,成為發揚客家文化的中堅分子。

開營典禮後,舉行歡迎學員的客家雞尾酒會,隨後舉行課程研習。本次夏令營的課程內容,文化營方面有蔡氏姊妹的「歡樂時光,歌謠教唱」、何石松的「客家話之美」、黃子堯的「台灣客家的過去、現在、未來」,親子營方面有邱英政的「客家卡通欣賞及製作」、涂春景的「大家來揣令兒」、賴漢生的「客家話你我他」、陳康宏的「彩繪大地」、范明龍的「客家童謠教唱」、姜慧萍的「勞作捏土」、邱錦煌的「紙鳶製作」。師資營方面有羅肇錦的「客家人與客家話」、古國順的「注音與記音」、林勤妹的「客家歌謠教唱」、羅悅玲的「詩詞吟唱」、李國雄的「漢書講讀」、彭欽清的「從諺語學客家話」、鍾肇政的「台灣文學概觀」、余惠蓮的「客語教學的設計」、梁榮茂的「客家人之處境與開展」。

本次的客家文化之旅,得到龍潭地方文史工作者曾新蔘(縣議員葉發海的主任秘書)的大力協助,規劃設計路線與行程,於725展開客家文化之旅,參加的學員有文化營的70多人,由曾新蔘擔任解說,導覽的地點有龍潭的三坑老街、大溪觀音亭、新屋范姜古屋、龍潭南天宮等地,頗能掌握桃園客家文化的特色。

親子營方面由長庚醫院副護理長江金英小姐帶隊,雖然只有18人,但江金英擅長帶動唱,所設計的遊戲,內容生動活潑,沒有冷場,讓小朋友經常處於興奮的狀態。「彩繪大地」的課程是用小朋友在石門山附近撿拾的石頭做彩繪,由陳康宏教小朋友彩繪石頭,小朋友的創意點子潛力無限,一件件生動活潑五顏六色的作品,便一一呈現出來。邱英政的「客家卡通」、姜慧萍的「捏土」、邱錦煌的「紙鳶製作」都可說是這次親子營的特色之一。

青年營方面,報到人數只有十人左右,有大學生、高中生和國中生,他們都會講客家話,甚至有幾位有非常強的客家意識,打聽之下原來他們的父母都熱心客家事務,難怪孕育的兒女都非常客家。

師資營方面,由於第八屆辦理反應十分良好,故第九屆繼續辦理,仍以高、中、小學的老師居多,課程十分扎實,這些都是未來客語師資的種子教師。

本次夏令營中,高齡74歲的翁李月妹,帶著媳婦王玉雪與孫子李褘璿、李褘苓,特別從板橋趕來參加,祖孫三代參加夏令營,十分難得。

客家之夜於725晚上在龍潭大池塘的南天宮舉行,由中視客語主播鍾惠文主持,現場除了歌星表演外,還有摸彩活動,吸引大批龍潭鄉親前來觀賞,人山人海,然而當觀眾向工作人員拿摸彩券時,卻很少有人願意說客家話,現場工作人員之一的姜慧萍表示:如果不說客家話便不給摸彩券,結果許多人便乖乖的說客家話,客家話淪落到這樣的地步,令人痛心。

結營典禮於726下午舉行。至此,第九屆客家夏令營三天二夜的活動劃下完美的休止符。

 

 

 

 

 

 

 

 

 

 

 

 

 

 

 

 

 

 

 

 

 

 

 

 

第十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第十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於199972325日,在新竹縣新豐鄉的小叮噹科學遊樂區舉行。

開營典禮在十點二十分舉行,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主持,新竹縣團康大師湯明聰擔任司儀,湯明聰為使典禮生動活潑,不時來一段團康帶動唱,現場冠蓋雲集,到場的來賓有總府資政吳伯雄、總統候選人許信良、新埔義民廟董事長魏雲杰、新竹縣教育局長黃韻寧、聯華電子馬國棟、弘益傳播負責人邱英政、新豐鄉長李錦復、小叮噹董事長蘇義夫、台北市客協理事長梁榮茂、立委劉盛良助理范麗妍、前土城客屬會會長陳江鎮等人,記者席上有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中華日報、台灣日報、中央日報、民眾日報、民視、東森新聞、三立、中原衛視、環宇電台、中廣新竹台、中廣客家頻道、新客家電台等大批記者到達現場採訪。

首先由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介紹來賓,接著新竹縣長林光華(客家雜誌社社長)上台致詞,歡迎學員來參加客家文化夏令營,然後夏令營營長鍾肇政上台致詞。總統府資政吳伯雄上台致詞過後,麥克風交給總統參選人許信良。為了表示對客家文化夏令營的支持,許信良特捐款壹萬元。

開營典禮後,已近中午時分,隨即展開客家雞尾酒會,菜包、糯米飯、粄粽,及雞尾酒、米篩目等客家食品上桌,供大家享用。

下午展開正式的課程。親子營方面,范明煥老師教小朋友「客家生活用語」,黎芳雄教小朋友製作客家童玩。文化營方面,有顏志文的「傳統與現代樂曲發展」,黃子堯的「客語寫作技巧與表現」,師資營方面有梁榮茂的「台灣客家概況」,羅肇錦的「客家語言書寫問題」。

小叮噹科學園區,佔地30餘公頃,也是新竹八大景之一「鳳崎落日」的觀賞點,在園區的觀景點可以眺望「台灣海峽」的滄瀾及竹北地毯式的稻畦。

鳳崎晚霞為昔日淡水廳時代全淡八景,係指鳳山崎沿鳳鼻尾一帶之巨陵而言,鳳山崎南臨鳳山溪,距離新竹東北十公里,清代為竹塹往台北必經之官路。鳳鼻尾出自鳳山崎山脈,西臨台灣海峽,峰巒秀媚,怪石嶙峋,形如鳳鼻,故有鳳鼻之稱,每當夕陽西下,鳳鼻、鳳崎,處處綺霞萬丈,遊人至此樂而忘返。

園區內的設施共35項,完全依據物理化學科技原理設計,將力學、光學、水力、風力等分區組合而成,就像一本活的物理科學教材,針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知識的渴求及思考的培養,設計出一系列自然科學及電子科技原理的遊樂設施。

晚上文化營舉行座談會,由黃永達教授主持,精於客家團康的江金英小姐與中廣客家頻道主持人彭月春共同帶領大家演唱「本本係英雄」,並帶動唱,然後一一自我介紹,使大家互相認識,再展開座談討論,題綱有:客家話與客家字體認識、客家樂曲歌謠的經驗與看法、對傳播媒體的看法、教育及其他人文議題。

師資營方面,由古國順教授主持,他先談自己對推廣客家話的看法及做法,然後由學員發言。親子營方面,則在外面廣場放天燈,在上課時所製作的天燈,上面書寫著「客家文化傳千里」、「客家人最有情」、「圓滿成功」……等字樣。第一個天燈由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律師點燃。當第一個天燈飄向天空,並拖著爆竹聲響時,現場一片歡呼聲,新竹小叮噹的夜空添加一份光彩奪目的美景,它的特點是由客家人製造的,具有濃濃的客家味。

第二天早餐後,八點半便開始一天的課程。師資營方面,上午第一節課,由楊鏡汀主講「台灣客家習俗~義民信仰」,第二節課由羅悅玲老師主講「詩歌吟唱及文章朗讀」。她以海陸腔客家話吟唱唐詩宋詞,悅耳動聽。親子營方面,上午由徐玉佳老師談「客家順口溜」及「客家童謠」。

中午,文化營因客家文化之旅,午餐在外面解決,留在園區的師資營與親子營便在山上烤肉,邊烤邊吃順便連絡感情。新竹縣長林光華在現場與大家同樂,只是媒體不放過他,在烤肉區接受電視節目製作單位的訪問,他要吃一塊肉實在很難。

下午,師資營方面,由台灣戲曲專校校長鄭榮興主講「客家戲曲概說」,透過鄭校長的解說及影片說明,學員們對客家戲曲有進一步的了解。第二節由賴仁政主講「客家歌謠」。親子營方面,由鍾肇文老師帶領小朋友進入科學的世界,以遊樂區35項科學設施,結合康輔活動之大地遊戲呼應客家文化的內涵。

文化營方面,則進行戶外客家文化之旅,由文史工作者阿有牯(曾年有)帶隊,去新豐海邊參觀紅樹林,然後去黎屋、黃屋參觀,以了解客家建築之美。中午在黃屋吃中餐,下午一點半到湖口老街。阿有牯詳盡介紹湖口老街的歷史風華及建築特色,使學員親近湖口老街,下畫,三點十分,在湖口老街旁的三元官廟坪,請來八音、北管、山歌演唱,節目精彩,只是有人反應,表演時間長了一些。

晚上七點,在新竹縣立文化中心舉行客家之夜,由鍾惠文主持。現場貴賓,新竹縣長林光華、立委許鍾碧霞、國代田昭容、台灣資生堂董事長李阿青、作家鍾肇政等人,皆一一上台致詞。表演節目有:彭月春唱客家山歌與流行歌,國寶級山歌后賴碧霞演唱客家山歌,小金金邱金嬋、黃韻如、李惠敏等人演唱客家童謠,馮森江舞團表演舞蹈,鍾惠文和彭月春演唱「後生人」,名歌手黃安帶來兩首歌曲,並贈送禮品,造成全場瘋狂。黃安在台上開始時用普通話,台下高喊「講客家話」,黃安馬上改口講海陸客家話。他媽媽是竹北人,所以會講五、六分。「同班同學」中的兩位,一位是龍潭人,一位是竹東人,他們唱「客家本色」及「皇天不負苦心人」,博得現場熱烈的掌聲。另,關西客家社區及新埔寶石社區合唱團也演唱客家山歌,叫好叫座。

晚會進行中,並頒獎給十年來對客家夏令營有功的人員及單位,受獎單位有新埔褒忠義民廟、台灣資生堂股份有限公司、新竹國際商業銀行、伯仲文教基金會、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聯華電子、台灣飛利浦公司竹北廠、遠東紡織新埔化纖廠、小叮噹科學遊樂區等,受獎的個人有張義品、鍾惠文、周德君、邱錦煌、陳康宏等人,由縣長林光華及客家大老鍾肇政分別頒發感謝狀,以表彰這些單位及個人對客家夏令營的貢獻。

場外,許多人向服務處索取摸彩券,客家夏令營工作人員在桌上的海報上面寫著,「若不講客家話,則不給摸彩券」,許多人乖乖的講客家話。

725上午,親子營方面,由詹德讓談「客家俗諺」,湯明聰老師教大家猜「客家謎語」。文化營方面,黃玉美談「客家傳播媒體」,黃新發談「客家人文的重建」。黃玉美是中廣新竹台「客語天地」的主持人,從第一屆客家文化夏令營開始採訪至今,伴隨著客家夏令營走過十年的光陰。師資營方面,上午有林柏燕的「漢書導讀」(昔時賢文)、何石松的「謎語兒歌與教學」。

下午親子營與文化營自由活動,師資營則舉行鄉土教學綜合研討會,由政大英語系教授彭欽清主持,由新竹師院教授范文芳及峨眉國小校長姜信淇擔任引言人,對客語鄉土教學作一綜合討論,學員們熱烈發言,與教授交換意見。

三點半舉行結業典禮,由新竹縣長林光華主持,列席的有作家鍾肇政、陳石山律師、立委彭紹謹等人。結業典禮上並發給客語師資培訓營的結業證書,此次共有61人獲得結業證書,縣長林光華勉勵他們回到工作崗位,為培育客家下一代而努力。四點典禮結束,各自珍重再見,踏上歸途,第十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在此正式劃下完美的句點。

本次夏令營,年紀最大的是來自板橋的73歲的邱建海。年紀最小的5歲的王卉如,也來自板橋。她在父親王兆華、母親徐秋柑的陪同下前來參加,父親是畫家,亦主持寶島客家電台節目,熱心客家事務。

來自台北陽明山的朱隆榮和卓富子是盲人,雖然看不見,但他們來聽夏令營,用耳朵來感受夏令營的歡樂氣氛,尤其難得的是朱隆榮是福佬人,但他常聽客家電台、中廣客家頻道節目,並call in進去,客家話講得不錯,而且會唱客家歌。朱隆榮表示,他學客家話是受他義母卓富子的影響,卓富子鼓勵他學客家話,唱客家歌。

來自永和的林雅雯,就讀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目前撰寫的碩士論文有關客家母語教學。令人欣慰。來自台北的羅悅勻是美國露易斯安娜西南大學的學生,這次利用暑假期間,返國參加夏令營,希望了解客家文化。剛從台大中文系畢業的黃秋香,去年參加青年營,今年參加師資營,她第一位報名,故編號一號,她希望明年能擔任工作人員,為客家夏令營出一點力。

來自南投的彭秀文,從第一屆到第十屆夏令營,每屆都到,就算無法全程參與,也會來一下感受氣氛並樂捐,其客家情懷令人敬佩。來自花蓮吉安鄉的廖有文,有個標準的客語家庭,參加客語演講,全家上榜名列前三名。

 

 

 

 

 

 

 

 

 

 

 

 

 

 

 

 

 

 

 

 

 

 

 

 

 

 

 

 

 

第十一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本屆夏令營於200072123日假新竹小叮噹科學遊樂區舉行,1020分開營典禮,由客家雜誌社發行人陳石山律師主持,現場冠蓋雲集。到場的來賓有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陳子欽、桃園客協理事長李貴盛、土城客屬會會長彭成龍及前會長陳江鎮、義民廟總幹事林保明、文建會利明勳處長等人,另有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民眾日報、中廣新竹台、中廣客家頻道、新竹北視有線電視等新聞媒體記者到現場採訪。

陳石山律師介紹完來賓後,客家雜誌社社長林光華(新竹縣長)上台致詞歡迎客家夏令營學員,然後由客家夏令營榮譽營長鍾肇政(總統府資政)上台致詞。他參與客家夏令營已12次,從1988年客家風雲舉辦的夏令營起,至今一次也沒漏掉。最後,陳子欽理事長亦上台致詞。

開營典禮後,已近中午,隨即展開客家美食雞尾酒會,有菜包、糯米、粢粑、薑絲炒大腸、雞尾酒……等,由學員自由取用,大家吃得不亦樂乎。

下午展開正式課程。親子營方面,李玉嬌帶領小朋友「相見歡」,吳素珍老師教小朋友「客家童謠」。文化營方面,由口才訓練大師黃文安,以「打有準備的仗」教大家「如何發揮成功的口才」。客家夏令營舉辦十餘年來,第一次開口才訓練課程,以客語發揮成功的口才,對客家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國策顧問,同時亦是台大中文系教授的梁榮茂講述「當代客家人的使命」。師資營方面有古國順教授談「客話古籍閱讀與教導」,羅肇錦教授談「客家語言與書寫問題」。

晚餐後,學員們紛紛到小叮噹科學遊樂區散步,並觀賞風景。

晚上,文化營方面由羅悅玲老師以海陸客語教大家「詩詞吟唱」唸唐詩。師資營方面由造橋豐湖國小校長林光明談與唱「口說藝術」,親子營方面由徐玉佳老師教小朋友練唱客家歌謠。

夜晚的小叮噹遊樂區景色優美,遠眺新竹、桃園,各鄉鎮一覽無遺。

第二天八點半開始一天的課。師資營方面,上午第一節課由楊兆禎教授談「客家歌謠與諺語」,生動活潑的講課方式,令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節由范文芳教授談「客語教學與教材編纂」。文化營方面,由羅肇錦教授談「客家形成史」,羅教授在大陸發現許多史料,可據以改寫台灣歷史,其新發現令人耳目一新。第二節課由竹東客家美食中心黃廠長教大家製作「紅粄」,大伙吃得津津有味。親子營方面,第一節由涂春景老師教小朋友「恁靚个師傅話」,第二節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泳,由新竹游泳協會派陳忠群等三名教練前來指導。親子營小朋友便在如魚得水中度過快樂時光。

由於陳水扁總統即將蒞臨,50多名便衣早上十點便到小叮噹佈建,中餐後,小叮噹工作人員即在會場打掃、佈置,筆者亦準備新聞稿及相關資料,提供現場媒體取用,一切準備就緒,一點半左右,夏令營學員在小叮噹大門口列隊準備歡迎陳水扁總統。

二點左右,總統專車到達,總統府資政鍾肇政、林光華縣長、國策顧問梁榮茂、小叮噹董事長蘇義夫等人,代表夏令營學員前往迎接陳總統,由張瑜文小妹妹與陳菊貞小姐向總統獻花。陳總統並親吻張瑜文小妹妹,鍾肇政抱著小孫女來迎接陳總統,客家夏令營學員以客語高喊「總統好」,並演唱「客家本色」。隨後陳總統先後與親子營、文化營和師資營全體學員合影留念。

陳水扁總統到貴賓室休息片刻後,前往餐廳準備向夏令營學員講話。新竹縣長林光華作開場白,說到一半,麥克風斷斷續續。「陳總統來客家夏令營,連麥克風都緊張。」林縣長一語化解尷尬,接著由陳總統上台向學員致詞。他用客語「大家好」向學員問好,獲得如雷的掌聲,令人遺憾的是陳水扁總統致詞時,麥克風的聲音仍有些斷續。陳總統表示:他的祖先來自福建詔安客家庄,是客家族群後裔,他以身為客家人為榮。他強調客家人不是過客,而是永遠在台灣生存發展的主角,至於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客家政策白皮書」,他一定會兌現,籲請客家鄉親多一些耐性,支持新政府。阿扁總統致詞完畢,學員報以熱烈的掌聲後,隨即離開夏令營會場。

