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雜誌點滴

 

~

 

從客家風雲到客家雜誌走過二十九個年頭

 

客家風雲(1987/10/25_1989/10/25)_1-23

客家雜誌(1989/10/26_2015走過二十七個年頭)

           1-300期每月按時繼續發行中

 

資料來源及口述: 古國順 一雄 林光華 邱榮舉  陳石山 張義品 楊鏡汀

                              范振乾 黃子堯  彭欽清  鍾春蘭 羅肇錦

整理:陳康宏 張義品 林國隆

◎緣起

「客家雜誌」的前身為「客家風雲雜誌」,在台灣掀起客家文化運動高潮,至於它是怎麼成立的呢?據前客家風雲雜誌發起人之一鍾春蘭女士所述: 客家風雲雜誌於76年底創刊。成立的背景是在解嚴前後,長期以來當時執政當局的一黨獨霸,語言文化上也是國語的獨霸,壓抑客家母語。整個社會因為壓抑太久了,不止黨外的聲音,社會各基層的聲音也競相發出。

那時候十一個雜誌發起人(李永得、林一雄、胡鴻仁、陳國祥、陳文和、邱榮舉、梁景峰、魏廷昱、黃安滄、鍾春蘭、戴興明),特別是中時跟自立晚報系統媒體人,閒聊之間竟都有相同想法:辦一份客家的雜誌,為客家人發聲。

前客家風雲雜誌社長邱榮舉表示:(客家雜誌七十七期二一頁)一九八七年夏天的某一個晚上,我特邀當時在中國時報的老同學兼老友梁景峰教授,一起在淡水「海中天」啤酒屋把酒論客家,討論如何搶救客家文化與創辦客家雜誌時,他首度提出的,後來經我們一夥人共同討論後採用,乃成為新創辦之客家風雲雜誌的正式名稱。

一九八七年暑假,一方面邀請在中國時報系統任職的客家老友胡鴻仁、梁景峰、戴興明、鍾春蘭等高手共同構思,二方面回桃園力邀熟習台灣社會運動與雜誌經營之同鄉客家老友魏廷昱、黃安滄兩位仁兄拔刀相助、共同參與,三方面敦請在大台北地區長久以來熱心客家事務的老大哥林一雄老師前來共同推動;另外,透過鴻仁兄支特別推薦,又邀自立報系的陳文和先生也共襄盛舉,並擔任總編輯之職,就這樣我們九人既出錢又出力,且在許多熱心的客家鄉親之熱烈支持下,共同創辦了屬於全體客家人之公器的《客家風雲》雜誌。

沒多久,大家聚餐後,共同募集了新台幣一百萬元左右,此項義舉令人感動與敬佩,鄉親對我們多所鼓勵與勉勵,且沒有任何附帶條件與要求,這種無私的奉獻是,《客家風雲》雜誌辦得起來的重要關鍵之一。

 

◎客家風雲

由於客級知識分子的敏銳觀察,洞悉台灣客家人的處境,於是創立了「客家風雲」。

   客家風雲創刊酒會於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七日於台北市台大校友會館四樓舉行。十月二十五日正式出版創刊號,地址在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二七九巷四號八樓,首任社長梁景峰,發行人胡鴻仁,總編輯陳文和。客家風雲的創立,代表著客家菁英對客家人的權益與尊嚴意識的大覺醒。

至於為何創辦客家風雲呢?

    其發刊詞說:「客家人從中原輾轉遷徙來台,先祖篳路藍縷而今子孫繁衍,人才輩出,對國家鄉土屢有貢獻,對促進台灣多元性的現代發展,亦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目前台灣客家人口約四百萬,無疑是台灣邁向多元化、開放民主社會及重要的一環,然而未充分獲得政治、經濟、社會或文化上應有的地位和尊嚴。

   原因何在?或許是我們客家人本性善良,容忍成習,總是苦水往肚子裡吞,所以別人也就忽略了我們;或許是因為我們客家人歷來以農立家,刻苦耐勞成性,不爭不求,所以未積極去追求應有的權益;或許是因為我們客家人祇會顧自己,不重視公益,太不團結,所以不能行成集體性力量。

