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雜誌230期社論

客庄觀光產業的「利」與「弊」

:兼論挽救「客庄觀光化」的客語流失現象

台灣觀光協會榮譽會長嚴長壽曾表示,拚觀光不要只有原住民跳舞,應透過整合行銷的概念,從國內外旅遊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各區域的定位與分工,觀光整合不僅是區域與區域間的整合,也要讓台灣與國際整合,推動觀光產業更要跳脫既有慣性思惟,進而讓觀光業與異業整合,才能發揮綜效。嚴長壽此番話對於台灣觀光業之發展,頗有醍醐灌頂的效用,回顧近年來日益蓬勃發展的客家文化觀光產業,似乎也有面臨類似的問題,例如南庄鄉一方面見證著了「客庄觀光化」現象的出現,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客家觀光文化缺乏聽覺體驗」之危機。

近幾年來,位於中港溪上游的南庄鄉成為台灣著名的客家觀光景點,當地觀光產業興起後,對於南庄當地產生利弊參半的情形。在利益方面,觀光產業的興起為這個偏遠小鎮帶來無限商機,也提供許多工作機會,使得南庄的年輕子弟不必遠赴他鄉奮鬥,得以留在南庄為自己的家鄉貢獻及服務,有助於減緩苗栗內山偏遠鄉鎮的人口外移現象。

然而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之後,卻也讓當地社會衍生出諸多問題:(1)由於部份遊客的公德心不足,隨手丟棄垃圾造成當地環境汙染,所幸南庄鄉公所結合志工與清潔隊員,組成一支環保稽查隊伍,將亂丟垃圾的遊客以照相告發的方式取締,重罰六千元的規定也總算能有效遏制部份遊客缺乏公德心的行為。(2)每逢假日南庄湧進的大批車潮,也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南庄鄉公所雖已將中正路及中山路規劃成單行道,但假日大批車輛與人潮湧入,單行道的設計似乎緩不濟急。其實南庄鄉的好山好水並不僅侷限於「南庄老街」一地,南富村的田園風光以及獅山村的沒落礦業均是值得發展的新景點。透過這些景點的串聯,可讓遊客體會南庄客家庄的多元之美,遊客觀賞南富村與獅山村後,再搭乘假日接駁車至南庄老街,不僅可活絡南庄鄉內其他村庄,也可解決「南庄老街」假日交通壅塞的問題。(3)遊客湧入南庄之後,非但未促成客語復甦,反而使原屬當地主流語言的客家話逐漸萎縮。雖然南庄的觀光指南上主打當地是「客家鄉鎮」,不過在當地著名觀光景點「桂花巷」裡,最常聽聞的語言是「國語」與「閩南語」,在「桂花巷」內反而不容易聽到「客家話」。南庄當地客家人的母語在觀光產業進入之後,僅能落寞地退出當地公共領域,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不過「客庄觀光化」後所導致的「客語流失」現象並非一個無解的問題,只要當地地方政府與業者有心營造客語環境,相信絕對可讓客語活化,甚至也可促成客庄觀光產業的豐富性與多元性,進而讓遊客產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試想吾人至國外旅遊時,總是不免俗地學些當地問候用語,讓自己得以慢慢浸淫當地文化,遊客至客家庄觀光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客家話」乃是客家文化的根源,若能營造一個可供遊客學習客家話的環境,讓他們學會「承蒙」、「恁仔細」等簡單的問候語,相信遊客更可體會客家文化之美。筆者以為吾人推動客家觀光產業時,也不應只是推出桐花、花布、客家小炒、擂茶等「樣版式視覺與味覺性的客家文化」,除了讓遊客從「視覺」與「味覺」感受客家風貌外,也可透過「聽覺」讓遊客領略客家鄉音,具體的方式包括:(1)鼓勵業者播放客家廣播頻道或客家歌曲;(2)鼓勵業者於商品包裝上加印客家話,讓遊客在消費之餘也能學習客家用字;(3)行政院客委會委託ICRT製播「客家風情」,透過中、英、客三語呈現客家人文風情及客語教學。這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廣播節目,或可與參山國家風景區南庄遊客服務中心合作,於該處播放「客家風情」;(4)由政府部門提供部分經費,每逢周末假日邀請各地客家音樂工作者或客家音樂社團進行表演,除了提供客家文化工作者多一些表演舞台外,也可讓遊客親耳欣賞客家話與客家音樂,相信他們更能感受濃濃的客家味道,進而讚賞客家文化之美。

最後,在文化創意產業備受重視的年代,觀光產業固然是推銷文化的極佳利器,但行銷觀光文化產業的目的,並不全然只是站在資本主義的角度進行考量,也應思量觀光究竟對文化產生何種層面的助益或危害,將這些影響研擬出一套有效的解決之道,透過產業來活絡文化的再生產,這應該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真諦。

arrow
arrow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