陳總統離開夏令營,一切恢復平靜,繼續原來的課程。師資營方面,龍潭國小校長范姜運榮進行「客家歌謠教唱」。文化營方面,由台灣戲曲專科學校校長鄭榮興博士講述「客家戲曲」。親子營方面,由中壢家商范姜明華老師教小朋友「黏土創作」,小朋友玩著泥巴也創作出一件件生動可愛的作品。

晚餐提早到5點30分進行,餐後全體學員到新竹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觀賞客家之夜,客家之夜由美麗大方,聲音甜美的民視客語主播羅貴玉小姐主持。晚會與第四屆客家新曲獎的頒獎典禮一併辦理,並頒感謝狀給多年來支持客家夏令營的機關團體。晚會表演節目有:美濃交工樂隊演奏的客家流行歌、客家三腳採茶戲、第四屆客家新曲獎得獎作品演唱、舞蹈表演等。本次客家之夜與以往不同的是,沒有摸彩,節目順暢多了。晚會在十點圓滿結束。

第三天7月23日上午,師資營方面,楊鏡汀講述「客家民俗信仰與教學」,第二節課由政大副教授張堂錡講述「客家文學資料與教學」。文化營方面,客家歌手顏志文談「客家現代音樂」。他抱著一支吉他,自彈自唱,讓學員欣賞客家流行歌曲之美。第二節由台灣科大電子系主任黃永達博士,談「客家歌謠欣賞」,黃博士是留美學電機工程博士,竟然對客家山歌有興趣,並教人如何欣賞客家山歌,這也是夏令營新的課程。親子營方面,第一節課由李玉嬌老師教小朋友「口說藝術」。第二節由葉秋菊老師教小朋友搓湯圓,在他們的努力下,中餐多了一道美食「鹹湯圓」,許多人吃了讚不絕口。

中餐時分,多位小朋友表演客家歌曲,來自花蓮國風國中的廖耕毅同學表演「口說藝術」,生動幽默,口動身體動,有傳統有現代,博得大家如雷的掌聲。打聽之下,原來他們是全台灣口說藝術國中組第三名,花蓮縣第一名的得主,來頭不小,難怪表現的那麼生動活潑。

餐後,多位學員在餐廳演唱客家山歌自得其樂,把握最後一天,因為下午便要踏上歸途。

下午師資營方面,由營主任羅肇錦博士主持綜合座談,歸納各學員提供的意見,作往後行事的參考。文化營方面,由何石松博士談「客家謎語」。親子營方面,由黃美鴻老師教小朋友「詩歌吟唱」。所有課程於三點十分全部結束。

隨後舉行結業典禮,林光華縣長勉勵大家拿出所學的知識,在社會各个角落發揚客家文化,典禮中並頒發師資營結業證書,由造橋豐湖國小校長林光明代表接受證書。結業典禮結束,各自珍重再見,踏上歸途。第11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正式譜下休止符。

 

花絮

◎來自南投的彭秀文從第1屆到第11屆每年都來。這次還帶來捐款,客家情懷,令人敬佩。

◎財政部台灣省北區國稅局新竹縣分局周德華秘書於720日下午6點到夏令營現場贈送300支折扇、100片墊板。周秘書乃周德君執行長之兄,兩兄弟的客家情懷,一時傳為美談。

◎阿扁總統到達之前,大批媒體便在小叮噹架設機器等候,計有華視、中視、民視、東森、中天、新竹北視有線、TVBS、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民眾日報……等媒體前來採訪,客家文化夏令營的知名度一下子提昇了許多。

◎來自陽明山的朱隆榮先生與卓富子女士是一對義母子,兩人眼睛雖然看不見,但是毅力驚人,到處亂跑,比一般人還厲害。令人感佩的是,朱隆榮是福佬人,卻學得一口客家話,甚至帶錄音機到夏令營準備錄好回去聽。他抱怨去年學員都跟他說普通話,害他沒學到客家話。

◎現年8歲的日本小朋友佐佐木啟祐,長得十分可愛,很有禮貌,常說「謝謝你」。

◎來自東勢,67歲的劉嘉時(林務局退休),參加夏令營已達九次,是參加客家夏令營最多次的學員,要破他的記錄可能很難。

◎本次夏令營年紀最大的是,來自板橋,現年74歲的邱建海(原籍苗栗),本次年紀最小的是,現年五歲,來自楊梅上田托兒所的古書育小妹妹。

◎新豐鄉衛生所人員三天皆在夏令營待命,以便應付隨時突發的狀況。有他們在夏令營,許多衛生安全問題,便可獲得解決。他們是安定客家夏令營的一股力量。

 

 

 

 

 

 

 

 

 

 

 

 

 

 

 

 

 

 

 

 

 

 

 

 

 

 

 

 

 

 

第十二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12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的籌備工作於20013月中旬展開,由張義品任總企劃,首先是公文的寄發。為了申請夏令營的各項費用,首先需寄發公文給贊助單位,接著420在中壢中央大學舉行籌備會,邀各營隊工作人員及支援單位共商大計,籌備會議後,開始進行相關工作,首先寄發公文至各縣市教育局,然後由教育局將公文轉至各學校,其中台北市、台北縣、新竹市、苗栗縣、花蓮縣等縣教育局,將客家夏令營消息登錄於網路上,許多人因上網而知道客家夏令營的消息,以致師資營的報名非常踴躍,高達184人,比去年的110超出許多,有的遠從高雄、花蓮、台東等地而來,甚至從美國返台的客家鄉親。親子營有41人,文化營則有50多人。

   2001年景氣不佳,客家夏令營報名卻一路長紅,非常可喜。夏令營籌備工作之辛苦,非筆墨所能形容,雜誌社的張美貴小姐、廖隆盛主任、張義品經理在這方面體會甚深,尤其是客家夏令營總幹事張義品統籌全局,詳細監督各項事務之推動,多次與執行長周德君到中央大學勘查地形,希望能做到盡善盡美。

   籌備期間,板橋大觀國小的田瑞菊、彭瓊霖老師〈全家〉、師院附小的邱政達老師〈全家〉、台灣客家山歌團陳淑姬等人,犧牲假日到客家雜誌幫忙夏令營事宜,勞保局的林慧閔小姐在假日到客家雜誌協助學員手冊編輯工作,有時忙到11點。因為過於勞累,有人身體出現不適。

  開營典禮前一天,執行長周德君率領義工隊,一早便到中央大學沿路插旗子,烈日下揮汗工作,備極艱辛,夏令營旗子隨風飄揚,讓中央大學感受到一陣濃濃的客家風。

 

第一天 學員報到 開營典禮 冠蓋雲集

   早上七點,客家夏令營工作人員便開始忙碌,搬桌子、貼海報、搬物品。周德君執行長到中壢火車站等候學員的到來,八點開始,陸續有人報到,有的家長開車送小孩來,有的學員自行開車前來,接著是從中壢火車站載學員前來的專車也到了。工作人員忙著學員報到手續,樂此不疲。  

   學員來自全台各地,客家夏令營讓他們相聚,他們就像老朋友見面一樣,興奮異常。來自板橋,70多歲的邱建海(苗栗人)表示,他連續參加九年,每年都要來。與邱先生一樣想法的人,可能有20多人,客家夏令營成為他們每年暑假的心靈寄託。

   開營典禮於1020分舉行,地點在中央大學大講堂,由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律師主持,現場來賓有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委范光群及副主委劉永斌、桃園縣長許應深、新竹縣長林光華、南投縣客家協會理事長歐禮足、花蓮縣客屬協會理事長鍾雪梅、立委許鍾碧霞、文建會利明勳處長、新客家電台董事長羅能平等。另有聯合報、南桃園有線電視、中廣客家頻道、公共電視等媒體也到現場採訪。總統府資政鍾肇政首先上台致詞,他參與客家夏令營已有13次,從1988年,客家風雲雜誌舉辦的客家夏令系列活動起,鍾老一次也沒漏掉。然後由范光群、劉永斌、歐禮足、鍾雪梅、羅能平、林光華、許應深等一一上台致詞,開營典禮於12時結束。

下午展開正式課程,親子營方面,彭瓊霖老師帶領小朋友「相見歡」,池玉惠老師教小朋友「製作天燈」,文化營由台灣科技大學電子系主任黃永達教授帶領進入八音戲曲的世界。

  台北醫學院畢業的林怡君,剛畢業便投入客家文化工作行列,並擔任客家劇團團長。她帶領學員走入「客家劇場」。師資營方面,由於人數過多,分成甲乙兩班,新竹師院范文芳教授談客家教材編篡,政大英語系教授彭欽清談「客家詞彙句法教學」。

  中央大學是台灣第一所設立客家研究中心的大學,在文學院長賴澤涵的領導下,於1997年成立客家研究中心籌備處,後來陸續舉辦許多活動,如客家民俗研討會、客家古籍班、客家山歌班等,並出版客家文化通訊,將來計劃成立客家學院,成為台灣客家研究重鎮。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的傅寶玉和黃萍瑛小組在此次客家夏令營提供不少協助,如宿舍場地器材的租借,非常感謝她們。

  晚上七點,學員去大講堂觀賞客家劇團的演出。他們以話劇的形式表演,非常寫實,貼近生活,引起觀眾的供鳴。劇中表現客家人在現代的社會中應如何自處,以及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關係。客家劇團表演結束後,大夥到餐廳,主辦單位為大家準備仙草、粉條等宵夜供大家享用。

 

第二天 師資營:上課豐收 文化營:行腳滿行囊 親子營:歡笑滿堂

   夏令營的第二天,天氣仍然晴朗。早餐後,師資營的課程安排如下:首先由龍潭德龍國小教務主任,同時也是名作家馮輝岳主講「客家童謠創作與教學」,第二節由台北師院古國順教授主講「客家古籍閱讀」,下午則由彰化師大教授羅肇錦談「客家漢字處理與應用」,台北市仁愛國中姜雲玉老師談「客家口說藝術」。

  親子營方面,頭份國小林勤妹老師帶領小朋友用客語吟唱童謠,台北師院附小的邱政達老師教導小朋友用客家話演戲,並製作美麗漂亮的道具,讓小朋友快樂的演客家劇,板橋大觀國小的張秋霞老師教小朋友撕畫的技巧。民以食為天,說到吃,小朋友眼睛一亮,黃元香老師教小朋友包「客家菜包」,傳授製作客家美食的樂趣與辛苦,並在晚餐中分給其他學員享用。

  文化營方面,則由室內走向戶外,由桃園縣在地文史協會理事長曾新蔘領隊拜訪桃園客家庄的大小廟,讓大家了解客家人五榖爺、義民爺、媽祖娘等信仰的由來,並參觀觀音的廖氏宗祠,了解客家人宗祠的來源。

   晚餐後,大夥兒步向大講堂,由來自台中東勢的攝影師吳忠霖為大家留下珍貴的歷史鏡頭。約630分,親子營小朋友施放上課製作的天燈,當天燈飄向天空的那一剎那,大夥響起一陣歡呼。

七點,學員進入大講堂欣賞「客家之夜」的演出,「客家之夜」由中廣客家頻道節目部經理鍾惠文主持,來賓有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夫人戴美玉、立委彭紹謹等。節目依序演出。彭月春、薛能章等人演唱客家歌曲,親子營小朋友上台演唱客家童謠,並演出客家現代劇,博得如雷掌聲。「客家之夜」結束後,主辦單位為學員準備宵夜,供大家享用。

 

第三天 結業典禮 互道珍重 夏令營圓滿落幕

   729上午,師資營方面,楊鏡汀校長講述「客家民俗信仰與教學」,台北師院的鄧天德教授講述「台灣的水文」,談論台灣那些地區適合人居住。此課程是歷屆夏令營第一次開課,學員皆感到新奇。

   文化營方面,退休校長鄭奕宏講述「客家生活信仰與民俗」,台北師院教授何石松講述「生趣的客家話與諺語」,親子營方面由田瑞菊與謝秀美老師,帶領小朋友玩「童年寶盒」及}「童玩─過五關」的遊戲。

   上午10點,主辦單位為學員準備點心:饅頭、稀飯。饅頭用手工製做,非常好吃,可惜剩下很多吃不完。

  下午課程,師資營有客家語發音練習,分海路與四縣,四縣課程由羅肇錦教授,海陸由古國順教授擔任。

  文化營方面,由新竹師院范文芳教授談「客家字典拼音」。親子營方面,則由營主任彭瓊霖老師,協助小朋友將夏令營的心得化成文字。

   330分結業典禮,由台大中文系教授梁榮茂主持,並頒發師資營結業證書,至此,第12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圓滿落幕。

   學員們有人開車,有人坐專車,互道珍重再見。有人說:「我明年還要參加」。

 

 

 

 

 

第十三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13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的籌備工作,由張義品總企劃,20023月中旬便展開作業。首先是公文的寄發,為申請夏令營的各項費用,首先需寄發公文給贊助單位,接著526在新竹小叮噹舉行籌備會,邀各營隊工作人員及支援單位共商大計。籌備會議後,開始忙碌招生工作,首先寄發公文至各縣市教育局,然後由教育局再將公文轉至各學校,其中台北市、台北縣、新竹市、苗栗縣、花蓮縣等縣教育局,將客家夏令營消息登錄於網路上,許多人上網知道客家夏令營的消息,因此師資營參加的人數達百人,有遠從高雄、花蓮、台東等地而來,親子營人數有120人,文化營人數有46人。文化營有來自屏東師院的12位同學,任教各地客語師資班的江翠珠、邱翠鵝老師也參加夏令營客語師資班,顯示客家夏令營的魅力。

 

7/26 開營典禮暨2001年客家台灣文化獎頒獎典禮

  早上七點,客家夏令營工作人員便開始忙碌,同時擺好桌子、物品、衣服,準備因應學員報到。八點左右,陸續有人來報到。執行長周德君也已到新竹火車站等候學員的到來。客家夏令營專車,從新竹火車站載學員到新竹小叮噹報到現場後,工作人員更加忙碌了。  

  來自東勢,70歲的劉嘉時表示,他已連續參加11屆(第二屆便開始),每年都要來。與劉嘉時先生一樣想法的人,不算少數。客家夏令營成為他們每年暑假的心靈寄託。

  開營典禮於1020分在小叮噹餐廳舉行,夏令營籌備會主任委員林光華主持,中華民國國際獅子會客家文化委員會主委張鎮堃擔任司儀,現場來賓有台灣省主席范光群、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劉永斌、國策顧問李阿青、義民廟執行長林保明、立委呂學樟、台北市議員陳淑華、新竹縣政府主任秘書李復錦、新竹市行政室主任廖德行、全美客家教育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陳泰秀、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秘書長羅能平、桃園先聲電台台長周秀淳等。另,聯合報、中廣客家頻道、中廣新竹台、北視有線電視、大漢之音、民眾時報等媒體也到現場採訪。典禮開始,首先由林光華向學員致歡迎詞,總統府資政鍾肇政接著上台。鍾老是客家人的精神象徵,年年都頂著大太陽前來參加,給夏令營打氣,精神讓人感佩。然後由范光群、林光華、客委會副主委劉永斌、立委呂學樟、徐正光、台北市議員陳淑華等人一一上台致詞。

接著頒發2001年客家台灣文化獎,由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劉永斌頒獎,獲獎人為新客家電台董事長羅能平、台灣客家話辭典作者徐兆泉、客家雜誌副總編輯陳康宏等三人。

   劉永斌副主委表示:「客家文化獎成立於1987年,至今有14年的歷史,由北美客家台灣文化基金、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聖路易分會、北美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主辦,關於客家台灣文化獎的設置,是由於1987年住聖路易的兩位客家鄉親(陳進祥、朱金波)的父親因病去世,不少同鄉贈送奠儀,有人想在報紙登報致哀慰問,兩位同鄉遂請他們把奠儀及計畫登報的費用,捐給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聖路易分會,然後他們也再捐款,因而設立了第一屆客家台灣文化獎,用來鼓勵對台灣客家文化歷史的研究與推廣具重大貢獻者。」

語畢,掌聲響起。客家台灣文化獎的緣起開始深入人心。接著由獲獎者分別發表得獎感言:

羅能平:「十多年前深受鍾老感召,而投入客家文化工作,投入的時間、金錢及體力無法計算,但是很快樂,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陳康宏:「感謝家人、朋友的支持與鼓勵,最感謝的是我的老婆,在後面的付出與支持,感謝美國客家鄉親設立如此有意義的客家台灣文化獎,鼓勵許多客家文化工作者,客家台灣文化獎對台灣客家文化的發展具有深遠重大的意義。」

徐兆泉:「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我花了十多年光陰來編客語辭典,我的後半生仍要為客語辭典的編篡而努力,政府在教育的推動上重洋輕土,令人憂心,將來英語成為官方語言,客家話與閩南話的地位岌岌可危,我們還是要繼續致力客家話的保存,並爭取權益。」

  下午展開正式的課程,親子營方面,首先由羅惠清老師帶領小朋友「相見歡」,第二節由羅森才老師教小朋友「天燈製作」,文化營由范文芳教授談「生趣个客家辭彙」,楊熾明教授談「茶山情歌講唱」,師資營方面由羅肇錦教授談「語言對比與客家歷史」,陳運棟談「客家研究導論」。

  晚上6點半開始進行講座,鄒進福博士的「健康教育講座」,談腳底按摩健康法,伯仲文教基金會劉義榮講師的「安全教育講座」也很有意思,親子營小朋友則到戶外放天燈。

晚上七點進行客家議題座談,由陳石山律師主持,擔任引言的有古國順、陳運棟、徐正光、林光華、古梓龍等人,大家就客家語言的保存進行熱烈討論,行政院客委會文教處處長古梓龍,特地從台北趕來聽取學員意見。九點半, 大夥到餐廳,享用主辦單位特地準備的仙草、綠豆等宵夜。