   為提昇客家人的地位和尊嚴,並在台灣多元組合、多元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做出更多的貢獻,實有必要團結客家,主動發揮客家尊重少數,包容多數的固有精神,全力推動社會共同的福祉。因此,身上留著客家人血液,滿懷奉獻精神的客家後生,聚集在一起,決定創辦這本『客家風雲』雜誌。」

    至於客家風雲與客家文化運動的關係如何呢?前客家風雲雜誌前社長邱榮舉表示,「台灣客家人為何要創辦客家風雲雜誌?我認為客家風雲是二十世紀末的台灣客家人為了要長期(整個世紀)提倡與推動客家文藝復興,也為了短期(二三十年)推動台灣客家文化運動,以期保存台灣客家文化,並強化台灣客家人應有的地位與尊嚴,而成為客家人說話、打拼、服務的輿論公器。」談到客家風雲的角色與功能時他表示,「客家風雲雜誌在客家文藝復興與台灣客家文化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簡單說就是扮演一種類似於開創者、拓荒者、奠基者的角色, 具有火車頭的功能,帶動台灣客家有志之士和熱心人士,共同鼓動風潮呼喚台灣客家人覺醒,嚴厲批評政府與各黨派的不當政策,大力提倡與推動台灣客家文化運動,進而希望有客家文藝復興,因此創辦客家風雲雜誌,代表一種理想,一種台灣客家青年的怒吼,及對台灣客家文化的肯定與關懷,它具有帶頭的示範作用,希望能喚醒更多的台灣客家人能懂得自主自覺,也希望更多人懂得:一方面要更加積極參與認識台灣,關懷台灣與建設台灣,另一方面要努力認同客家,並為台灣客家文化的保存與發揚而打拼。」(客家雜誌124期25 、26頁)

   對於客家文藝復興運動,客家雜誌前副社長范振乾表示。一九八七年底客家風雲雜誌成立,歷經一九八八年底還我母語大遊行,及一九九四年寶島客家電台開始播音。至二○○一年六月十四日行政院客委會正式成立止,我定位為「客家文藝復興運動」序曲,它雖非三年至五年完成,但它能否順利展開卻是「新介客家人」能否出現的關鍵點。(客家雜誌134期69頁)

客家風雲雜誌首任社長為梁景峰(1-3期),第四期由林一雄擔任(4-6期),第七期由邱榮舉接任(7-15期),第十六期再由林一雄接任(16-19期),第二十期由徐正光任社長(20-23期)。

   客家風雲月刊的主要內容有:「封面故事」的專題報導,面對面的人物專訪、政治、經濟、文化、山歌、風土人情……等。希望透過客家風雲的內容能提昇客家人族群意識,促進客家人的溝通與了解,團結客家人的力量,提昇客家人的政治經濟、經濟、社會和文化上的地位與功能。

客家風雲雜誌創立後,客家夏令營應運而生、一九八八年八月「客家夏令活動系列」於台北隆重展開,開創客家夏令營在台灣舉辦的第一頁‧

客家風雲」在台灣興起波瀾壯闊,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客家風雲雜誌的主導下,結合各地客家社團及工農運人士臨時組成客家權益促進會,發動萬人的「還我母語大遊行」,提出「開放客語廣播電視節目、實行雙語教育、建立平等語言政策修改廣電法第二十條對方言之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三大訴求。在客家人不分黨派以及國內外客家社團之參與資助下,「還我母語大遊行」正式展開於台北街頭,直接前往立法院提陳情書,直指政府心臟地帶,震撼台灣的社會與政府當局。

談到還我母語運動,前客家風雲雜誌社長林一雄表示:「客家人尊嚴及權益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保守的客家人還是要走上街頭,遊行要戰車(宣傳車),那來的戰車?只有民進黨有,由傅文政(總指揮)林豐喜(副總指揮)和本人(副總指揮)商借,客家戰車在台北街頭發出客家人的怒吼」(客家雜誌124期25頁)

「一二二八還我母語大遊行」結束後,有關單位安撫性質製播少數客語節目與新聞,而臨時組成的各黨派客家社團未經過深入溝通了解、整合或各有利害關係、政治理念的差異等因素,以致運動過後,後繼無力。在「客家風雲」方面,原創辦人馬在運動後相繼退出,改由一群既關心又熱忱的社會公正及學術文化界客籍人士接辦,並於一九九○年元旦改組為「客家雜誌」,風格不再客家風起雲湧,轉向以客家傳統文化民俗歷史的探討。

