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期社論

運用客家文化做環保

台灣更美好

 

六堆客家優秀立法委員邱文彥推動「溼地法」立法,加上目前「環境教育法」強制全國公僕、高中以下學生每年必須接受環境教育4小時,使得國人會經常接觸到環保議題。

 

客家庄十分有幸,除了擁有溼地、水田、梯田、水庫、森林、湖泊、青山、綠水、螢火蟲…等,可作為環境教育的資源外,客家文化也和環境議題息息相關,客家文化也可以說是環保文化,學習客家文化等於學習環保文化,也等於接受愛地球、愛台灣、慈悲愛生命的教育,今囿於篇幅,茲擇要舉例如下:

一、客家節儉文化,建立資源循環環保減碳社會。

客家節儉文化是現代「愛物惜物」、「知福惜福」環保精神的發揚,可協助建立「零廢棄」的永續社會;客家諺語說:「有油莫點雙盞火  免得沒油打暗摸」是現代節約能源的發揚,「爛衫好遮羞  爛鼓好救月  爛銅鑼好嚇賊」是舊衣和資源再利用的典範,其他如「一餐省一口   一年省一斗」、「有時省一口   無時有一斗」、「三年不喝酒 ,買隻大黃牛」、「一日一文錢  三年鬥一千」、「省食有存  省穿有新」、「滴水成河  粒米成籮」、「食不窮  穿不窮  浪費一世窮」、「勤儉得益  和氣生財」、「食水愛惜水源頭」,也都是愛物惜物、知福惜福、不任意丟棄一物製造垃圾的環保行動,有因此節省製造物品所用之電力、原料,也減少焚化垃圾排出之二氧化碳,更能珍惜地球寶貴資源。

二、客家知足文化協助消弭貪婪摧毀地球的風氣。

人類貪婪成性,造成資源過度利用,國土遭超限開發,使得資源逐漸耗竭,國土遭破壞,客家傳統的「知足文化」可應用於環境教育宣導,對天然資源與國土之利用應該「適可而止」;客家諺語說:「我有兩斗米就會唱山歌」、「日求三餐,夜求一宿」、「少食多香味  多食無味析」、「省食餐餐飽  省穿日日新」,正說明客家傳統的「知足」觀念。客家農村常說:「食存介正係恩介」,意思是說:「吃剩的才是我們的」,試看,當客家農田有麻雀吃稻穀時,農民用稻草人、用竹筒炮嚇走麻雀,但不用農藥毒麻雀,所以,麻雀吃剩的才是我們的,這正是客家知足不貪婪的環保精神,還有,客家人見面打招呼會說:「吃過飯了沒有?」回答多半是「足了」,這顯示「知足」的意涵。

三、客家美食具有現代「珍惜食材」環保意涵。

客家小炒」是知名的客家美食,起於大家族開夥後的剩菜捨不得丟,於是混合熱炒之後變成美味客家小炒,此為「愛惜食物」、「廚餘減量」之實例;其次,客家菜的「蔬菜食」多於「肉食」,民眾多吃蔬食少吃肉,可減少食物在長程運送中的能源耗用,也可鼓勵農民將農地維持「綠覆率」,達到節能減碳目的;當然,客家菜的「蒸食」多,「油炸食」少,可減少油煙污染空氣;值得一提的是,客家福菜以日光曬乾保存,而免用防腐劑,是體內環保的發揚。

四、客家服飾具有現代「節能服裝」環保意涵。

早期高屏六堆客家地區,民眾多穿客家藍衫。高屏地區天氣炎熱,民眾穿的客家藍衫因為寬大、舒適、通風、吸汗,所以十分適合炎熱地區使用,穿上客家藍衫免開冷氣,節約電力;而在節能減碳潮流中,客家藍衫加以合理改良,可以成為人人喜歡穿的「節能減碳服裝」,也可以成為夏天涼爽學生制服、上班服、比基尼泳裝;此外,客家花布、客家藍衫製作剩餘的零碎布料,基於愛物惜物、資源永續利用觀念,可以做成美麗的「客家拼布」藝術品;更且在科技不發達年代,早期客家先民,從大自然花草取材,用植物染技術,在布料上,染出美麗圖樣。因為植物染取材方便,加上天然無毒害的優點,比現代化學染料,符合自然、環保的意涵。

五、客家信仰具有「山、林、水、土、海」的環境系統觀:

台灣的環境問題必須同時考慮「山、林、水、土、海」等5種環境系統,因為山區水土保持關係到土壤流失而流入河川,森林保育關係到河川上游水源涵養,土壤是否受到污染也關係到下雨的雨水將汙染物沖入河川,而受污染的河水也會流到海洋,造成海洋污染;有趣的是客家信仰恰好有「山、林、水、土、海」的觀念。客家信仰的山神為三山國王;樹神為土地公(榕樹伯公);河神為「二月祭」美濃河之河神;土地神為土地公(開庄伯公、田頭伯公、田尾伯公、水頭伯公、水尾伯公)和祖堂內的土地龍神;海神為媽祖;因此當客家地區舉辦山神、樹神、河神、土地神、海神祭典時,恰好可將此五種信仰守護「山、林、河、土、海」的觀念和環保教育結合,維持人與自然和諧。

 

由以上簡單舉例就可知道,客家文化和環保關係密切,客家實在太幸運了,有環境教育法當靠山,有擔任過環保署副署長的六堆客家優秀立法委員邱文彥支持環保議題,因此這是客家順水推舟好機會,我們可以考慮把客家12大節慶結合公僕環境教育課程,課程中融入客家環保文化,使得客家文化成為現代和未來都是有用的優良文化!文化只要有用,不怕外國文化衝擊,而能和地球永續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