 

7/27 課程多元 展現各營特色

  夏令營的第二天,天氣晴朗。早餐後,師資營的課程有徐正光博士主講的「客家社會的轉型與出路」,第二節由古國順教授主講「客家古籍頌讀與研究」,下午由彭欽清教授談「客家辭典綜論」,吳榮順教授談「客家歌謠、音樂特色與客家童玩」。親子營方面,下午由曾銘璋老師帶領小朋友到山上烤肉區進行「闖關大對決」的分站遊戲,刺激又有趣味,然後到山下歡喜泅水。

  文化營方面,則由室內走向戶外,展開一天的客家文化之旅,由明新技術學院范明煥講師及客家雜誌社副社長楊鏡汀帶領走訪新竹文化古蹟,行程有林家祠、問禮堂、大夫第、義靈祠、新埔動態文物館、湖口老街、三元宮、樹林仔姜屋、紅樹林、紅毛港等。

  晚餐後,六點半在師資營教室,由陳進財博士為大家作客家網站介紹,七點小叮噹餐廳學員聯歡之夜,由陳淑姬與湯明聰主持,所有表演者皆是學員,有50多人參與表演,表演人員臥虎藏龍,有口琴、說唱藝術及客家歌謠大賽前三名者。

  親子營方面,張秀玉老師帶領小朋友唱客家童謠,而陳文政老師則教小朋友「做客」。

 

7/28 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圓滿落幕

   729早餐後,大家集合在小叮噹入口處廣場拍團體照,留下歷史鏡頭,接著繼續上課,師資營方面由賴世烈主講「客家禮俗與民間信仰」,李喬談「小說戲劇與客家」,鄭榮興談「客家戲曲縱橫」。

  文化營方面由鄭榮興談「客家採茶戲漫談」,羅肇錦談「客家人个腳跡」,涂春景談「客話肚个同年同長年」。親字營方面由張奕財教小朋友「海報設計」,林勤妹主講「客家詩詞吟唱」。

  330分結業典禮,由陳石山律師主持,並頒發結業證書,由曾盛智代表接受。新竹縣長鄭永金參加結業典禮,他表示,明年歡迎到新竹辦夏令營,經費絕對不會少於今年,語畢獲如雷掌聲,然後與學員共同歡唱「客家本色」。至此,第13屆客家文化夏令營圓滿落幕。

   學員們有人開車,有人坐專車,互道珍重再見,「今年住的好吃的好,名師雲集,我明年還要參加」有人如此說。

                 

 

 

 

 

 

 

第十四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SARS波及,人數稍減,仍是今年臺灣最大型的客家夏令營。夏令營前二天遇颱風,活動剛結束時傾盆大雨又遇冰雹,幸好舉辦期間皆天氣晴朗,真是天佑客家第14屆客家夏令營。

籌備工作從三月份便展開,由本刊義工職經理張義品任總企劃,客家雜誌總務張美貴、業務廖隆盛、劉惠芳等協助工作的進行,四月底遇SARS風暴,人數一直停滯不前,幸好六月份SARS風暴過去,許多活動漸漸恢復生機,報名人數才漸漸增多,然卻元氣大傷,加上八月底舉辦,許多學校準備開學,親子營人數銳減為40人,師資營仍是大家的最愛,國中小老師要研習時數,有人想要考客語師資,有110人,本次總人數有180人,雖較去年少,但仍是今年台灣最大型的客家夏令營。

有人會問,本次為何要在台北舉行?活動總幹事張義品表示,過去13次都在桃竹苗客家庄舉行,本屆在非客家庄的台北,讓學員有不同的感受,體會另一番不同的客家風情。

開營典禮

2003年客家夏令營開營典禮在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經國大禮堂舉行,由客家雜誌社社長林光華主持,發行人陳石山任司儀,典禮中頒發2002年客家台灣文化獎,由涂春景、馮輝岳、林勤妹等三人獲獎,馮輝岳與林勤妹親自到場受獎,涂春景有事未出席。

來賓有行政院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國策顧問梁榮茂、北市副市長白秀雄、民進黨秘書長李應元、北市客委會主委黃正宗、立委蕭美琴、客家雜誌榮譽顧問陳運通、北市竹縣同鄉會理事長張田、世界臺灣客家聯合會秘書長羅能平、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理事長范姜瑞、立法院圖書館副館長范佐雙、臺北縣客家民謠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富雄、漢聲民謠班班長鍾美媛、開心會會長溫送珍、客家世界網經理陳淑姬、興田公司總經理葉國淡、文建會科員邵金蓮、大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持人珊珊,暨各客屬協會幹部等。

開營典禮後,由竹東客家美食中心準備的客家餐點供大家享用,午餐後隨即展開夏令營的課程。

聘名師講課

本次客家夏令營課程內容精彩,動靜皆有,客家名師講授,學員回味無窮。

師資營由羅肇錦教授任營主任,規劃的課程有羅肇錦教授(新竹師院)的「語言對比與客家歷史」、古國順教授(北市師院)的「客語古籍研究與應用」、彭欽清教授(政大英語系)的「客語辭典使用」、徐煥昇(苗栗仁愛國小)的「客語教學帶動唱」、陳進財(留美博士)的客語網站資訊應用、謝俊逢教授(政戰音樂系)的「客語歌謠製作與應用」、徐貴榮(竹師博士班)的「客語說唱藝術」、賴世烈(前新竹社教館館長)的「客家禮俗」,以及邱雙火(國中老師)的「客家禮俗與地理景觀」。

文化營由劉楨任營主任,規劃的課程有涂春景(世新廣電系客語教師)的「客語新聞詞彙轉換實例」、邱彥貴(台灣客家地圖作者)的「台灣客家地圖」,賴碧霞(山歌天后)的「客家九腔十八調賞析及教唱」,張鎮堃(客家電視台客語顧問)的「客家俗語應用」,徐于芳(中山大學畢業,留學俄國)的「客家擂茶个紹與製作」,楊國鑫(客語流行歌研究者,高中教師)的「近二十年客家流行音樂漫談」。此外,還有參觀中央廣播電台及生態文化之旅。

親子營由楊寶蓮任營主任,規劃的課程有劉美連的「客家劇場」、邱惠芳的「客家語法遊戲」、謝秀美(大觀國小教師)的「大地遊戲」、涂春景的「客家話个聲音」、楊寶蓮(北投石牌國小教師)的「客家歌謠」、田瑞菊(板橋大觀國小教師)的「客家童玩製作」、張玉燕(義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客家美食」。

 

職業水準的學員聯歡之夜

823晚,「學員才藝聯歡之夜」,由中廣客家頻道主持人徐智俊與劉惠珍主持,表演者個個身懷絕技,演出水準不輸職業歌手或演員,是另類的客家才藝五燈獎。來自新店變形虫藝術工作室的羅思容表演吉他自彈自唱,自行做客家歌詞曲,有民歌風味深受歡迎。來自板橋的國中學生李侑珊,演講說唱藝術樣樣精通,她表演山歌。來自板橋的客語支援教師李漢華表演魔術。台灣山歌團的陳淑姬演唱二首山歌,陳進財博士唱客家流行曲。出生蕉嶺的徐桂盛,詩詞造詣高,他表演吟詩打竹版。吳瑞籣演唱客家流行歌曲「夢中个人」。苗栗仁愛國小教師徐煥昇的說唱藝術,表現單身男子的心聲,入木三分,搭配劉惠月小姐的客串演出,精彩絕倫。

其他表演者有曾美賢、鄭玉蓮、陳碧珠、卞文伶、卞文君、李瑄、古美珠、龍秀蘭、余淑敏、呂見珍、羅秋珠、鍾清籣、黃春香、邱滿英等。个个演出精彩,讓人激賞。

參加五年以上夏令營的學員(獲本刊頒贈紀念品),名單如下:

葉秀玉(10年)、邱建海(10年)、曾盛智(5年)、黃坤盛(5年)、吳忠霖(5年)、徐煥昇(6)、宋勤盛(6)

 

 

 

 

第十五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具有十五年歷史,譜出一連串的傳奇,驚嘆號!參加五年以上的有十人(其中三人參加十年以上),有人一次帶十多人參加,許多人參加後成為客家文化工作者,譜出一首又一首旋律優美豐富的客家文化交響樂曲。

   

公家舉辦免費的客家夏令營嚴重打擊民間活動

  客家文化夏令營長期耕耘的結果,客家意識高張,本次客家文化夏令營舉辦期間,公私辦夏令營此起彼落,形成競爭態勢。公家舉辦的客家夏令營,活力與專業不如民間,卻以免費、贈品多、住的好、吃的好等優勢,吸走大量學員,嚴重打擊民間機構,政府有錢民間無錢,立足點完全不平等。「使用者付費」,這是普遍的觀念,免費的活動,沒人會珍惜,而且寵壞及養大他們的胃口。「你們客家雜誌辦客家夏令營怎麼那麼貴,像我參加客委會的活動都不用錢,住好吃好,贈品多」。這是客家雜誌工作同仁常聽到的話,讓人感覺無奈。在此種惡劣的環境下,我們排除萬難,以優秀的師資,15年良好的口碑,吸引人來參加,使得本次客家夏令營仍是台灣年度最大型的客家夏令營活動。然而在政府單位的不公平競爭下(政府用免費吸引人),明年第16屆客家夏令營將更形艱困,值得大家深思。本屆,2004868日的客家文化夏令營,師資營有56人,有的遠從高雄、花蓮、台東等地而來,更有三人是來自美國的客家鄉親,親子營有46人,文化營則有41人,合計143人。公家活力不如民間,與民間競爭,壓縮民間活動空間的做法有待商榷。

  

8/6 開營典禮暨2003年客家台灣文化獎頒獎

   一如往年,早上八點便有人前來報名。執行長周德君到新竹火車站等候學員,九點多,專車到達後,工作人員才開始忙得不亦樂乎。  

  學員來自全台各地,平時見面不容易,客家夏令營讓他們相聚,像老朋友見面,興奮異常。來自東勢,70歲的劉嘉時表示,他連續參加了13年(第二屆便開始),去年因SARS沒參加,今年他又來了。住板橋的邱建海先生,今年79歲,早年留學日本,這一次是他第11次參加。另一位來自五股的葉秀玉女士,她也參加11次,常帶大批親友參加,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多人。與劉嘉時先生一樣想法的人,將近30餘人。這樣的夏令營相當少見,好像是他們的心靈故鄉。

  開營典禮於十點二十分舉行,地點在小叮噹辦公區,由客家雜誌社社長林光華主持,由客家電視總顧問張鎮堃擔任司儀。現場來賓有有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莊錦華、新竹市長林政則、立委張學舜、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會長陳明真、前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劉永斌、新竹縣府主任秘書吳俊福、新竹縣文化局葉副局長、自由時報特派員薛雲峰、台東縣縣議會議員李振源、新客家電台董事長羅能平、北市新竹縣同鄉會理事長張田、文建會副處長利明勳、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校長鄭榮興、臺北縣客家民謠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富雄、客家郵報記者溫火隆、新豐鄉民代表吳淑女、竹北市有線電視記者黃佳惠、聯合報記者羅湘綸等人。

接著頒發2003年客家台灣文化獎,由前行政院客委會副主委劉永斌頒獎,獲獎人為客家雜誌經理張義品、李貴盛、曾彩金等三人。

   劉永斌博士將客家文化獎成立的經過說明過後,獲獎者分別發表得獎感言。

張義品:「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曾彩金:「感謝美國鄉親設立如此有意義的文化獎,願意繼續文史工作,也期待更多人加入為後代留下歷史的行列。」

李貴盛:「感謝大家肯定我多年在客家文化的努力,我將繼續努力客家幼兒教學的音樂創作。」

  開營典禮於12時結束。下午展開正式的課程,親子營方面,由徐煥昇老師帶領小朋友「相見歡」,黃君立帶小朋友「戀戀藍衫」,第二節由邱一帆老師教小朋友「客家童書繪本」。文化營由范文芳教授談「台灣話會通」,林保港老師談「客家語言藝術」。師資營方面由涂春景老師談「客家字音正解」,李喬談「客家文學的面貌」。

   晚上7點進行客家母語教學座談,由陳石山律師主持,擔任引言的有古國順、林光華、梁榮茂、楊鏡汀等人,大家就客語教學進行熱烈的討論。文化營方面,有「客語口說藝術比賽」。親子營方面,由廖婷音老師,教大家「客家童書繪本」。

 

8/7 課程內容豐富 入客家寶庫不空返

   第二天,早餐過後,師資營古國順主講「客語詞彙與文化」,第二節由羅肇錦教授主講「客語研究資料與教學」,下午由何石松教授談「客家民間文學與傳統文化」,而羅肇錦教授則談「客家歷史的解構與重建」。

  親子營方面,早上由林勤妹老師談「客家童謠詩詞吟唱」,蔡杏蓉校長談「客家打嘴鼓」,她並帶了兩位小朋友,一起來打嘴鼓。邱羽薇是苗栗、頭屋、公館國小組客語演講比賽的第一名,另一位周本立是公館國小客語演講比賽第一名。下午楊宗樺的「客家布袋戲」及吳庭儀老師的「生趣个泅水」,都讓小朋友大呼過癮。

  文化營方面,上午有文月梅老師的「竹籬笆與木嫲黃」,及明吉維那的「泰雅心客家情」,下午則由室內走向戶外,展開客家文化之旅,由營主任彭元歧帶領前往峨嵋胡訪名歌手陳永淘,另由黃森昌帶領學員品嚐東方美人茶,並食客家擂茶等。

  晚餐後,7點在小叮噹大門舉行客家之夜,由新客家電台主持人林保港與張學舜立委助理范美華主持。夏令營學員、新客家電台主持人、山歌班成員輪番上陣,節目精彩。摸彩活動穿插其間,沒有冷場。九點半「客家之夜」結束後,主辦單位為學員準備綠豆湯等物,供學員享用。

 

8/8 夏令營圓滿落幕

  88早餐後,大家集合在小叮噹入口處廣場拍團體照,留下歷史鏡頭,接著繼續上課。師資營方面,由謝俊逢教授主講「客家歌謠的演變」,賴世烈主講「客家禮俗與傳統」,楊長鎮主講「本土認同與客家運動」。文化營方面由徐木珍帶領大家「自挨自唱話生平」,鄭榮興校長談「客家大戲的唱功與身段」,楊長鎮主講「本土認同與客家運動」。親子營方面由黃世翔和王雅絨老師帶領大家「科學探索」,邱定城老師教大家「民俗體育」,徐敏莉老師主講「生趣个客家話」。

  330分結業典禮,羅肇錦博士主持頒發師資營結業證書,由劉嘉時代表接受。此外,會場並頒發參加客家文化營五次以上學員榮譽狀,他們是劉嘉時( 13)、邱建海(11)、葉秀玉(11)、宋勤盛(7)、吳忠霖( 6)、林范琇蘭( 5次,下同)、葉佳傑、彭怡華、邱翠鵝、張春琴,至此第15屆客家文化夏令營圓滿落幕。

   

 

 

 

 

 

 

 

 

 

 

 

 

第十六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由客家雜誌舉辦的客家文化夏令營今年邁入第16屆,然而政府客家單位爭辦客家活動,免費又便宜,民間單位招生困難重重,本社所辦的營隊招生七月初便露疲態,經義工職經理張義品努力電催,七月底反而呈現報名超額。以下為本屆客家夏令營的招生實況,文中人物以第三人稱,人事時地物皆具真實性。

 

招生不足 轉危為安

 「怎麼辦?今哺日係75,只有18人報名,距招生人數160人尚差一大截。這樣,夏令營如何舉辦?面子會掛不住。」康宏在雜誌社憂愁的說。「沒關係,叫明政把客家人名冊找出來,一個一個打電話,問是否有意願參加客家夏令營?我也會打電話請熱心人士協助介紹帶多一點人來參加夏令營。」樂觀的張經理這樣回答。這一天星期日,張經理與康宏到客家雜誌加班。

  今年各地客家夏令營熱鬧滾滾,台北市客家青年協會所辦的東勢之旅,費用500元,由北市客委會補助,住谷關溫泉大旅館。高雄市客委會舉辦客家親子夏令營,行政院客委會舉辦世界客家青年夏令營,台北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也在三峽大板根舉辦客家青年營,費用1200元,住五星級飯店。在此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客家雜誌舉辦的第16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便在七月初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

  張經理返家後,打電話給中央大學客語所助教涂政強、新竹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邱從容、苗栗頭份郭美滿老師、苗栗公館仁愛國小徐煥昇老師等人,希望他們介紹學員參加夏令營。另外,也請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刊登客家夏令營舉辦的消息。多管齊下,結果捷報連連。

原本715止,僅得30人,嚴重不足,結果到725止,報名人數衝至130人。由於房間的限制,不得不將人數控制到160人內。報名的情況持續熱絡,到報名截止後,有20多人向隅。

  其中,苗栗頭份郭美滿老師一下子帶26位小朋友前來,公館徐煥昇老師帶來10多位小朋友,在南投服公職的呂金燕女士帶10多位小朋友,五股葉秀玉帶來親朋好友10多人,新竹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總幹事江美惠也帶來10多人。由於熱心人士的介紹,加上媒體宣傳,報名人數一波又一波。「今年人數爆滿,不得不佩服張經理發揮契而不捨的精神,一通一通電話拜託」。康宏肯定的語氣說。