「客家風雲」走過風風雨雨,風起雲湧,歷經艱辛,波折不斷,據客家雜誌副社長楊鏡汀所述:﹝客家雜八十八期第十七頁﹞客家風雲到了第十六期,就出現停刊危機,幸有古國順教授、江木庭醫師、徐正光所長、彭欽清教授、傅武光教授、楊鏡汀校長、蕭新煌教授、羅榮光牧師等社會、學術、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客家菁英投入,給客家風雲一針強心針。

好景不常,因財源無繼,第十九期出刊以後又不得不暫停出刊。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三日,客家風雲股東會議於台北市甘州街五十五號徐外科醫院三樓會議室,出席者有羅榮光、彭欽清、古國順、胡鴻仁、陳文和、梁景峰、邱榮舉、楊鏡汀、羅肇錦、江木庭等。

討論的議題有:

1.結束現有雜誌,另成立新雜誌。

2.依現有雜誌,繼續出刊並邀聘新股東。

開會結果超過半數通過結束現有雜誌,另成立新雜誌。

   從此「客家風雲」改為「客家」除去「風雲」,希望此後不會有風風雨雨。至於為何會風風雨雨呢?前客家雜誌總編輯羅肇錦博士回憶:當時覺得客家風雲的名稱太激烈,如果辦不下去便把風雲拿掉,再不行就把客家的家拿掉,客家風雲很難得的是非常風雲迭起,每次開會的時候,都會吵來吵去,難得的是吵歸吵大家仍然繼續合作辦雜誌。

   客家風雲雜誌除了每月出刊外,並舉辦一系列活動,如座談會、問卷調查、客家研討會、夏令營、客家晚會……等。從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共出刊二十三期,二年多的時間,其舉辦的重要活動有以下:

  一九八七年九月五日,舉辦「客家人在台灣的政治角色及定位」座談會,地點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主持人為梁景峰。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二日,舉辦「開放設立客家語專業電台」。

  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舉辦「振興客家文化的現代意義」主持人為梁景峰。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七日,舉辦「客家人對中央民意代表結構改革的看法」主持人為陳文和,地點:臺北市仁愛路「元穠茶藝館」。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三十日,舉行「客家歌謠何去何從」,主持人:鍾春蘭。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六日,舉辦「為四百萬客家人的母語請命,政府應速制定合理的語言政策」,主持人:邱連輝。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七日舉辦「爭取客家語電視節目說明會」,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三~十四日,在台北舉辦客家夏令系列活動,內容有歷史、文學、建築……等,舉辦客語演講比賽,第二天舉辦「客家文化之旅」。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舉辦「六堆客家之夜」。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日,舉辦「台灣語言政策的反省─從客家的母語運動談起」,主持人:徐正光,地點;台北市耕莘文教院四樓。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還我母語」大遊行,由時任社長的邱榮舉(台大教授)擔任總領隊,高舉「全面開放客話電視節目、修改廣電法對方言限制條款為保障條款、建立多元開放的語言政策」的義旗,開台灣街頭運動以「文化」為訴求主題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舉行「客家人心目中的民意代表」座談會:主持人:鍾春蘭。

  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四日舉行「客家研討會」,於台北市甘州街的徐綜合醫院三樓會議室,邀請客家學者參與客家文化研討。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舉行「客家選舉的回顧與前瞻」,由徐正光主持。

  一九九○年元月,「客家風雲」停刊改為「客家雜誌」,繼續為客家文化延續香火。

◎客家雜誌

    客家風雲在還我母語運動後,原創辦人馬相繼退出,改由一群關心又熱忱的社會公義及學術文化界人士接辦,並於一九九○年元旦改組為客家雜誌,「客家雜誌」大致傳承「客家風雲」創刊時的宗旨,只是風格不再客家風起雲湧,轉趨保守柔性,以客家傳統文化民俗歷史的探討。首任社長徐正光,發行人陳文和,總編輯羅肇錦,徐社長正光於發刊詞〈心懷客家,放眼天下〉中,揭示了奮鬥的目標為:「延續客家文化香火,爭取客家族群的權益。」創刊酒會於一九九○年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二~五點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不料發刊至八月,因財務拮据,第一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結束後,便有停刊的打算。後來「義民廟」義助《客家》雜誌過關,幸賴管理委員會委員領銜支持下,《客家雜誌》終能起死回生。

