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雜誌237期社論
全國客語廣播聯播網的先聲與後勢
台灣地區大約有400萬的客家鄉親,但20年前廣電媒體甚少客語節目,遑論有客語專業的廣電頻道。民國77(1988)年~12月28日由客家雜誌的前身-客家風雲雜誌主導的「還我母語大遊行獢v,促使政府開始對「獨尊國語」的語言政策重行思考,並逐漸開放客語廣播電視節目空間,政府機關也陸續補助客語廣電節目製播。
民國80年代,新聞局、內政部與文建會等單位曾補助客語廣電節目的製播,文建會在此時期亦曾與各界合辦客家廣播人才培訓班,例如在84至86年間本刊就曾接受文建會委託,與政大廣電系及廣電基金合辦了客語廣播人才培訓初級與中級班。這個台灣首見的客語廣播人才訓練班,培養了不少客語廣播新秀。
習慣收音機裡有客語聲音的朋友們,會發現這幾年客語的廣播天空似乎越來越廣大。二十年前可能只有在一般人認為的桃竹苗客家庄有客語廣播節目,隨著政府82年開始分梯次釋出廣播頻道的政策,提供當時許多社會運動人士成立地下電台「扶正」的管道,也陸續針對弱勢族群或語言成立專屬的廣播頻道,像83年9月即已成立的寶島客家電台FM93.7,在政府第一波開放申請時,即由鄉親集資,於86年11月轉為第一家合法的客語專屬公益頻道,自此,開啟了每天24小時客語合法發音的廣播新頁。
此後,台灣民間在北中南東各區域陸續有客語專屬頻道的成立,比如台北的中廣客家頻道AM747、桃園的新客家電台FM93.5、苗栗的大漢之音FM97.1、高雄的高屏溪電台FM106.7、東部的花蓮希望之聲電台FM90.5…K等,但都是各據一方,沒有串連成全國性的頻道或聯播(中廣客家頻道因中廣所屬頻道較多,曾聯播新竹台或苗栗台的節目)。
此外,這一時期,各地方性專責客家機構,如台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台北縣客家事務局、屏東縣客家事務處也陸續成立後,許多客家團體及客家研討會更一再催生客家聯播網。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0年6月14日成立後,對媒體業務一向注重,91年成立「傳媒中心七人小組」,除了直接管理頻道外,也致力於長期培訓專業客語人才,建構全國客語廣播網自然也是重點計畫之一。
此時期許多客家團體及客家研討會一再催生客家聯播網,身為首家客語專業電台的寶島客家電台開始爭取成立全國客語聯播網,91至92年間,數次邀集與客家相關的廣電媒體召開全國客家廣播聯播網會議,在(1)自行於全台各地申設客家頻道、(2)由客委會成立一全國性電台委由專業單位經營、(3)串聯全台多家客語電台,再爭取客委會補助等三方案中,評估以第三方案最為可行,當時電台負責人也曾與數家電台談妥聯播事宜,也做好發射錄音設備評估,惟因電台與客委會雙方認知差異及電台內部董監事也有歧見,未能成功。
客家電視台於92年7月1開播後,全國客語廣播網更受鄉親期待,但在公營頻道釋出不易、證照取得也有困難的情況下,初期係採用委製節目於全台頻道播出的做法。
客委會最早的一個委製聯播節目係91年8月26日起每週一至週五19:00~19:30於教育廣播電台全國調頻網播出4個月的帶狀客語節目「哈客一族」。92年10月1日起,更將教育廣播電台製播的「哈啦哈客」帶狀節目納為客家聯播網的節目(這個委製節目至今仍在製播中)。93年另委製「來去客家庄遶聊」帶狀節目於漢聲廣播電臺播出10個多月。當然這幾年客委會還委製了不少客語教學、客家音樂欣賞、介紹客家文化的客語廣播節目,不過係屬單元式的,不是完整節目。
97年客委會與相關電台及單位多次開會後,採用委託方式辦理客家廣播全國聯播網節目製播案,請各電台配合喬出4小時做全國聯播節目的時間。該年8月1日,以聯播型態於全台播出的「輕鬆生活家」誕生了,由中部地區對全國客語廣播網事務也甚積極的大漢之音電台製播,串聯全台計8家電台於每週一到週六下午五點到六點播出。
出錢委託的客委會當然會要求主播電台提供最多人收聽的時段;全台各地區聽眾的作息雖不盡相同,但上下班、上下學的尖峰時段及傍晚用餐後到就寢前的時段是廣播界普遍認知的黃金時段,所以98年7月1日客委會再接再厲委託大漢之音製播了第二個全國聯播客語節目「大家恁早」,就選在早晨上班上學的尖峰時段七到八點,於全台7家電台播出。99年1月1日起客委會改以專案補助方式,除補助原先兩個節目外,另再補助寶島客家電台製播「客家恁靚」節目,每天晚上九到十點在北部及中部地區5家電台播出。
因為各電台時段規劃不盡相同,所以不同年度、不同節目串聯電台不盡相同。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成立後,各機關有關客家事務均移由中央及地方客委會辦理,讓弱勢的客語廣播節目在公部門的對話管道單一化,此舉是否窄化了未來客語廣播節目發展的道路,值得觀察。
加上據聞客委會仍努力找尋全國頻道做為全國客語廣播台,不管是否成功,光是消息的釋出,對全台各地以客語發音為主的電台相信已帶來衝擊,在電台不景氣的現況下,各台如何因應,本刊仍會持續關注這個議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