  723早上,張經理在客家雜誌社辦公室處理夏令營業務時,咳個不停。「張經理,吃藥了嗎?你咳得非常嚴重。」「真是累,累死沒人知,給人嫌。」康宏聽了此話真是感同身受,張經理3月中便開始規劃客家夏令營,尋找場地,發公文,找工作人員,真是辛勞備至。他除了要督促客家雜誌每月按時出刊外,夏令營事務繁多,他要做獎牌,又要連絡每位講師提供課程大綱,更要催促夏令營手冊及時完編。今年他完成了客家雜誌的沿革及大事記,使客家雜誌的成長過程,完整呈現給社會大眾。另外,他整理好115屆客家夏令營報導,使學員能一窺歷屆夏令營的面貌。

   隨著夏令營的迫近,81有了一個令人擔心的消息。馬沙颱風日漸逼近,預計夏令營開幕當天到達台灣。夏令營前一天,康宏留守在客家雜誌,以便解答詢問颱風的電話,結果電話接到手軟。「客家夏令營要延期嗎?」「沒延期,繼續舉行,因為新聞報導颱風影響台北、桃園、新竹,沒影響苗栗。」「幸好沒有影響苗栗,要不然真的要延期。」康宏慶幸的想著。這一天,康宏大概接了50通詢問電話,他一直留守到下午五點。

    當晚他開車載客家夏令營物品,如學員手冊、美工用品、獎牌、獎狀等物品前往香格里拉樂園。一路上大雨滂沱,他的心情隨著雨勢沉重了起來,明天到底會有多少學員來報到?沒有人知道。當晚,張經理與執行長周德君教官預估開營典禮只有一半的人會來報到,已經做最壞的打算。

 

風雨交加中的開營典禮

 85早上,苗栗香格里拉樂園風雨交加,沒有半個遊客,六點半,客家夏令營工作人員陸續起床,準備迎接學員。八點開始有人報到,九點後,從苗栗火車站開來的專車陸續抵達。結果,報到率竟達95%,令人欣喜。報到的學員說,台北、桃園的雨勢非常大。

開營典禮由張鎮堃(客家電視副執行長)及黃俊彬(客家電視主播)主持,當日的來賓有行政院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立委陳明真、客家電視執行長彭文正、客家電視副執行長張鎮堃、新竹小叮噹科學遊樂區總經理徐維均、大漢之音電台董事長張強、新客家電台董事長羅能平、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校長鄭榮興、弘益傳播總經理邱英政、客家郵報記者溫火隆、自由時報記者潘文仁等人。

  省主席林光華(客家雜誌社社長)期勉學員都能成為傳承客家文化的尖兵。客家文化夏令營開營典禮,先由總統府資政葉菊蘭頒獎表揚2004年美國客家台灣文化獎得主陳永淘、黃永達、詹益雲等人,行政院客委會主委李永得代表行政院謝長廷頒發客家文化貢獻行政院長獎,表揚陳石山、楊鏡汀、溫送珍、羅能平、張錦輝、古國順、羅肇錦、張世賢、張義品、林勤妹、蘇義夫、彭欽清、徐煥昇、涂春景、周德君、賴世烈、張鎮堃、鄭榮興、彭文正、陳康宏等廿人。

此外,邱建海(12次)、葉秀玉(12次)、宋勤盛(8次)及葉佳傑(6次)等四位學員參加五屆以上的客家文化夏令營,在會中亦獲客家夏令營營長古國順(北市師院教授)頒發常勤獎。然後,省主席林光華也頒發熱心服務獎(夏令營工作五年以上,及熱心協助夏令營招生績優者),表揚張美貴、郭美滿、呂金燕、徐鳳秋、彭瓊霖、徐桂盛、周佩嫻、周暐倫、周婉婷、陳菊真、涂政強等人。

  縣長傅學鵬致詞時表示,苗栗縣擁有好山好水,且是客家文化重鎮,處處可領略客家文化藝術之美,歡迎愛好客家文化學員到苗栗客家庄作客,一起為傳承客家多元文化努力。  

  午餐後,展開各項課程活動。這次的客家文化夏令營活動分親子、文化兩營。親子營加強寓教於樂,在遊戲中學習,活動單元有客家布袋戲、擂茶DIY、客話打嘴鼓、戀戀藍衫、綠野仙蹤等;文化營則著重客家禮俗、文化、歌謠、文學、客家電視傳播等研討。85晚七點至九點並與客家電視台合辦在文化教室舉行的「客家電視傳播對客家文化影響座談會」。會後大家到烤肉區喝仙草,其時又是風雨交加。這一天,香格里拉樂園沒有半個遊客,園區僅有客家夏令營學員。

 

颱風過後風和日麗

    86早晨,風雨停止,颱風走了,漸漸有遊客前來香格里拉樂園。文化之旅於86下午一點出發,參觀苗栗的台灣蠺業文化館、謝氏宗祠、文昌祠等地。晚間則到苗栗縣文化局中正堂觀賞由「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的客家大戲「龍井奇緣」,觀後的人皆豎起大拇指。

   晚上十點,文化之旅學員由文化局中正堂返回香格里拉樂園,趁大家吃宵夜之際,康宏宣佈:「訂閱雜誌一年送徐桂盛書法一幅,書法在營本部由徐桂盛書寫」。徐桂盛為客家雜誌記者,625曾在台北市客家文化會館舉辦客家書法展覽,書法及作詞功力深厚。康宏宣佈後,陸續有人到營本部訂閱客家雜誌,徐桂盛則免費贈送書法一幅,詞句由訂閱者提供,或由徐桂盛代為作詞作詩。結果,徐桂盛具有七步成詩的功力,令受贈者大為敬佩。

   87早晨,風和日麗,整個香格里拉樂園充滿朝氣,大量遊客湧入,烤肉區四處飄香。

園區內有客家庄,客家庄的客家文物館收藏了不少先民的生活用品,如衣飾、農具等,庄內販售客家農產品、客家擂茶,三面環山的客家庄景致優美,每隔一段時間可以欣賞客家歌舞。這次夏令營的文化營課程,未結合香格里拉的客家庄,實在可惜。整個客家文物館便是最好的教材,假面具展覽館及生態教室也是很好的教材,可惜未充分利用。

  下午三點半,閉幕典禮由營長古國順頒發結業證書,整個夏令營活動劃下完美的句點。

 

後記

  本次夏令營,本刊發行人陳律師也帶著三個兒子及媳婦前來參加,以感受客家文化之美。非常感謝苗栗縣文化局周錦宏局長及秘書曾新士的協助,學員才得以欣賞精緻的客家戲。8月5日客家夏令營開幕典禮,客家電視作新聞錄影報導,中央電台、大漢之音電台、天鳴電台均派員採訪。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均做活動報導,中國時報並於8月6日以大張5×7照片刊出活動實景,並深入報導活動內容。由於媒體的傳播,客家夏令營聲名大噪。中央廣播電台主持人徐敏莉小姐是本次是夏令營親子營營主任徐煥昇的胞妹,美麗大方,口才又好,在夏令營中擔任輔導員,三天全程採訪夏令營消息。客家郵報記者溫火隆亦至現場作深度採訪。  

客家雜誌總務張美貴在本次夏令營,掌管財政大任,每天背著大筆鈔票走路,「錢不是我的,丟了要賠,壓力很大。」她無奈的說。   

 

 

 

 

 

 

 

 

 

 

 

 

 

 

 

 

 

 

 

 

 

 

第十七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籌備有序 如期開營

客家雜誌社主辦的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今年首度在風華古城新竹市舉辦,由於各方面條件成熟,總幹事張義品籌劃週詳,加上每年如候鳥歸巢的工作團隊,終於圓滿如期於81113日在聖經學院舉行。

和往年一樣,第17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籌備工作於三月中旬展開。總企劃張義品累積十餘年的經驗,一切作業有條不紊。舉辦地點本來選在新竹中華大學,後因校方計畫整修宿舍,幾經協商、覓地,最後決定改在聖經學院,活動時間也決由846日順延至同月1113日。活動企劃案出爐,向各機關團體申請各項費用的公文陸續寄出,獲得熱烈回應後,活動已然上弦。715,各營隊工作人員及支援單位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籌備會議,針對各項問題,共同協商解決,並確立工作分組。籌備會議後,實質工作於焉展開,義工職經理張義品和陳康宏主任開始寄發公文至各縣市教育局和各大網站,教育局再將公文轉至各學校。於是各縣市政府教育資源網站、雅虎、蕃薯藤、客家世界網及自由時報、中時及聯合報開始大量登錄活動消息。

環顧周遭,官辦、私辦夏令營還是如雨後春筍紛紛設立。本刊所辦的夏令營存活空間雖被壓縮,但還是樂觀其成。概社會風氣大開,潛在的研習人口被大量開發,本營除了擁有基本學員外,在師資、課程、管理的優越性,更無可替代,可說真金不怕火煉。六月伊始,本刊向各機關學校、鄉親寄發的文宣開始奏效,每天都有人電詢夏令營的總總,或要求傳寄報名表。招生步調穩定,報名人數持續成長。七月初,聯合報、自由時報相關報導臨門一腳,達成報名目標,指日可待。最後總計招到學員,文化營94人,親子營68人,合計162人。

開營前一天,工作人員便已抵達新竹市聖經學院信徒訓練大樓布置場地。這時,親子營所在的一樓教室,已經由科園國小黃美鴻校長和羅時傑主任領導的工作團隊布置得美輪美煥,文化營所在的米麗華廳,也在執行長周德君的指揮下,搬桌椅、貼海報,迅速布置妥當。當然,義工也沒得閒。義工多屬女學生,她們和女姓工作人員也忙著包裝獎品,把相關書籍、文具置入資料袋。

 

8/11 開營頒獎 嘉賓期許

811一早,執行長周德君便前往新竹火車站等候學員。八點左右,開始有人報到。九點半後,從新竹火車站開出的學員專車分兩梯次抵達後,大勢底定,工作團隊鬆了一口氣。

二樓米麗華廳現場,大小學員紛紛入座。行政院客委會主任秘書古秀妃、立法委員陳明真、新竹市政府民政局長張本賢、交通大學客家學院院長莊英章、前臺灣省主席林光華等貴賓被延入上座後,夏令營的資產-參加過13次的葉秀玉、9次的宋勤盛、7次的葉佳傑、6次的蔡阿尾、彭怡華、5次的邱翠鵝,及本屆客家台灣文化獎得主張捷明也被請到前排。現場開放採訪,客家電視、自由時報、中國時報、大漢之音電台、亞洲之聲、客家郵報記者穿梭現場,不斷獵取鏡頭。

1036分吉時,在古國順營長的主持下,司儀張鎮堃、孫婉馨宣佈開營典禮開始。

古營長致詞,首先感謝工作人員的辛勞,並說明文化營和親子營的分野。

客家台灣文化獎是旅美鄉親朱真一博士創設,全美臺灣客家語言文化基金、北美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全美客家台灣文化基金會贊助,歷來都在客家夏令營頒發。本屆唯一得主張捷明是客家雜誌作家,從事客家兒童文學創作,成績卓著,由陳明真立委代表朱真一博士頒獎給他。

接著葉秀玉等六位參加夏令營超過五次的學員也在一片喝采聲中獲頒常勤獎。(編按:周金鳳、黃康寧兩位學員也已參加過七次,惜未趕上頒獎,已事後補發)。

客家雜誌社社長林光華,歷來都擔任夏令營主任委員。這位夏令營的大家長首先致詞。他首先感謝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提供場地,也感謝行政院客委會、文建會、教育部、新竹市政府、高雄市客委會提供協助。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秘書古秀妃代表李永得主委參加。她臨危受命,但不慌不忙,一上台就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她的談話著重感性訴求,首先回想大學時代參加過的各式活動,並追念前輩對各種社會運動的貢獻。

立法委員陳明真接著上台。陳立委學貫東西,說話還是不改客家人本色。新竹市政府民政局長張本賢代表市長林政則,以地主的身分致歡迎詞。八月適逢新竹觀光月,他衷心希望學員利用這三天時間多了解新竹的客家文化。交通大學客家學院院長莊英璋頂著學術的光環與會,備受矚目。

 

8/12 客家晚會 華麗登場

在這邊上課或生活的學員有點不「習慣」的是,這兒好像不是什麼夏令營,而是一所運作很久的學校。相識幾天,或者才剛剛碰面的「同學」,互動是這麼熱絡,而一切都運作得井井有條。開飯時刻,嗡嗡螢螢的聲中,時而會傳出一股堅定而宏亮的聲音。好像這裡有一位教官。事實上,這兒夏令營的執行長周德君確實是一位退休教官,而且擔任這個職務也有13屆了。學員的生活全歸他打點,晚上送盥洗包至各住房的是他,結業時,隨專車送學員到車站,然後留下來整桌椅、拔旗幟,恢復舊觀的也是他。現在正在吃晚飯,提醒大家準時出席晚會的,也是他。

客家晚會在二樓米麗華廳舉行。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應邀致詞,並頒發最佳精神獎給譚樹卿、官秀珍夫妻,表揚他們共患難、相扶持的客家精神。是時,會場燈光全開,米麗華廳通體光明,亮得眩目。

最佳主持人徐煥昇、徐敏莉兄妹登台後,會場燈光打暗,星光閃閃。客家藝人蕭寶鐶、陳進財、陳淑姬相繼登場,時而柔聲低囀,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深情對唱,個人丰彩展露無遺。板橋漢聲民謠班、新竹客協民謠班華麗登場。她們服裝亮麗,輕歌妙舞,演出酣暢,滿足了人們的視、聽覺。親子營學童現學現賣,兩場歌舞表演也十分可愛。此外,徐煥昇老師培訓的苗栗縣公館仁愛國小四人相聲組,那種口齒伶俐、嬌俏可愛的模樣,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節目進入尾聲時,全體表演人員合唱「客家本色」,台上、台下歌聲連成一氣。

 

8/13 結業頒證 離情依依

8/13日,親子營、文化營分別舉行結業典禮。客家雜誌社發行人,暨夏令營榮譽主委陳石山親臨主持。他除了赴親子營教室,勉勵小朋友把這三天所學帶回家,並與家人講阿姆的話外,也赴樓上米麗華廳,主持文化營的結業式。他致詞感謝學員三天兩夜的辛勞,表示夏令營年年辦,年年檢討改進。隨後學員代表從主任委員林光華手中接下結業證書。三天兩夜的夏令營雖然結束,但學員還是依依不捨,相約明年帶更多學員再來,然後互道珍重再見。

在這三天中,除了總幹事張義品統籌各項事務,張美貴負責總務事宜,陳康宏負責美工、攝影、繕寫結業證書,多位義工協助營務處理外,兩位學員鄒寶醇、謝靜修也是幫忙到底。鄒寶醇是新竹市人,課餘開車協助買水,代為歸還紅布條、旗座,地主情誼讓人難忘。謝靜修協助推廣雜誌,成果豐碩。一併在此致上感謝。

 

親子營篇

親子營課程由科園國小校長黃美鴻一手籌劃。整體說來,動線流暢,一氣呵成。黃校長形象清新、熱忱,每一堂課都陪在小朋友身邊。她的team默契十足,上課,六位輔導老師都是小組學員的伴讀,等到小朋友DIY時,她們便派上用場,全力輔導。由於每一堂課都色彩鮮明,也都很有活力,在氣氛上幾乎是串接在一起。當然,這種串連一氣的氣勢,也要歸功於擔任營務秘書的羅時傑主任。羅主任全程上緊發條,全然掌握小朋友上下課、作息動態,管理嚴明,護幼親切,把小朋友治得秩序井然,士氣高昂。

8/11 縫製貓頭鷹 戀戀花布偶

課程的名稱帶點詩意。羅菊珊老師還在講解時,針、線、布、棉等材料早已分發下來。好在老師很快就結束講解,撫平了學員期待實作的焦燥。小朋友多無針線功夫,於是羅菊珊、周虹君兩位老師、各組輔導老師、家長,甚至黃校長都投入輔作、檢查。作業現場很忙碌,漫漾著些許緊張,尤其是拿著半成品,排隊去貼貓頭鷹的眼睛時,更擔心作品被老師說有錯。結果,師生合作愉快,每位小朋友都順利完成作品,最早被發現完成的小朋友,她們的作品第二天還上報呢。

 

來學打粄仔 客家美食製作

比上一節課,這一堂課的DIY不用太多技巧,也有得吃,可說輕鬆多了。徐玉佳老師唱作俱佳。她從黃巢有關艾草的故事導入,用實物介紹客家的各式米食,諸如水粄、發粄、紅粄、鹹甜粄、菜包的食用時機、忌諱,都一一說明,並展示刻有龜甲和壽桃,用來做紅粄的模子。這堂課便在學童動手搓粄、包餡、上模時high了起來。在幾位婆婆助教的協助下,每個人自做自吃,好不快樂。此外,徐老師也介紹用篩子製米篩目的製法,她表示製米篩目要用比糯米粘度還差的粘米。學童又增加了一些知識。

 

說唱真快樂 客家相聲

徐玉佳老師的課,輔具總是不少。這回,鑼、鼓、手搖鈴、響板紛紛出籠,學員的學習興致提高了不少。事實上,每一位學員都獲發一個響板,在響板節奏的助興下,唱起童謠、相聲和棚頭,情緒是更加昴揚。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上滿是傳統客家式的幽默、俏皮語句,唱起來更是感覺豐富,宛如回到往昔的生活。其中,改編的三字經最受學童歡迎,他們打著響板,瑯瑯上口,常常被歌詞逗得笑得合不攏嘴。

 