談起這段歷史,客家雜誌義工職經理張義品表示,客家雜誌辦完第一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之後,鑒於財務危機本欲於客家雜誌第八期後作停刊準備,當時羅肇錦教授還寫好停刊聲明稿。

幸那時吳嘉浪先生提議找義民廟管理委員會,協助義印刊物,如佛教書籍義印那樣,義印客家雜誌來推廣客家文化,並請林光華社長當推手。在吳嘉浪先生引薦下,徐正光社長率領古國順,羅肇錦,陳文和,張世賢,楊鏡汀,張義品及彭欽清等人赴新埔,向新埔義民廟管理委員會簡報,終於獲得委員會首肯,答應支援經費,使得雜誌得以繼續發行,這就是為什麽在同期的雜誌封裏底又緊急刊登不停刊的聲明。當時林光華社長(義民廟三大管理人之一)力陳客家語言文化的重要姓,並認為身為客家宗教信仰中心的義民廟應義不容辭的協助客家雜誌渡過危機,以為日後作為推廣客家文化的基地,這些高瞻遠矚的意見,終獲義民廟管理委員會再三開會後通過協助義印案(附件二162頁)提供印刷經費給客家雜誌渡過停刊危機,以為日後作為推廣客家文化的基地。  在客家雜誌面臨危急存亡之秋,這些人所做的義舉,對於客家雜誌日後能繼續引導台灣整個客家文化復興運動絕對是功不可沒  

    客家雜誌一~十期由徐正光任社長(1-10期),羅肇錦任總編輯。十一期由林郁方任社長(11-13期),謝俊逢任總編輯,十四期起由林光華任社長(14-2242期)_ (1990年至2010年目前),羅肇錦任總編輯。後來陸續由涂春景、楊長鎮、黃子堯、陳康宏、林國隆擔任總編輯。發行人方面,1~10期由陳文和擔任(1-10期),十四期至今(14-251期) (1991年至2011年目前)由陳石山律師擔任,經理方面則由吳嘉浪到現在榮譽義工職經理張義品(11-251期) (1991年至2011年目前)慘淡艱苦經營管理。

客家雜誌二十期之後 ,秉持經營管理與編務兼顧的原則,林光華社長、發行人陳石山、榮譽義工職經理張義品、及先後任總編輯所組成的工作團隊終將客家雜誌帶向財務編務較平穩的境界,漸成為臺灣客家輿論的領航員。其中於客家雜誌初期經濟困境時張世賢主任及鄭亦宏校長各樂捐十萬元助客家雜誌度過難關,可說是客家雜誌的大恩人。更有海外旅美鄉賢朱真一、劉永斌等博士,國內眾多列為榮譽顧問的熱心鄉親襄助,如李阿青詹紹華溫送珍、黃鵬海、張錦輝、林清文等先生以及新埔褒忠義民廟、資生堂新竹國際商銀、嬰兒與母親多媒體事業集團長期贊助。客家雜誌才能二十四年來屹立不搖。

   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律師,於一九九○年二月二十五日起至二○○三年八月止,已擔任發行人十三年的光景,客家風雲創刊之初,他與徐進福、劉得寬律師共同擔任法律顧問,後於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五日獨任法律顧問,至於他為何會擔任發行人呢?他表示:

一九九一年農曆正月初,客屬社團新春團拜,客家雜誌吳嘉浪經理來訪,告知客家雜誌發行人陳文和請辭數月無人接任,林光華社長請其代任,他考慮半個月,在時間急迫下,他期許自己「你們敢跳太平洋,我也敢跳崩崗」抱者與客家雜誌共存亡的心理,勉強同意,我覺得客家雜誌「容忍」比「自由」重要,廣結善緣樂觀奮鬥,以熱心、良心、耐心、任勞、任怨之理念與所有關心客家雜誌的鄉親共同努力。(客家雜誌124期23頁)

   台灣首次大型客家學術研討會,由客家雜誌承辦,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二至十四日在苗栗縣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名稱為「八十三年全國文藝季客家文化研討會」,事後彙整成「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對台灣客家學術研討會的舉辦影響深遠。

