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期社論

       台灣首家族群電視台在現今媒體版圖之角色  

200371,客家電視正式播出,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客語播出的電視頻道,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個。客家電視的使命,是為了傳承客語與發揚客家文化;但是,營運了五年多的客家電視,在現今媒體版圖之角色如何?

 

客家之弱勢在於文化

談到客家時,台灣社會慣常以「弱勢」的面向來討論,然而,客家的弱勢,和一般稱之為「弱勢」的意涵,有所不同。客家人在台灣社會中的發展並非弱勢,甚至可說是強勢族群,這可從非客籍的張文亮先生所著「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一書中,由台灣農經及水利工程等各領域中,客家人所佔地位窺見一二。

客家的弱勢其實來自於數十年來政府政策上的文化打壓,政府在教育及廣電政策上的刻意壓抑,使得客家面臨文化滅絕的危機。被壓抑了數十年的客家人,隨著台灣解嚴,社會力全面釋放之力道,在1988年「還我母語大遊行」中,喊出要求讓客家文化重返主流文化版塊的訴求。

20年後,由台灣對於多元文化的重視來看,「還我母語大遊行」展現了豐碩的成果。大遊行之後的15年,也就是2003年,當初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成立客家電視台」,竟然成真,對許多客家耆老而言,有著夢想成真的喜悅,也將更多的期待投射到客家電視。

 

客家電視之三大定位

肩負著延續客家文化使命而成立,客家電視是一個族群媒體;面對客語嚴重流失,24小時以客語播出的客家電視,也是少數語言媒體;而客家電視同時也承擔了客家近用之公共媒體角色,不僅是客家人的舞台,更作為其他族群認識客家的最好平台。

在此三重使命之下,客家電視呈現既是媒體也不只是媒體的矛盾中,處於二種角色裡,客家電視努力尋求族群頻道更大的空間。

創台五年來,客家電視一方面必須堅持作為族群及少數語言頻道的定位,因此,以全客語播出,且必須同時兼顧各種腔調客語。依照目前台灣各個客語腔調的使用情況,以四縣人口最多,其次是海陸,其餘是大埔、饒平、詔安等腔調。大埔、饒平、詔安等腔調在客語中,是絕對的弱勢,為保存這些重要的資產,客家電視更將部分兒少及動畫等節目,配上五個腔調播出,期能透過腔調時段的策略,達成語言保存的使命。

在文化傳承的使命下,客家電視之經營,當然有別於一般電視台。然而,另一方面,客家電視卻又被套以商業電視台的衡量標準,即以商業電視台使用的AGB收視率,為檢視客家電視之工具。

 

因客語而生,也因客語而傷

客家電視自2005年起購買AGB收視率調查,此項調查也普遍被商業電視台所使用,但是,以族群電視台為定位的客家電視,卻以商業性質的收視率調查來衡量其收視率,是否恰當,其實是個可以討論的議題。

AGB收視數字累積的曲線分析,得以了解各年齡層的收視輪廓,更可以從其中初步看出台灣南北客庄對於客家電視的收視狀況,客家電視也依此作為製作及排播節目之參考。然而,客家電視的收視率這幾年來始終在0.02-0.03左右,無法有效提升。

根據委託外部專業機構進行的收視質調查,其結果顯示:客家電視的節目品質,在客庄有高達八成以上的滿意度,在非客庄地區也有七成以上的滿意度,顯然收視質的滿意度似乎無法反應在收視率數字上。

根據調查結果也顯示,在不收看客家電視的觀眾中,「聽不懂客語」是主要原因,然而越不看客家電視,就越難了解客語,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令人憂心的惡性循環。

客語傳承是客家電視創台成立最重要的理由之一,而客語似乎卻也成為客家電視今日收視之主要障礙;而收視率的問題,又導致各方以此來檢驗客家電視存在之必要性;再者,目前有100多個電視頻道,也令客家電視在現今的媒體版圖中的生存更加艱難。

 

客語節目在商業電視台成為商品

客家電視至今仍以「公股釋出條例」第十四條之規定,由行政院客委會委由公視執行。與一般商業電視台相比,客家電視少了預算及商業上的壓力,在節目製作上,確實更能以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揮灑的空間更大。

可是,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客家電視的成立,也讓過去有製作少量客語節目的無線電視台,找到停止製播客語節目的理由。

而今100多個頻道中,除了客家電視以及公視播出之節目外,幾乎找不到客語發音的節目,少數在有線頻道播出,如「哈,開客囉」、「來怡客」等較簡單之客語學習節目,多為客委會以公務預算購買之時段。

購買主流時段播出客語節目,固然得以提高客語節目之接觸度,卻很難像客家電視,為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從戲劇、音樂及文化等不同角度製作客家節目。具體而言,客語節目在客家電視,是基因;在其他電視台,是商品。

 

所有電視台都應有適切的露出客語節目

客委會成立後,文建會曾經以客委會已對客家藝文團體之補助,而試圖將客家表演團體排除在文建會補助之外。雖經爭取而未正式形成決議,但實質上,卻已限縮了客家藝文表演團隊爭取補助之空間。

提倡客家,對客家可能是助力,卻也可能是危機。

客家文化的危機,不只在台灣,即使在客家人口最多的中國亦然。中國的電視台在製作以客家為背景的電視劇時,仍以其官方語言發音,相較之下,台灣在延續客家的腳步領先了一步。但,一家電視台,似乎仍無法收大海回瀾之效。

客家文化需要的不是保護,而是認同及空間。客家電視的成立對客家之傳承,有絕對的意義,但我們在台灣當前整體生態裡,卻隱隱然感受到因客家電視的成立,隨之而來的反挫力量。

如果有一天,台灣的媒體,都能意識到多元文化的意義,在節目的製作上,都能考量到兼顧客家、原住民,甚至是福佬等各族群的文化內涵,並給予適切的露出,屆時,將是客家電視功成身退的一天。但,那天卻是極為遙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akka226 的頭像
    hakka226

    客家雜誌社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