8/12 鳥兒愛說笑 大人細子來認識自然生態

謝瑞珍老師把她觀鳥,或其他小動物的心得全透過電腦投影畫面,和學員分享。學童因此得知全台有500多種鳥類,除了候鳥、過境鳥,真正的本土鳥-留鳥才150種;也知曉多數鳥類生活在中海拔地帶。白腹秧雞,客家人依其鳴聲取名為「補鑊鳥」或「夫惡鳥」。牠「夫惡」的鳴聲衍伸出的「惡夫殺妻,妻變鳥用鳴聲申冤」的客家傳說,學員聽來也是印象深刻。眾鳥中,紫嘯鶇的鳴聲像煞車,而冠羽畫眉「To meet you」,竹雞「雞狗怪」,頭烏線「是誰打破氣球」等五花八門的鳴叫,在老師的解說下,都變成課堂幽默,帶動了不少學習氣氛。

 

竹偶一線牽 客家童玩創作

黎芳雄老師的這堂課讓小朋友玩了起來。材料發下來後,小朋友拿起長約60公分的線,兩端分別繫上做好的竹夫和竹妻。黎老師同時站在桌上示範拋玩的動作。不費多少功夫,竹夫妻紛紛完工。小朋友很興奮,開始玩拋出竹妻,然後用竹夫接住的動作,體會做易玩難的道理。竹蟬的製作也很簡單,小朋友在竹筒上貼上蟬翼,繫上小竹棒便成了。這種童玩容易操作,揮動竹棒旋轉,竹蟬會發出吱叫聲。頓時,整個教室彷彿群蟬飛舞競鳴。

 

兒歌唱又跳 唱唱跳跳學童謠

巫俊明、陳美惠這對最佳拍檔帶動唱,這堂課載歌載舞,有聲有色。「揚尾仔」、「阿豬伯」歌詞詼諧,小朋友學得很快。接著用歌舞的方式表現時,動作也很逗趣。由於要在晚會中表演,小朋友是一遍又一遍地演練,教室歌聲、舞影交織,把往昔客家生活的情趣展露了出來。

 

                         言詞鬥機鋒 生趣个棚頭 

巫俊明、陳美惠再度演出。這回是唱雙簧(相聲)。兩人按照劇本演出,一搭一唱,在言詞上鬥機鋒,在表情上別苗頭,小朋友大開眼界。棚頭的教唱部份,他們選擇「阿丑琢」,小朋友跟著唱,滿足了在戲裡當丑角的癮。                                                                                                                                                                                         

「客家本色」教唱是本課的另一重點。這首歌,旋律美,詞意顯。唱畢,每位小朋友對先民的打拚精神都有了概念式的了解。

 

8/13 揣字當生趣  大家來揣令仔

湯明聰校長首先利用電腦投影畫面帶領學員進入yahoo謎語網站,然後逐一秀出題目給朋友猜。就在一片猜字聲中,小朋友的興味被引發出來了。基本上,小朋友對謎語多少有些認識,所以搶答風很盛。猜字固然不易,猜動植物或各種器物的名稱更不易,所以答得天南地北的也不少,問答之間趣味橫生,台上台下互動熱絡。湯校長認為「揣令仔」是語言學習,也是一種文化傳承,但由於客家話式微,而有失傳的危機。他希望小朋友認真學習,負起傳揚文化、語言的責任。

 

室內戲水樂 大大細細水中游

小朋友期盼的游泳課在室內游泳池進行。教練吳儀庭做簡單的講解,並帶動小朋友做完熱身操後,由輔導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下水。不會游泳的小朋友,多跟在吳教練身邊學習一些基本動作,或在池邊拍浪。有幾人如魚得水,入池後不久便雙雙競速,好像翻浪前進的小蛟龍,讓人稱羨。也有兩人一組,手握浮板,用腳拍水快速前進,同樣享受戲水的樂趣。

                                                                                                  掌中乾坤大 客家布袋戲

這一堂課算是三天課程的壓軸好戲。山宛然戲團團長黃武山親自操兵,他講完布袋戲的源流、演變和新近的發展後,示範生旦淨丑各種角色的口白、動作,並在另一老師楊宗樺敲鑼打鼓的助勢下,表演戲偶快跑、翻轉、打鬥等高難度動作,看得小朋友驚聲尖笑連連。最後,小朋友還依組別依序上台演練,獲得了寶貴體驗。

 

課越上越多,每一堂課的歡笑、歌聲是更加餘音嫋嫋,以致課堂的界域漸漸模糊,三天兩夜的課程和活動,彷彿溶成了一部混聲合唱。影像的記憶會模糊、消逝,但歌聲的感覺會永遠留在心底。

 

                       文化營篇

這屆文化營營主任由黃永達教授擔任。黃教授自接任以來便積極聯繫各講師,協調上課時間。籌備期間,有些講師變卦,他又得另覓人選。好在這些講師都是他的老友,彼此也都有過合作經驗,課程安排很快就穩定下來。

 

                         8/11 客家俗語

文化營的第一堂課是「客家俗語」。古國順教授學問淵博。他從人、事、物三方面論述客家俚語,條理分明,並敘及客家話文字化、規範化的問題。他表示,客家話沒有文字的約束,口耳相傳,發音容易訛變,形成一詞多音的現象,如回娘家就有「轉外家」、「轉妹家」、「掌外家」、「掌妹家」等音,而七層塔更有「七層塔」、「七錢插」、「地田插」、「地園塔」等音。事實上,頭份客家人的發音比較接近「七園插」。順便一提,足見客語語音的分歧。他在同物異名方面所舉的例子,如蚌的稱呼:「螺伓仔」和「康鮳仔」,也頗能讓人勾起兒時的回憶。

 

                            認識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缺乏有系統的文字論述,大師李喬認為客家文化可在生活中體現。他從規範系統-家庭、倫理、風俗習慣,和表現系統-文學、藝術、戲劇、人生觀、宗教觀等兩方面分述客家文化。他認為客家人自陷於歷史原罪,又是政治的玩偶,客家魂不在,還可重振,但客家肉-語言的消失才是最大的夢魘。他期盼客家人建立自己的思考模式,讓客家話復育成功,同時解決認同危機。李喬慣於用淺白、幽默,充滿機智的語句表達文化的深刻意涵,以致課堂上笑聲難歇,一堂課下來,學員都有如醐醍灌頂。 

 

媒體與客家文化的傳承座談會

晚上這場座談會由客家雜誌社社長林光華、客家電視執行長陳板共同主持,陳石山、古國順、黃永達、羅能平、張世賢、何來美、黃美鴻、官能正等人針對議題,根據各人專業和研究領域,抒發己見。學員提問熱烈,問題深刻,再由主持人根據問題性質,指定與談人回覆,台上台下擦出火花。最後台上每一人針對議題和學員提出的問題,做出結論。兩個多小時的討論,客家電視全程錄影,沒有冷場,座談時間超過預定時間一小時,晚上十點十分,座談會大功告成。

 

                     8/12 從客家地名看客家文化

范文芳教授以慣有的,略帶諷味的海豐腔講述台灣地名在歷朝統治下的變遷。他強調客家先民是以很質樸的態度為生活所在的土地命名,並辨析閩客地名慣用語的異同。學員因此對自己生長的地方多了一層認識。後來的國民政府喜用四維八德、政治詞語做為地名,范教授不以為然,主張回復舊地名,找回族群的共同記憶。范教授撥開歷史的迷霧,釐清族群的開拓史,找回他們的思考方式,對學員頗具說服力。 

 

客家話在電視、廣播的應用

張鎮堃歷任電視、電台要職,對於現行電視、電台客語播報的缺失,他以過來人的身分現身說法。他主張播音員、主播重新學客語,因為經過專家的指導,才能講出一口標準的客家話。此外,他也以親身的經歷-錄音帶自我訓練法,來與學員分享。「聽過自己的錄音,才知道自己有很多口音。擬好稿子再講,可以免掉常說的贅句,透過錄音帶或錄音筆,練到自己聽來很舒服為止。」說易行難,但也打動了一些學員的心。

 

                         風華新竹精緻文化之旅

文史工作者吳慶杰帶領學員走訪新竹科學園區所在的金山面。經過三、四小時的踏勘,學員對於此地地景變遷所含涉的歷史、人文、生態、科技的面相,有了一個概念性的了解。學員除了親訪金山寺,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外,也隨著吳老師的腳步,逐一探訪區內的伯公廟,追逐先民生活的軌跡。參訪途中經過高鐵,這裡更隱含著吳老師向高鐵抗爭多年,終於讓高鐵改道,使風空伯公300年老樟樹免於遷移的故事。     

                                                           

                8/13 客家老古人言-珍貴傳家之寶

諺語是客家話的上層結構,不嫻熟客家話,就無法窺其堂奧。「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作者黃永達教授表示,先民在艱困的生活中淬煉出繁多的諺語,雋永有趣。他用慣有的平實語調,舉了30個例子和學員分享。這些諺語確實充滿客家味,和國語的諺語大不相同,隨著教授一路解說,學員多少都在腦中重建客家先民生活的情景。這些客家精諺讀來容易,但在日常生活中講出來就不容易。要讓談話更有趣,更豐富,更有古早味,大家還要再努力。

 

                          客家記錄影像裡故事

彭啟原是資深的田野影像記錄者。他除了說明自己從事客家影像記錄的動機、工作的要領和經驗外,也播放了親自走訪拍攝的「饒平詔安客家」影帶。透過投射在牆壁上的影像,學員看到了饒平縣饒陽鎮民上山砍竹製作器具,和絞竹做繩索的情景,也從受訪的詔安官陂鎮人士口中,了解他對詔安腔客家話流失的憂心。此外,寧化縣石壁村民祭祖的畫面也令學員印象深刻。這部影片對於上了年紀的學員來說,好像看到了四、五十年前的台灣。

 

                            客家庄客家事

楊長鎮講師首先以哲學性的透視直指客家族群的危機:語言和認同的流失。他擔心活著的人不再講客家話,客家話可能變成「鬼話」。這可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他期盼客家不再固步自封,應與其他族群交流,注入新的元素,與其他族群文化同步成長,共同迎接海洋時代。這種快節奏的再造,將使文化自己再生、蛻變,與異文化差異減少,「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而語言也將成為彼此最後的分際。楊長鎮的立論前衛、大膽,學員的思維也面臨挑戰。相信這是這堂課的最大收穫。

 

三天的課程證明了客家話不但找回了古典的諺語,也具備學術論述的能力。每一堂課,營主任黃永達都坐在最前面,像學員一樣聽課,低調認真的作風型塑了一種典型,讓學員難忘。

 

 

 

 

 

 

第十八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重返舊地 營務順利

今年度的客家文化夏令營選擇老地方舉行,懷著對「小叮噹」的美好回憶,似乎便預知承辦的過程非常順利。至少不用像去年一樣臨時換場地,由於熱心支援的義工甚多,工作分配順利,甚至期前的現場工作會議都免了。

和往年一樣,張義品經理三月份便開始運籌帷幄,在夫人的協助下,發公文,印發文宣,函洽並確定指導、主辦、協辦單位,勘查場地,蒐集食宿、交通資料,確定舉辦日期、場地,再擬定執行工作人員,檢討企劃書,並加以定案。

在活動宣傳方面,本刊主動出擊後,相關訊息和表單廣被諸多公家、民營網站張貼,方便鄉親閱讀,並下載報名表,協助單位可說功德無量。平面媒體方面,聯合報、自由時報讓活動的消息見報,何來美、黃昭國兩位鄉賢協助的美意,化成一通通詢問的電話,大大地鼓舞了承辦人員的士氣。

報名截止,文化營學員計68名,親子營66名,合計134名,算是差強人意。

開營前一天,工作人員先抵達「小叮噹科學遊樂區」生活大師會館大樓布置場地。在執行長周德君的指揮下,搬桌椅、貼海報,迅速布置妥當。以女生為主的義工和女姓工作人員也忙著包裝獎品,把相關書籍、文具置入資料袋。

一切就緒,晚餐後,總幹事張義品召開工作檢討會議,再次確認工作編組,並就未來三天的工作進行沙盤推演。

 

開營典禮 童聲琅琅

83一早,執行長周德君便前往新竹火車站等候學員。八點左右,開始有人報到。九點半以後,從新竹火車站開出的學員專車分兩梯次抵達,完成報到手續後,工作團隊鬆了一口氣。

開營典禮現場,大小學員紛紛入座,來賓席也坐了新竹縣長鄭永金、議長張碧琴、高雄市客委會主委鍾孔炤、新竹市民政局副局長李文達等人。現場開放採訪,嵐雅傳播的黃一娟全程攝錄,準備在客家電視台播出,最受矚目。除了北視有線電視記者徐筱樺前來採訪外,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中國時報記者羅浚濱也都到現場採訪,相關新聞分別刊於該報84新竹焦點、新竹新聞版。

台電新竹營業處人員趕至現場宣導省電和用電安全,藉著簡答的方式,獲得小朋友熱情的回應。

開營典禮就要開始了,但典禮要如何舉行?尤其在老中青少小同一場,而小朋友佔了1/3的集會裡,一定要行禮如儀,用大人的那一套加在小朋友的身上嗎?讓他們硬生生地吞嚥硬綁綁的儀程嗎?

司儀張鎮堃宣布「第十八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開始,另位司儀許儷齡小姐,也以小朋友為訴求,頻頻詢問小朋友今天舉行什麼活動,第幾屆,是那單位在那裡舉辦的?並適時給予鼓勵。營本部榮譽主任委員陳石山律師介紹過營長、營主任、總幹事、執行長,隨後來賓講過話後,兩位司儀也適時帶動小朋友再認識這些人物。於是開營典禮就在小朋友的琅琅誦讀聲中開始,而小朋友也不再置身大人的儀式之外,而開始融入其中了。

營長古國順教授向來喜歡小朋友,他代表營隊致歡迎詞時表示:看到這麼多小朋友,尤其是第一次見面的小朋友,非常高興。這些年來,除了客家雜誌外,也有不少單位舉辦客家夏令營,樂見研習客家的人口越來越多。他六度擔任營主任,強調這次也將一本初衷,服務每位學員。

 兩位司儀見親子營輔導老師多在現場,還是請營主任徐煥昇一一加以介紹,再次拉近成人和小朋友的距離。基本上,張鎮堃、許儷齡兩位司儀已經化身為節目主持人,讓儀式在「大小」平衡中,快樂地進行。他們帶動小朋友誦讀「客家文化夏令營一等好」,聲音漸次宏亮,集中,不要說小朋友,大人也為之回神不少。

主任委員林光華社長記性好,和往常一樣,一口氣念出一串感謝名單。他提醒鄉親,沒有客家話,就沒有客家文化,也沒有客家人。客家人很聰明,但很多人會講多種語言,卻不會說自己的母語,而婚姻往往就是客家話的殺手。他表示,客家女子嫁給外省人,生的小孩就講普通話,嫁給福佬人,小孩就講福佬話,最嚴重的莫過於父母都是客家人,小孩卻不會講客家話,難怪客家話會流失。他回首1987年《客家風雲》創刊,198812月還我母語運動鼓動風潮,1990年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發韌,感慨這廿年來走過的路十分艱辛,對一路相挺的鄉親朋友,不忘說聲感謝。

張、許兩氏的主持風格持續進行,除了替小朋友溫習「剛剛講話的是那一位」外,也穿插著「客家夏令營在何處舉行」,「在新竹縣新豐鄉小叮噹科學遊樂區?」類似有獎問答的方式,讓小朋友在誦讀中獲得一些知識,並再度集中注意力。

 

縣長議長 語多鼓勵

新竹縣長鄭永金、議長張碧琴連袂前來。鄭縣長致詞時表示,一向重視客語教學,在教育系統如此,在家也是如此。他滿意地指出,晡娘係福佬人,但會用客家話演講,兒女也都會講客家話。他認為鄉親要站穩客家的立場,比如做生意多講客家話,久了,對方就聽得懂,客家話自然可以傳出去,又如行政院客委會六年前成立時,鄉親饒穎奇、吳伯雄也出力不少。各方矚目的「蕭如松藝術園區」完工在即,他樂見蕭老師的創作和生活即將重現,成為竹東的文化觀光點。張議長因家裡飼養的神豬得獎,而與客家結緣。她致詞時表示,聽得懂客家話,但客家話不是很溜,盼跟不會講客語的學員結伴參加客語營。新竹縣85%是客家人,她是客家媳婦,但熱愛客家文化,而她所知道的客家媳婦,全都會講客家話,而且講得很好。她表示,去年到福建尋根後,更愛客家,認為客家人很團結,很有耐心、智慧。交大在竹市設了客家學院,台大是否設立,她樂觀其成。

 

                          獎頒教授 遙想吳老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鍾孔炤遠道而來,對營隊是一大鼓舞。他致詞時強調要為客家打拚奮鬥,尤其想為高雄打造客家特色,因為說到新竹,有新埔義民廟,想到屏東,就有六堆,高雄客家特色就弱了許多。他強調高市客委會計畫提供桂花樹苗給鄉親帶回家種,期待日久能形成桂花巷,另外籌備中的「高雄市新客家文化園區」也擬設桂花巷,為高雄市營造客家特色。鍾主委新上任,滿是學習精神,下午還特地旁聽大師李喬講的「客家民間文學探討」。 

由僑居美國的新竹新埔鄉賢朱真一博士與眾多旅美鄉親提供獎金設置的「客家臺灣文化獎」,年年在夏令營開營典禮頒發。今年(第十九屆)得主古國順、何石松兩位教授,各獲獎金壹仟美金、獎牌一面,在一片悠揚的音樂聲中,由主任委員林光華頒發。

主任委員林光華頒完獎後,除了重申台灣客家文化獎是旅美的朱真一博士等鄉親發起的,至今已頒出十九屆之外,聯想到台灣吳濁流文藝營的供獻。他指出先賢吳濁流是出生新埔的偉大客家人,著有「亞細亞的孤兒」、「台灣連翹」等名著,也是公認的愛國詩人。「吳老生前在學校當老師,退休後獻出退休金做為台灣文藝獎基金,用來獎勵對文藝有貢獻的人。」更是林主委一向津津樂道的文藝盛事,最後他更勉勵鄉親秉持吳老精神,努力傳揚客家文化。

 

                          回首前事 點滴在心

榮譽主委陳石山向來認真看待夏令營,視為學習之旅。他回憶夏令營開辦18年來,年年與學員同吃同住同窗,讀同樣的書,上同樣的課,認真聽講,感覺成長很多。他在台上表示,客家雜誌(含客家風雲)走過的廿年中,兩度飄搖,幸林光華社長請新埔義民廟支援,才得以度過危機,指林社長深具使命感,矢言客家雜誌不能倒,毅然站起來接辦客家雜誌,雖然風雨飄搖,但也過了18年。回想創刊伊始,副社長楊鏡汀出力甚多,林柏燕先生寫了很多好文章;夏令營方面,古國順教授做了六任營長,周德君執行長,也是營隊的老將,而張義品更是年年總幹事,做滿18屆。凡此都點滴在心頭。他盛讚夏令營請的老師都很優秀,都是飽學之士,值得尊敬,勉學員快快樂樂學習,將心得帶回家加以傳承。

行政院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每天行程超載,還是蒞臨會場給大家打氣。他致詞 稱許客家雜誌主辦的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在林光華社長、陳石山發行人的努力  下,至今已屆18屆,成績斐然。他表示50歲以上客家人都會講客家話,但中年或青少年差了些,必須多接觸客家文化,所以親子營顯得格外重要。夏令營是寶山,他更期許學員認真學習,滿載而歸。隨後他更帶領所有學員與來賓連唱兩遍「客家本色」,帶動氣氛,結束開營典禮。

開營典禮用這種方式舉行,確實給人們增加了許多柔軟可回憶的什麼,不再只是鸚鵡學舌,類似經驗的重複、堆疊和混淆而已。

 

                           藝人學童 晚會競秀

第二天晚飯後,夜幕高高升起,遊樂區大門口舞台燈火被極度壓縮,板橋客家文化傳承協會八音團吹開「客家之夜」序曲。最佳主持人徐喚昇和吳聰嬌聯袂登場帶動全場氣氛,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應邀致詞,並頒發常勤獎給參加夏令營逾五次的學員:葉秀玉、葉佳傑、葉錦昇、宋勤盛、劉名浩、朱婉如、劉彥宜、劉汶宗、劉育伶、朱偉德等人,表彰他們勤奮好學的精神。

客家藝人陳淑姬、陳進財、蕭寶鐶相繼登場,「客家妹」、「挑擔歌」、「半山謠」,時而鶯聲低囀,時而氣吞山河,時而深情高歌,丰姿無限。舞台,煙霧幾度升起,燈光幾番明滅,關西愛心合唱團的歌聲、講古,苗栗仁愛國小小朋友的口說藝術、桐花組曲,相繼獻藝,餘響在人們心中交奏、閃爍。小朋友繼續主宰全場,親子營小將粉墨登場,雖然是臨時拼湊的雜牌軍,但唱出的「教你唱山歌」,舞出的「桃太郎」還是讓人刮目相看。主持人吳聰嬌最後壓軸出場,「老山歌」曲終,人也漸漸散了。

 

                           結業贈言 語重心長

文化營和親子營結業典禮,分別由榮譽主委陳石山律師和營主任徐煥昇主持。陳律師向來重視人間善緣,認為文化營學員互動密切,不少人已發展出可長可久的緣份,盼來年舉行時,在開營前撥一點結緣時間,讓學員「認親」敘舊,或締造新緣。另外,為了加深學員的參與感,也擬在結業前開一檢討會,援引學員意見作為改進的參考。

林光華主委感謝學員認真學習,盼父親學員回家後教兒子,阿公學員回家後教孫子。活動期間,諸位老師的認真教學也讓他印象深刻,不過他也鼓勵學員以相互研究的精神,委婉地指出老師的缺失,讓老師教學相長,也盼望將這三天學習的心得、改進意見,或任何客家議題,整理出來投稿客家雜誌,與讀者分享。

活動期間,始終坐在教室,和學員一起聽課的營長古國順教授表示,每年此刻就像在開同學會,大家和樂融融,有的老師和學員以前還是同學。每位學員上課,無不聚精會神,睜眼豎耳聆聽。不過,他還是認為老師的論點也有不夠週延的時候,學員適時提出問題與老師切磋,進步當會更大。每位學員依序領到一紙結業證書外,也獲發一本北市客委會捐贈的「客語詞庫」,然後互道珍重再見。 

 

                    親子營篇

親子營課程由徐煥昇老師一手設計,整體課程以詩詞、歌舞吟唱、演跳為主軸,傳統、現代交奏。「戀戀桐花哈客情」、「星光夜語」、「唱唱跳跳嬉哈客」、「童言童語話客家」等課構成了詩歌世界,另佐以「哈客童話劇場」、「科學探索」及「花花草草看世界」、「客家美食」課程,利用園區現有設備和綠地,讓小朋友逐站遊玩、賞花,增長知識,寓教於樂。

 

8/3 看戲/夜語/桐花情

這些課程中,「哈客童話劇場」打頭陣,卡通「桃太郎」一開始就讓小朋友好看。簡單有趣,客語發音的情節,配上國語字幕,小朋友看得十分過癮。隨後,所有學員在黃元姜、張毓真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小木偶劇場,觀看越南獨特的水中偶劇。學童看到龍、獅在水中躍動,魚、蛙在水中漫舞,莫不驚呼連連,久久不能自已。

「戀戀桐花哈客情」是徐煥昇老師特別設計,且獲獎的課程。徐老師透過照片、投影、影片、繪畫和詩歌教唱,將學童引入桐花世界。現實上,桐花以各種藝術方式呈現,徐老師則把學童導入一片詩情當中,與李喬、邱一帆、葉日松、許景淳等詩人同呼吸。

「星光夜語」並沒有想像中的浪漫,親子依舊在教室上課,只是映在小銀幕上的歌詞背景的圖案帶有夜的氛圍。廖婷音、徐翠真老師所選的歌曲,都比較輕快,歌詞少了一份感情或意念上的訴求,而多了幾分鄉野,家長唱得比下午還要起勁,小朋友的歌聲也很快就釋放開來。

 

8/4 跳舞/寫詩/水中泅

「唱唱跳跳嬉哈客」這堂課把一早的朝氣全鼓動了起來。每人移師旁邊的穿堂。蘇惠美老師起步,小朋友跟著擺開陣勢,邊唱邊跳,隨曲子的不同,隊形也不斷變化。相機拍個不停,攝影機也跟著隊伍轉動,每一個人跟著老師扭腰擺臀,希望在舞動時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學舞,有時真是手腳的負擔,兩手一攤,邊吃邊學,「客家美食香馥馥」注定是最輕鬆的一堂課。林惠美老師按部就班介紹客家醃製類和米製食品,同時讓小朋友排隊試吃。用餐時刻終於到了,輔導員協助把一包包食品發下去,親子共用傳統食品,很多人吃不完還兜著回房間呢。

對詩人邱一帆來說,詩不僅是欣賞,更是實踐。「童言童語話客家」這一課開啟了最艱難的任務。他依序述說兒詩創作的意義、條件、方法和技巧,同時舉出國內外代表詩作,與小朋友分享。邱老師出題目後,小朋友相互切磋,或親子相互動腦,有人反應快,出口便成佳句,有人久久練不出一句。

下午下了一場雷陣雨,小朋友拿著泳具暫躲室內聽助教講解游泳的技巧,雨稍緩後,才入池「快快樂樂水中泅」。小朋友游得起勁時,烏雲也已散去。一群小身軀如魚得水,煞是好看,不時可見吳庭儀老師兩手托著小朋友移動,盼他學會放鬆身體並浮起來。吳老師的認真、熱情,獲得不少親子的讚賞。

 

                   8/5 求真/賞花/玩戲偶

小朋友最期待的「科學探索」提早到第一節進行。所有學員在林方琦老師的帶領下走訪迷宮,玩過各式水車,體驗自己操作取水的樂趣。置身格列佛走廊、透視屋、愛因斯坦實驗室所造成的視覺的錯覺,讓大小朋友都感覺驚異。太空漫步並沒有原先設想的無重力狀態,但尋常見的哈哈鏡還是讓小朋友頗有超現實的感受。

小叮噹遊樂區內植物甚多,與客家民居植物頗多疊合,興起戴德泉老師講授「花花草草看世界」的念頭。戴老師在室內透過幻燈片做完講解後,帶領學生到園區,邊走邊看。園區除了有常見和罕見的陸生花草、樹木之外,還有水生植物區,雖然是遊樂區,也不妨說是一座小型的植物園。

「生趣个人公仔-客家布袋戲」這一堂課由山宛然戲團團長黃武山親自操演,他講完布袋戲的源流、演變和新近的發展後,示範生旦淨丑各種角色的口白、動作,並在另一老師楊宗樺敲鑼打鼓的助勢下,表演戲偶快跑、翻轉、打鬥等高難度動作,看得小朋友驚聲尖笑。最後,小朋友還依組別依序上台演練,獲得了寶貴的體驗。

 

文化營篇

                  8/3 民間文學/族群關係/客家學

文化營的課程由李喬的「客家民間文學探討」打頭陣。大師本著對客家風土人情的深刻了解,藉本課彰顯早期客家社會人情練達、活脫的一面。本課沒有課文對照,大師順著大綱,用高階客家語文講述各種形式的文學。對客家語文造詣不深,很難跟得上腳步。惟一堂課下來,學員對客家口語文學發展得如此可觀,留下深刻的印象。

楊長鎮先生的「族群關係」,談論台灣客家、福佬、原住民,與新住民,從清據、日據,到民國時代,歷經衝突、競爭,到成為生命共同體的過程。課文以論文形式寫成,楊長鎮提綱契領,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國內400年來族群互動所衍生的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有的已成歷史,有的橫在眼前,形成挑戰。

跨入21世紀,客家研究已經形成一門有系統的學問。「客家學的建立與發展」這一課,講師楊國鑫開宗明義指出客家學的1.整合、跨學科的,2.應用、實踐的兩種特性。也就是說,客家學成立的目的是解決客家族群所面臨的各項問題,而客家學錯綜複雜,從各種角度,或學科切入單一議題,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8/4 文化欣賞/客家戲劇/救客語

「客家欣賞:從傳統到現」把客家文化的美感現象羅列出來,成為一個事件簿。裡頭有文學、音樂、戲劇、服飾、建築、慶典等。講師羅烈師解說詳盡,配合圖片投影,甚或歌曲、詩歌欣賞、教唱,讓學員沈浸在汪洋的美感中。事實上,經過繁複印象的加疊,學員對客家文化有了一個具體而難忘的經驗。

客家戲從廣東東北傳入台灣發展,歷經日治「新劇」和民國電視、電影興起的衝擊,由盛而衰再尋求轉型的過程,「台灣客家戲曲概況」講師鄭榮興說來如數家珍,而且語調幽默,戲劇味十足。對於客家戲所含攝的社會、經濟、宗教方面的意義,鄭校長也多所著墨,深度、廣度兼具,學員都非常滿意。 

「系統方法與客家特色」這一課,張森富教授提出方法論,刺激學員做另類思考。他除了強調東方慣用演繹法,以分析為主,西方重視歸納法,以設計為主,據以思考,或研究,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外,他也將以方法論分析所得的客家人的優、缺點提出來與學員共勉。

母語教學的全面推行固然是客語的福音,但也開啟了客語的新危機,母語教師張美煜體認特別深刻。她在「診病秘方,客語再生!」一課中,提出各種數據,直指鄉語教育的執行偏差反而害了客語,並提出十五項解決良方,其中客語回歸家庭是解救客語的根本之道。她的大聲疾呼,對一般學員深具儆醒效果。

講師胡永鋒的「園區客家文化尋寶」,針對客家文化、音樂、美食、語言、文學五大類,設計一系列題目,進行五站遊戲,分大家緊行緊聊。大人就像小孩一樣一站一站闖關,玩得起勁。即使未獲優勝,一趟下來,對客家的人文風貌也多了一層深刻的認識。

 

                 8/5 客語尋字/客家地名/建築觀

客家話為了解決有音無字的困境,爾來造字、假借的情況甚囂塵上,徒增亂象。「客家用字仰般尋」正本清源,提出解決之道。講師古國順教授透過中國聲韻、文字學的原理,抽絲剝繭,辨音識字,提出尋求本字或堪用字的方法,捨此,「不可輕言造字。」準此,客家字的天空會變得澄澈許多。

「地形生態與客家觀念」一課,講師范文芳講述台灣地名在歷朝統治下的變遷,強調客家先民為生活所在的土地命名,自成系統,和中國原鄉趣味迥異,學員因此對自己生長的地方多了一層認識。他對國民政府喜用政治詞語做地名,破壞地名背後文化意涵的做法,也不以為然,主張回復舊地名,找回族群的共同記憶。

客家建築具保衛觀念,先祖從中國移居台灣,保衛觀念不變,但為了適應新環境,建築式樣丕變。講師彭啟原從事影像記錄多年,「客家記錄影像裡个故事」一課,藉著照片和記錄片,帶領學員認識兩岸及台灣南北之間,客家建築、聚落的差異。短短的一個小時內,學員都在內心建構了「客家建築史」的概念。

 

在這三天的研習當中,除了營長兼主任古國順教授、營秘書田瑞菊堅守崗位,與學員同進退之外,何石松、黃永達兩位教授、本刊發行人陳石山也從不缺課,坐在教室樂當學員,勤學精神可見一斑。

 

 

 

 

 

 

 

 

 

 

                        第十九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睽違三年樂園又遇颱風

客家文化夏令營一連五次都在八月份舉行,但經過幾次和颱風擦身而過的險況後,今年決定提早在七月份的18日至20日舉行。果然,進入颱風季後,台海週邊風平浪靜。715下午,鵝鑾鼻東南外海500公里的熱帶低氣壓轉成輕度颱風卡玫基時,大家也都認為侵台機率不高。不到一天的功夫,這種輕忽開始轉為憂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證實颱風確實朝向台灣,或者說,朝夏令營吹來,而詢問夏令營是否延期的電話開始打進雜誌社辦公室。晚上,天氣無風無雨,電視螢幕的氣象預報顯示,小的不能再小的暴風圈將沿著東海岸向北移動。717,夏令營的前一天,擔心颱風影響活動舉行的電話多了起來,但辦公室外面還是無風無雨。中午,氣象有了變化,彭瓊霖、田瑞菊老師的廂形車,在激雨中裝載一些書物朝苗栗香格里拉出發後不久,文亮兄也來了。三點一刻,文亮兄的座車裝載完畢,對辦公室做最後巡禮時,雨勢小了起來。

三年前,第16屆客家文化夏令營同樣在香格里拉舉行,同樣遇到颱風。當時的颱風馬沙屬中颱,相當慓悍,這次小的不能再小的卡玫基也來撒野,恐難脫東施效蘋之譏。車子進入國道後,快速駛離對颱風的掛慮,進入桃園縣境後,龐然的烏雲突然壓低,車子彷彿衝進密集、瘋狂的雨箭當中。在片刻的堅持當中,車子好像失去了速度,只是試圖鑽進雨瀑形成的水牆。情況出乎預料的嚴重,文亮兄開始擔心稍晚一兩小時出發的張義品總幹事無法順利成行。

 一切擔憂顯然多餘,進入香格里拉樂園後,又是無風無雨,只差太陽沒有露頭而已。工作人員住進桐花山莊的大房間後,看電視不便,與外面的資訊隔絕,以為颱風真過去了,開工作會議時,竟沒有人提到遭遇颱風的因應措施。事實上,這個時候,中南部正下著傾盆大雨,本來預定半夜搭火車前來的台東學員,也因為鐵道積水嚴重,火車停駛,而不克前來。                        

活動第一天,天明後,天候沒什麼異樣,早餐後開始下點小雨,報到組、接待組的工作人員就定位,接駁專車也開拔後,八點半,天雨猛轟地表,持續半小時未見和緩。報到率開始讓人擔心。這時候,頭份陳怡秀鄉親和關西張靜惠老師帶領的小朋友,自租小黃衝過重重風雨,先馳得點,將近廿位大小朋友率先報到,讓大家吃下一顆定心丸,但不斷從外頭傳過來的訊息還是讓人擔心不已。

 從基隆開出,預定907分到達苗栗的1005號自強號坐著不少本營的學員。一些學員透過手機首先傳回來的訊息是「風雨太大,前面積水嚴重,火車到新竹就不開了。」急著把情況回報給負責接駁的周教官,但手機打不通。再來的消息是「鐵路局安排我們坐區間車。」稍稍放了下心,不久「火車現在開到竹南,但又不動了,等了快半個鐘頭了。」再次聯絡周教官,手機還是打不通。屢試不爽。事實上,那些學員並沒有下車,在車上等了二三十分鐘後,「車子還是開了,快要到苗栗了。」還好手機不通,不然周教官的車子很可能跑一趟竹南,然後撲個空。

鑑於歷屆學員學而好友,「廣結善緣為客家」的特質,本刊發行人陳石山律師特別在學員報到期間,開闢「認親結緣」時間。會員在營本部報到,對面的親子營教室充當開營典禮會場。雨箭風刀陣陣,完成報到手續的大小學員陸續前往對面的典禮會場。會場有些嘈雜,陳律師以他慣有的舒緩、高亢的海陸腔和鄉親結緣。在他的个紹下,五股的葉秀玉女士、關西的張靜惠老師、竹東的梁素華老師、中寮的賴傳貴鄉親、竹東陸豐國小校長郭碧玄、基隆的郭瑞滿老師、頭份的陳怡秀女士、板橋的王丕振鄉親、長春石化公司的工程師黃瑋堯、宜蘭客屬總會的宋明雄、平鎮鄉親鄧淡發、南投高中人事主任陳羅水、桃園客協的宋勤盛、中山科學研究院的巫錦城等人逐一發表談話,分享客家體驗,讓會場交融在人親土親,客家最親的氛圍裡。

1050分前後,以搭乘1005號自強號列車的學員為主體的接駁專車抵達後,學員大抵到齊。陳律師除了陸續个紹與會貴賓:弘益傳播公司董事長邱英政、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客語組徐敏莉、頭份蟠桃國小客語教師林火清給學員認識外,更特別推介今年客家台灣文化獎得主:山歌歌王徐木珍和山歌歌后賴碧霞。

琅琅道出每一個人的簡歷和特長,陳律師對諸多鄉親的熟稔和關懷,讓人嘆服。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如無相當的胸襟,何能克此?

這次會場讓人矚目的焦點是獲頒客家台灣文化獎的阿婆賴碧霞和阿公徐木珍。賴碧霞甫獲第二屆客家終身貢獻獎,徐木珍去年也獲得客家傑出貢獻獎。

賴碧霞主演過第一部客家電影「茶山情歌」,演唱、教唱客家山歌60餘年,灌錄過近百張唱片、CD,出過多本客家山歌歌本,讓向來口耳相傳的山歌,能以文字、有聲書的方式流傳久遠,可說是客家傳統歌唱界的奇葩。

徐木珍幼年雙目失明、右耳失聰,在親友的教導下,七歲會唱山歌,拉胡琴。此外,他更精通簫、笛、三絃、嗩吶、鈸、口琴等各種樂器。錄製專輯時,一人包辦所有的樂器伴奏,「一人樂團」的傳奇照亮了客家傳統音樂的天空。

陳律師接著介紹團隊工作的重要成員,表示總幹事張義品從第一屆到現在第19屆,一直擔任總幹事,每年籌劃、催生、運作夏令營,同時完滿結束後續作業,營務經驗豐富,曾獲頒2003年度的客家台灣文化獎。執行長周德君,早年在竹北高中任總教官,曾獲教育界最高榮譽的86年度的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長期擔任客家夏令營的執行長,是文武兼備的管理人才,對飽受颱風驚嚇的學員,當會在生活起居上給予最大的照顧。

 

開營快樂 文化獎慶得人

718上午11時,開營典禮正式開始,主持人陳石山律師首先致詞感謝學員冒著風雨前來,表示,現在最重要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已經送入立法院,若獲立院審議通過,客家話、福佬話、原住民話都將和華語平起平坐,成為「國語」。祖先留下「寧賣祖宗田,勿忘祖宗言」的訓示給我們,想當年,祖宗言岌岌可危,我們後輩爭取到了不少權益,現在每位學員又加入這個行列,相信未來客家話的天空將更加廣闊。他表示,交通大學客家學院最近開會,客語初級認證合格是未來入學考試和現在在學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當然,中高級認證合格也會列入參考。這樣做是為了因應將來客家「公事語言法」的訂定。因為這個法制訂實施後,凡「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公教人員都必須會講客家話,客家學院的學生先取得語言資格,將來就業自然比較順利,考績也會加分。

古國順營長致詞表示,三年前在香格里拉舉辦客家夏令營遇到颱風,現在再次在這裡舉行,又遇到颱風,現在陸陸續續學員都到齊了,讓大家鬆了一口氣。目前即使風再大,雨再強,已無礙文化的傳承工作。在他眼裡,每位學員都是在風雨中播下、發芽的文化種子,結業回去自己的社區後,就要發揮文化傳播的作用,為現今多元語言的社會,努力打拚。

林光華社長在百忙中趕來,接下麥克風,首先感謝在座鄉親的支持,指客家雜誌穩定下來後,才有餘力持續舉辦客家文化夏令營。他表示,當年的還我母語運動催生了客家電視台,他一向關心客台,也希望他們的節目再進步、再提昇。他指出:時下常聽到客家人說:「哩係台灣郎,我係客郎。」他們一直稱福佬人為台灣人,不自覺地把自己摒除在台灣人之外。這種觀念有待改正。事實上,客家人、福佬人、原住民、新住民都是台灣人。也有人說:「我講客話,伊聽嘸。伊講台語,我也就講台語」。面對這種亂象,他強調「我講的客家話就是台語嘛」。這麼一說,他們就沒話講了。他認為應該再次強調:上述各族群所操作的語言都是台語。現在推動「國家語言發展法」,就是希望保存祖宗留傳下來的語言,讓母語的生命延續下去。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建設。「客家文化夏令營提供學員一個研究客家文化語言的契機。」老縣長說著,心有感觸,於是拿過去當新竹縣長時,對新竹縣母語教學全力以赴,另一方面,經陳律師等人力爭學校開課,台北市的母語教師才有機會教學一事為例,勉勵學員打拚,母語教學才有機會。

老縣長話鋒一轉,表示,在這颱風來襲,風雨飄搖之際,山歌大師賴碧霞、徐木珍來到這裡給大家帶來信心,不管山歌,還是當代傑出的流行歌,期盼大小朋友都來唱,唱出客家心聲。

遠從高雄來的高市府客委會主任秘書張長桂表示,19年來,客家夏令營對客家的貢獻,值得大書特書。但夏令營一直都在北部縣市舉辦。是不是考慮在高雄舉行。高雄建設進步神速,有目共睹,愛河整治有成,各種設施越來越完善,值得大家前來一遊。

陳律師當場回應表示,去年在小叮噹舉辦時,與鍾孔炤主委談過,鍾主委熱情相邀,在高雄,如澄清湖畔青年育樂中心舉辦,個人是樂觀其成。

世界客家聯合會會長羅能平前來會場祝賀表示,在座的賴碧霞這次榮獲行政院客委會頒發客家終身貢獻獎,他本人也得到傑出貢獻獎,看見賴碧霞的身影,覺得自己仍須再努力。

開幕典禮的高潮是客家台灣文化獎和夏令營常勤獎的頒獎儀式。司儀徐敏莉開始變身為最佳主持人,並以亮麗、流暢的客家話帶動給獎氣氛。在她的主持下,小朋友自動哼出軍隊進行曲,賴碧霞和徐木珍兩位國寶先後從林光華社長手中接下客家台灣文化獎。

接著頒發常勤獎,文化營的葉秀玉(16屆)、宋勤盛(13屆)、王蔡阿尾(7屆)和彭張甘妹(6屆)等學員依序從陳律師手中接受獎狀和獎品(陳羅水遲到,事後補發)。此外,巫錦城(5屆)、宋明雄(5屆)和親子營參加6屆的劉育伶、劉汶宗、葉錦昇、李褘苓、朱偉德等學員,也先後從古國順營長手中接下獎狀和獎品。 

 

結業惜別 文化種子歸鄉

 這次夏令營雖然沒有安排星光晚會,但前一晚,文化營的卡拉OK點唱,學員自唱自賞,參與度更高,而親子營別開生面的營火晚會,更把歡樂燃到最高點,散布到園區每個角落。上課期間,黃海實業董事長黃鵬海、菇類專家宋細福,和北市客委會陳康宏夫婦相繼來訪、打氣,學員和工作人員備感窩心。

720,上完最後一堂課後,三點40分舉行結業典禮。

親子營結業典禮,由徐煥昇主任主持。他藉由這三天由壞轉好,讓親子得以快樂學習、遊戲的天氣,教導小朋友從中習得惜福和感恩的心,並領著小朋友向黃元姜、詹碧瑩、邱欣芳、陳沿佐、戴伶伊和吳瑞蘭六位輔導老師表示感謝之意。最後,他語重心長地表示,教育小朋友的這三天,也是他和授課老師學習的過程,盼老師和學員互相學習,讓客家傳承下去。

文化營結業典禮,仍由陳石山律師主持,他有感而發地表示,在苗栗舉辦三次夏令營,三次都遇到颱風,但學員沒有半句怨言。此外,他並對多方不便的學習環境表示歉意,對學員在苦難中焠煉出的學習精神,表示敬佩。他同時以老朋友的身分,再次和中寮客家協會成員、頭份鄉親、竹東、關西、陸豐國小帶隊的老師、老學員葉秀玉、宋勤盛打照面,並稱揚非客家籍的學員:彰化母語教師楊啟甫、台北市客家扶輪社副社長陳寶霞兩人跨越族群的學習精神。

陳律師話鋒一轉,表示去年夏令營有人提議在開營典禮前,讓大家結緣認識一番。結果,這次做到了,颱風雖然強,前天很多人被困在竹南,進退兩難,但最後人還是到了,緣還是結到了。他強調大家都是文化傳教士,都是義結香格里拉的現代義民,應該拿出當年義民的精神,把客家傳揚至各個地區、角落。明年夏令營20週年,他更期盼屆時夏令營的營歌能順利出爐。

林光華社長致詞指出,民間信仰的關公、媽祖或觀音,都是從中國傳來的,義民爺才是台灣本土的產物。義民廟建廟200週年時,鄉親發起還我母語運動,催生客委會、客家電台、電視台,今年適逢220週年,活動現場將準備很多文化活動,歡迎各位學員參加,共同為客家打拚。

 

親子營篇

此次夏令營親子營課程,除了屬晚會性質的「營火晚會」外,共有十堂課,以張妁綺的「客家布偶劇場」先發,賴詠婕老師的「笛聲客韻」後至。老師授課期間,營主任徐煥昇和六位輔導老師,全程陪同小朋友上課,並居間輔導,服務精神令人動容。

  

7/18 布偶劇場/詞彙遊戲/藍染製作

張妁綺老師在「客家布偶劇場」一課表示,任何物體,只要能夠被操控,並做出動作,由演員或他人配合對話與音效,就可以用來演出偶劇,說完並請出親子出來演練。此外,她也說明操控偶具之簡單動作。不過,課程的重頭戲還是由小朋友按劇本演出「去河壩搞」這幕戲。在特製的布景下,小朋友分批上台演練,動作可愛,笑果十足。

林惠美老師主持「歡樂客家對對碰」詞彙機智競賽。活動分快問快答、青菜大對決、你說東,我說西、比手畫腳找親家等四部份進行。快問快答由各組代表搶答,正確者得一分,青菜大對決和你說東、我說西也是分組對決,逐一淘汰,看那一組活下來的多。比手畫腳找親家,每人各發一張圖卡,尋覓相同圖卡的過程中,互動特別緊張,且趣味橫生。

君立老師主講「戀戀藍衫哈客情」,教的是藍染布製作。他除了介紹藍染的典故、染料來源的四種植物、施作工具外,也介紹六種染色的方式。課程的重點是「絞染」實作,每位親子獲發一塊布後,用十數條橡皮筋扎出許多死角,然後依序置入盛滿染料水的臉盆中,待下課前取出,即出現留有各式留白的藍染布。染布隨後晾在外面,等第二天再取回。

 

7/19 詩情畫意/客家竹板/叢林歷險

邱一帆老師在「詩情畫意」一課中,藉著杜潘芳格的詩作「收冬戲」說明詩的意象和弦外之音,並針對數首童詩,解釋其中的詞彙和大意後,帶領學童朗誦數回,盼學童感受其意境。課堂上的實作部份是畫出心中的詩情。畫畫的題材不拘,但畫收冬戲的最多,於是演員、舞台、觀眾相結合的畫作,不斷呈現在老師面前。下課前,大家將畫作置於胸前合照留念。

客家傳統戲場常見的竹板,是兩塊以帶子串連的竹片,互擊出聲可以產生節奏。林火清老師在「敲竹板,響客家」這一課便个紹這種樂器,並在三位蟠桃國小學童的示範帶動下,教學生一邊敲打竹板,一邊表演「竹板快書黃大嫂」和「棚頭古琢古琢真古琢」兩個段子。段子的內容,越念越幽默,在竹板敲打的助勢下,不自覺就把趣味唱出來了。

在吳倏銘、徐臻輝、林志章、李豪朕、林恩睦等老師帶動的「客家叢林歷險」,把學生分成六組,每兩組據守一關,大玩老鷹捉小雞、爭搶龍尾、肢體語言猜詞、郵差送信等遊戲,或學做氣球造型、結繩。由於同關的兩組互為競爭,遊戲玩起來特別刺激,尤其是爭搶龍尾,隊伍越併越大,最後決戰時,兩隻隊伍擺蕩全場,形成大陣仗,成為整個夏令營活動的最大賣點。

 

7/20 文化巡禮/綠野仙蹤/笛聲客韻

徐煥昇老師透過老詩人賴江質的打油詩和彩繪地圖,讓小朋友認識客家大縣苗栗的各鄉鎮市,同時个紹生趣个客家地名。此外,為了讓學童認識桐花,除了說明桐樹的生態、花的特色外,也向親子說明桐花祭的由來,並帶動小朋友朗讀縣內名家詠桐歌花的詩作。最後,徐老師還透過電腦畫面投影,讓學童對甘蔗、蕃薯、火炭、樟腦和香茅油,有個概念性的了解。

在徐煥昇主任和六位輔導老師的帶領下,親子開始逐站巡訪遊樂設施。一般親子都在「宇宙廣場」流連,依序搭乘衝天飛車、碰碰車、碰碰船、星際風火輪、小丑飛行船、熱氣球、雲霄飛車等設施,玩出樂趣的,再玩幾次都有。輔導老師陪同遊訪,除了解說每一設施的特色,注意學童的安全外,最後還帶著學童走訪深具特色的「客家庄」和甕牆。

賴詠婕老師開的「笛聲客韻」,教的是陶笛。她首先把陶笛的來由和特色做了一番介紹,然後教學童指法,讓他們練習各調音階。賴老師積極調教,課程進度很快,小朋友不久就開始吹天空落水、小星星、小蜜蜂等樂曲了。多數小朋友都是第一次接觸陶笛,有些不習慣,有的說嘴很酸,有的說音吹不準。賴老師表示,多練習,自然就能正確而輕鬆地吹它了。

 

文化營篇

此次夏令營文化營課程,除了屬晚會性質的「客家說說唱唱與卡拉OK」外,共有十堂課,以羅肇錦教授的「客家與山」打頭陣,呂錦明老師的「客家歌謠賞析與教唱」收尾。講師授課期間,榮譽主任委員陳石山律師、營長古國順教授、營主任黃永達教授,全程與學員共同上課,充分展現好學不倦的精神。

 

7/18 客家與山/農業貢獻/談客語師

羅肇錦教授在「客家與山」這一堂課指出,中國閩粵贛交界山區的客家人,常住山區,久而久之養成了山的性格,保守寧靜與世無爭,宗教信仰、耕作方式、風俗習慣、語言文化和婦女扮演的角色,與彝族、瑤族、畲族相似。他最後更直指客家人原是這個山區的原住民,並非移自北方,語言和華語雷同處很多,在於以前南北文化差異不大,同樣源自原古漢語。

張美煜老師關心客語教學,向來十分重視客語師的養成,藉著「做一個現代的客語老師」這課提出客語師的幾項基本條件:語音學的多元認識、人文史地的涵養、靈活運用教學法、說學逗唱的本事。也就是說,在相關學術上下功夫,扎穩馬步外,演說、朗讀、相聲、歌唱、摺紙、捏土等表演藝術,更可以讓教學更生動,更加深入學子的心。

台大教授張森富在「農業科技演進與客家人的貢獻」這一課中,回顧近百年台灣農業暨工商發展的過程,強調農業科技化的表現和前景,同時凸顯客家農業專家、官員對台灣的貢獻。他認為未來應加強生物技術、農業自動化,發展優質安全且多樣化的農產品,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並關注農業資源的保存應用,建立動植物檢疫防疫體系,兼顧農民與消費者的權益。

 

        7/19 戲曲欣賞/客語正音/講俗話/園區尋寶

黃永達教授在「客庄北管戲曲欣賞」中暢談北台灣北管戲與唱戲曲的發展,並个紹福路和西皮的幾個重要板腔。此外,他也用CD播放客庄經常演唱的掛金牌、小送、蟠桃會、哪吒下山、柴進寫書、秦瓊破五關等劇。前三種屬扮仙戲,適合酬神,後兩齣是人間戲,但和傳統人間戲強調的金榜題名或封官晉爵的內容有異。學員聽完CD後,對劇情多留下深刻印象。

客家話也有破音字,經涂春景老師解說,再回味日常常用的同字異義的詞語,發現確有差別。此外,「客家話正音」一課也對文讀(古長安一地的標準音),與白讀(日常口語)的差別做了詳細的解說。雖然如此,客語語音變異的最大威脅還是受到國語語音影響的誤讀。錯誤的發音積久成習,錯而不知,後果堪虞。客語發音符號化、標準化已是刻不容緩的事。

古國順教授表示,俗話同成語、諺語、師父話,有時當難分清楚,毋過這兜話,都係語言當中个精華,表達性強,韻味無窮。客家話个俗話當豐富,無論天文、地理、人情、世事各方面,都有當多現成个語詞,全做得非常恰切个表情達意。「講俗話」這一課就對食著、家庭、事業、保健這幾方面,提出一兜例仔來介紹。學到後,學員講起客話盡有趣味。

黃元姜老師主持「園區客家尋寶」,她為了讓學員認識客家、了解客家,針對客家文化、音樂、美食、語言、文學五大類,設計一系列題目,並進行有獎分站遊戲,分大家在行聊當中成長。大人就像小朋友一樣,一站一站地闖關,甚至爭先恐後擠成一團,即使未獲優勝,一趟下來,對客家人文風貌也有了最基本的認識。

 

7/20 美濃今昔/地名文化/歌謠教唱

 彭啟原老師在「客家影像紀錄的故事美濃今昔」一課中,播放前後拍了二十年的影片,美濃河、開基伯公、菸樓、字紙祭,又在學員腦際喚起熟悉的美濃影像。片中,菸草從栽種、收成,到燻菸過程所產生的人文、自然景觀;抗議興建水庫醞釀出來的黃蝶祭的深刻意涵,讓學員上了寶貴的一課。最後,他對鍾理和夫人百年孤寂身影的片刻捕捉,更是發人深省。

 范文芳教授在「從客家舊地名看客家文化」這一課,以慣有的海陸腔講述台灣地名在歷朝統治下的變遷。他強調客家先民多用地形地勢、地上植物、田園景象、人文居處為生活所在的土地命名,態度質樸。目前許多地名已經泛政治、道德化,他主張「棄雅從俗」,改回尊重土地、樸實無華的原名,而客家人更應捨虛華的中國路,走先祖堅強、無華的愛鄉之路。          

呂錦明老師在「客家歌謠賞析與教唱」這一課暢談台灣客家山歌的源流與特色,表明曾經整理出上百首客家傳統歌謠,但真正有傳唱的僅剩三、四十首,其中六、七成歌詞被改編或有錯誤,搶救工作刻不容緩。他課程中的重頭戲是山歌教唱,月月花開望郎來、東勢山歌(滿山逡)、採茶、老腔山歌、送郎出門、平板、思連歌、問卜等八首山歌,學員唱後回味無窮。

 

 

 

       第二十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

三天兩夜方知客家學無涯

文化營 初識六堆學 再探語文與影音

親子營 說唱跑碰跳 彩繪詩意和紙傘

 

這次三天兩夜的夏令營,文化營課程重點落在六堆。除了用一整堂課討論「六堆的人文和歷史」外,更花費一整個下午走訪六堆,至於「客家文學欣賞」和「南北客家語言和移民史比較」也和六堆有關。和往年一樣,親子營課程大概不出吟唱、繪畫、搓揉和演出的範疇,為了提高小朋友的興趣,多會結合遊戲,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比如「快樂念童謠」、「客家話 搞妙趣」、「歡唱客家」、「客家謎語」,雖然是說唱課程,但或多或少都有遊戲課程的設計,十分受小朋友歡迎。

 

8/14下午 文化營:字詞音義/客語寫作/編劇

羅肇錦博士廣泛考察北方官話、南方景頗、彝、畲等族語言和客家話的對應關係,在「客語的字詞音義與文化」一課中多所舉證,針對各類特徵詞進行分析後,做出客家話底層屬南方土語,而非中原古語的結論。頗具說服力。

廖金明老師在「客語白話文寫作」一課中暢談南部四縣腔聯音字的文法運用研究,最後以創作「創造附加價值  向和尚賣梳子」為範本引導學員進入客語寫作的情境。講師吳川玲在「客語文劇本編劇」一課中將廖金明的「創造附加價值   

向和尚賣梳子」一文改編成同名的劇本,並將學員分組競演,創造出很好的戲劇效果。

親子營:念謠/藍衫

親子營課程,「快樂念童謠」打頭陣,鍾振斌以小丑裝扮炒熱氣氛。他不但化身小丑,完全將自己置身度外,像小孩子一樣,又唱又跳,甚至跌坐地板,帶著小朋友誦唱自選,且頗為諧謔的打油詩。跟著念唱,有些家長渾然忘我,急著把他念的錄下來,到最後才發覺這些精彩的字句都在課本上。

藍染與植物染是客家文化的一種,植物「敲拓印染」是將大自然的花草直接印染在手帕、絲巾、衣服和紙張上面。植物印染既環保,又能隨自己的創意去構圖,認識多種植物。劉秋琴講師在「藍衫風華」一課中,將艾草、紫色幸運草等花草發給小朋友,讓他們用圓石輕敲手帕上面的花草,看看印染的效果。課堂上,只見親子拈花惹草,把布弄得花花綠綠,不亦樂乎。

 

8/15上午 文化營:傳仔/六堆

邱春美老師在「客家說唱文學『傳仔』」之欣賞」一課中,將這種源於中國的客家民間文學,就語言風格、文學層面詳加分析,除與歌仔戲比較外,更討論改編成各類劇本的情形。她舉出不少實例,讓學員大開眼界。

無論從歷史、人文,或地理的角度看,六堆都自成一體。長久浸潤六堆文化的曾彩金,先談六堆的由來,次談源遠流長的運動會,最後談到六堆的族群、根源意識和文風興盛的原因。任一鄉鎮,他都用兩個字來表示,如博士表示美濃,長壽代表高樹,也讓人印象深刻。

親子營:搞趣妙/詩情畫意

親子營「客家話 搞趣妙」雖然是說唱課程,但鍾麗美老師將一首歌謠做多種變化,讓學童在說唱時玩出多種花樣,最後更結合動態的遊戲,讓學童在緊張、歡樂之中,很自然地體會客家語言和歌唱的美妙。

「詩情畫意」顧名思義,就是讀許多詩,然後畫畫。講師邱一帆十分重視小朋友對詩的體會,授課講義一口氣選了13首客語、華語和外國詩。經過反覆吟唱,他相信小朋友都會興起一些詩感,然後將自身感受最深的詩作的意象畫在紙上。學童畫畫時,也等於在檢驗自己對該首詩體認的程度。

 

8/15下午 文化營:文化之旅/影像故事

在講師賴士安、鍾振斌的帶領和導覽下,文化營學員分搭兩車前往高雄市客家文物館、竹田忠義祠、內埔六堆文化園區、天后宮、昌黎祠和萬巒的劉氏宗祠參觀。參觀文物館、文化園區時,館方都派有專人解說。賴、鍾二師都在每一參觀地點,就該古蹟的背景、人文風貌進行詳細的說明。其中,鍾振斌對忠義祠鉅細靡遺的解說,顯示了他對地方事務的認真和執著。

文化營「客家影像紀錄的故事」這一課所放映的紀錄片「開闢鴻荒」,透過一位96歲耆老的血淚回憶和敘述,學員得以了解89年前,苗栗百戶先民經由高雄港移居台東的悲壯過往。全劇分四單元,演來氣勢磅礡,畫面如詩如畫,動人心弦。學員看後感慨萬千,紛紛發表看法,和講師韓筆鋒的互動密切。

附帶一提。在台東任職的韓筆鋒老師,這次不遠千里繞道台北來高上課。當初有點擔心他來不了,看了這部影片後始知,滿懷「開闢鴻荒」精神的他,再艱難的路還是難不倒他的。

親子營:謎語/諺語/影片

和唱唱跳跳一樣,「客家謎語」也可以讓學員走進客語學習的另一層次的樂趣。鍾清蘭老師編列出一串謎語,然後逐條念出,學員猜中時,會掀起一陣熱潮,沒猜中時,也會自我訕笑一番。除了猜謎,講師還編出了「食水愛念水源頭」、「水打扁嫁分日頭」兩劇,讓大家出來演練。

我們的祖先在農事勞動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這些智慧應用到生活中,有助於為人處事,是現在小孩很好的生活教材。「客家諺語个智慧-客家農諺」這一課,講師黃鴻松提出十首雋永有味的諺語和學員分享,強調每一則都有對句,都有押韻,藉機引導學童進入過往的農村生活。

晚上這一堂課繼續農村生活的灌輸。馮志仁老師將自己以農村生活為主體拍攝的短片獻給學員。「榖子.榖子」描述美濃龍肚國小學生用一整個學期的時間,完成老師定名為「一包穀子」的寒假作業。這些小孩自己插秧,自己用娃娃做稻草人,收成後,用自己種出來的稻米做爆米香、粢粑、壽司、營養午餐。「鴨子.鴨子」也是一樣,學生養鴨,過程曲折,醜小鴨最後淪為烤鴨大餐。

 

8/16上午 文化營:客家文學/南北比較

鍾鐵民講師眼中的客家文學範圍廣泛,凡是用客家話思維,以客家人觀點敘事的都算是客家文學。他在「客家文學欣賞」中,舉了許多傳統漢詩、新詩、民間文學和現代小說的例子。不過,他也強調不少作家雖以客家地區為背景,從客家社會取樣,但實質上是以台灣人的立場,寫出台灣人民普遍的生活處境、心靈感受,而成了台灣文學的重鎮。

「南北客家語言與移民史比較」一課,作者吳中杰以實地踏勘梅州、六堆、桃苗等兩岸數地,進行語音、文化、產業異同的綿密對比後,作出六堆居民遷自梅江支流石窟河的結論。作者做了苦行僧式的家戶探訪,終能用絕對的實證經驗對已然模糊、含混的過往抽絲剝繭,進而釐清歷史真相。沒有地圖對照,是一大缺點。如有一本翔實的地圖當佐證,就更能夠隨著作者進入敍述的細膩處探囊取物。

親子營:桐花/繪遮仔

徐煥昇在「戀戀桐花哈客情」一課,把客家花-桐花深深植入學童的心中。他首先介紹桐花的由來,然後導引學童用客語吟唱桐花詩,希望藉由名家的詩情來加強學童對桐花的認識。桐花的體驗是全面的,徐老師希望在座的小朋友利用暑假走訪客庄,親眼目睹桐花,看著它輕輕飄落的情景。           

客家話,「油紙」諧音為「有子」,油紙傘撐開後圓圓的,內含「圓滿」之意。「彩繪紙遮仔」這一課,李宜諭老師教小朋友運用各種技法,將顏色的對比、互補、漸層,表現在紙傘的彩繪上,進而把它美好、豐富的意涵表現出來。親子一起動筆、研究,不知不覺間畫出了圓滿的感覺。

 

8/16下午 文化營:寓言

謝二、大河船,是客家話中相當常用的兩個詞。古國順在「客家寓言-謝二伯同大河船」這一課表示,謝二本來是人名,這裡用來指稱將一件好好个事情搞砸的人,又叫做謝二伯,以前行大河的平底大船,逆流上行的速度很慢,客家話就把動作慢吞吞的人稱做大河船。二者除了本義,都有譬喻和轉品的用法。可見客家話的詞彙不但生動可愛,而且非常豐富。

親子營:歡唱

「歡唱客家」這一課收錄的15首童謠,被李丁村老師玩成15種遊戲。只見李老師著人把所有桌椅挪向牆邊,讓教室中間騰出一個活動空間。老師帶動唱,然後分組導入遊戲,只見學童配合歌詞摸鼻、摸眼地手忙腳亂,而手腳不夠快,或摸錯位置的都判輸,最後連輔導老師都加入戰局,high翻天花板。

 

                    21屆客家文化夏令營

               文化營 悠遊文史論政策

                 8/13 談政策/拚闖關/說成語

「客家公共事務發展」這一課,江明修博士公務繁忙,由中央大學吳正中教授代課。吳教授先帶出客委會成立,到目前《客家基本法》完成立法,高普考設「客家事務行政類科」,到未來可能設置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一系列客家政治發展過程,再談論多元族群關係下的客家政經互動,認為客家政經研究立基於族群關係,而族群認同更是族群關係的黏著劑。回憶客家族群爭取被認同的過程,他更指出台灣客家運動約略可區分為萌芽期、集結期,和現今制度期三大階段。

「園區客家文化闖關暨宣導節約能源及支持電源開發計劃」由田瑞菊、彭瓊霖兩位老師主持,先請台電服務專員蘇炳裕說明節約能源的要領和各種新興能源。文化闖關開始後,學員急匆匆地趕玩江戶、阿基米德和龍骨三種水車,再往貝爾話筒、比利神槍進發,站在曹沖秤的秤上,看看自己的體重會讓水柱噴到多高,再體驗色彩急轉彎,逛逛阿波羅花園,進行太陽能體驗,在風力體驗室體會八級風的威力,最後用唧筒儘量噴水,完成闖關後,再選擇其他項目體驗一番。

晚課「不絡不索、有千無萬」,古國順教授試著從各種面向探討客家成語,認為成語有結構穏定和意義完整兩大特性。從意義來說,有些可望文知意,如妻離子散,有些引喻知意,藉著聯想可知其本意,如銅牆鐵壁喻城池堅固,最後一種是藉由字面外的意義來比喻深層的境地,如黃梁一夢喻萬事成空。說到成語的來源,他表示,可概括成歷史典故、神話寓言、詩文名句和口頭俗語四個源頭,並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增加學員聽課的興趣。

 

8/14 觀社區/新史觀 /文化旅/座談會

 

羅烈師教授在「學院、客庄與高鐵」裡頭描述自身走出學術高牆,進入客庄體驗多元文化變遷的過程,充滿文學味。運轉不久的高鐵首度進入教材。他表示,高鐵開通後,竹北面臨極大的社會變遷的挑戰,居民紛紛離開祖先居住的房子,如非保護措施積極地運作,整個竹北早被都市化的洪流淹沒。擁有200歷史的圳道獲得保留便是其中的一項。圳旁人來人往,寒暄聲此起彼落,代代相傳的客家特有的人情味還是得以傳承下去。      

羅肇錦教授在「幾個牽連:客家語言、歷史與文化」這一課程中,反覆舉出華、閩、客、粵、畬等族群的語音,進行辯證,強調客家並非從中原南遷的漢人,而是住在半山,接受漢化的山民。他認為客語、畲語、彝語都是山中生活,慢慢發展出來的語言,這些民族都住在山坡,所以食、住、信仰、歌唱都與山密不可分。他進一步指出,「客」是指山,不是中原南來客居他鄉,而是世居閩粵贛山區,是道地的南方山區語言。

下午的「客家文化之旅」由講師劉還月導覽、解說。學員頂著烈日走訪關西天主堂、縣定三級古績鄭家祠、主祀三官大帝的太和宮、有優美河岸風情的牛欄河,和鳳山溪南和橋旁,畫夜轉動不息的鐵製筒車,雖然累,但都開了眼界。此外,學員也參觀了關西有名的羅氏紅茶工廠和茶葉文化館。文化館裡頭保存了日據時代創立迄今的茶葉產銷經驗、文史圖像、機具和完整的木造倉庫。

行程近尾聲時,劉老師還帶領學員到新埔坪林地區,參觀規模不大,早就賣給安養中心的上林天主堂,把她和最早參觀的關西天主堂做一個對照性的解說。

結束關西之行後,全體學員開拔到新埔義民廟,向義民爺上香,並聽取董事長林光華對義民廟來由的說明。

談到講客家話的「遭遇」,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有些老學員,去年首度到高雄參加夏令營,也有不少心得,營本部為此特別開了「港都客家風情講座暨講客話个經驗談座談會」的課程。這天晚上,在黃永達教授的主持下,學員宋勤盛、張福普、鄒寶醇,和來賓張捷明、李貴盛等客家「名嘴」無不把個人的體驗和看法傾巢而出。這些學員在社會上本就是客語教學或文化的推動者,如今放下身段 坐下學習,適足以顯現他們對客家的一片赤誠。    

                 8/15 看運動/說詞彙/採茶戲

薛雲峰教授在「還我母語運動與台灣客家發展」這一課裡表明,台灣早期的街頭運動,客家人並沒有缺席,惟還我母語運動才是以客家為訴求的運動。運動後,客家的訴求走了一段坎坷路,民進黨執政後才取得不少成果,範圍也從語言文化議題擴散到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和學術等各層面。此後,客家研究蓬勃發展,研究對象包括產業、文化、社會、政治、歷史、語言,研究領域涵蓋社會學、人類學、史學、語言學、傳播學以及政治經濟學。

「從客家詞彙看客家文化」一課,范文芳教授講述客家很有特色的稱呼,如阿公婆、姊公後,提到身體官能較特殊的稱呼,指用「無身」稱全身,有忘我、自謙的意味,而鼻的原字是自(己),「奢鼻」即「誇己」。此外,客家話偏好用身上排洩物來罵人,如屁卵、Lai尿牯、屙膿滑血、毋知溲鼻等,不一而足。對家畜的稱呼,客語也表現了相當的人情味,如稱豬血、雞血為豬紅、雞紅,避開血字,稱龍眼為牛眼,顯得更加親切。

鄭榮興教授在「台灣客家採茶戲漫談」一課指出,「採茶戲」在乾隆、道光年間傳入台灣,清末民初登峰,日治時期受抑於皇民化運動,光復後,隨各種戲劇復甦,民國50年後,電視、電影興起,客家劇又逐漸沒落。目前台灣現存20幾個劇團,除少數依傳統採茶大戲的形式演出,保有原貌外,其它均以野台歌劇團的方式演出。課中放映榮興新劇《楊家心臼》,學員對於處在丈夫、婆婆夾縫中的穆桂英所展現的率性和機智均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這三天的研習當中,營長兼營主任古國順教授,每一堂課都在課堂內聽講,課尾給講師作講評,營秘書田瑞菊、彭瓊霖堅守崗位,服務學員,貼心備至,本刊發行人陳石山也從不缺課,坐在教室樂當學員,勤學精神始終如一。此外,客家少年文學家張捷明,每天從桃園趕來旁聽,適時鼓吹少年文學,展現了客家文化工作者赤誠的一面,讓人動容,也激起了不少客家士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