當時擔任總幹事的政大英語系彭欽清教授回億時:「從籌備會成立到舉辦研討會只有四個月時間,時間真是緊迫,我們可說是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一九九四年客家電台成立,客語廣播人才缺乏,客家雜誌為因應此情況,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一九九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客家雜誌與政大廣電系廣電基金共同合作,舉辦「客語廣播人才培訓班初級中級」發行人陳石山律師表示:「感覺好像黃埔一期二期,培植客語廣播子弟兵,許多學員成為『寶島客家電台』『中廣客家頻道』『新客家電台』主持人,對日後客語廣播人才的培訓意義重大。」

每年政府發大批金錢舉辦台北燈會,吸引數十萬人來觀賞,可是客家特色的花車看不到。陳石山律師回憶客家雜誌參加台北燈會的情況,一九九七年及一九九八年元宵節中正紀念堂燈會活動,客家雜誌獲興田健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溫送珍鄉親大力贊助,在中山南路信義路口,先後以「繼往開來」「自強不息」為主題,參加花車展示,由前副社長范振乾全力策劃執行,總編輯黃子堯負責歌謠,編輯委員彭欽清、徐玉海、張世賢輪流值勤,參加花車展示,顯示客家族群的存在不再是都市隱形人(客家雜誌124期24頁)。

談到階段性使命,前客家雜誌社總編輯黃子堯(前客家電台台長)表示,客家風雲雜誌的使命是以還我母語運動為主導,具有強烈的批判性,現階段主題訴求的延續性與前瞻性應多多思考,配合時代及社會的改變。

談到客家雜誌對客家文化的貢獻,台北師院應用語言研究所所長古國順教授表示,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說:一、反應客家族群心聲,喚起各界人士對客家問題的重視。二是增進一般人對客家文化的了解、有益於族群的和諧。三、可以幫助客家人自我了解,提高自信心。(客家雜誌124期38頁)

      客家雜誌除了每月出刊外,並舉辦各類活動如座談會、學術研討會、廣播人才培訓班、客家夏令營、文化之旅、客家晚會、讀者聯誼會、未婚聯誼、歌詞比賽……等以及參與台北元宵燈會,客家雜誌自一九九○年創刊後,至二○○七年止,大事紀如下:

   

  一九八八年到二○一五年,每年七、八月間舉辦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活動。迄今已辦二十五屆。成為客家雜誌的招牌。2000年7月的第11屆全國客家文化夏令營,陳水扁總統蒞臨指導。歷任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范光群、葉菊蘭、羅文嘉、李永得、黃玉振等主任委員夏令營開營典禮均親臨參與。

  一九九○年元月舉辦「客家文學的可能與限制」座談會,主持:羅肇錦。

  一九九○年三月舉辦「客家歌謠的現況與發展座談會」,由謝俊逢主持。

  一九九○年四月十五日,舉辦「新竹客家文化之旅」由陳文和帶隊,前往新埔、北埔等地,參觀客家古蹟,看鄧雨賢故居,品嘗客家菜。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七日於立法院第一會議室舉辦「十二月二十八日還我母語大遊行五週年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由林光華主持。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二~十三日,承辦行政院文建會「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全國文藝季客家文化研討會」,於苗栗縣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

  一九九四年十月卅一日,由客家雜誌承辦的「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出版。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三日舉辦「如何公平分配廣播頻道促進族群和諧」座談會,地點於台大校友會館,主持人:彭欽清。議題有1.廣播頻道與客家;2.如何利用廣播傳揚客家文化;3.從台北電台事件看政黨對客語廣播的態度。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九九六年一月六日承辦「客語廣播人才培訓班初級第一期」這項活動由行政院策劃,政大廣電系協辦。

  一九九六年三月九日~五月十八日承辦「客語廣播人才培訓班初級第二期」。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下午二點於台大校友會館舉辦「大專客家青年社團聯誼」座談會,由陳石山主持。

  一九九六年十月十六日於桃園縣平鎮市「貴子土雞城」舉辦「讀者聯誼」。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舉辦「客家群星會」由鍾惠文、賴漢生主持。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日~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廣電基金舉辦「客語廣播人才培訓中級班第一期」。

  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舉辦第二期客語廣播人才培訓中級班。

  一九九七年舉辦「客家歌詞創作比賽」。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於台北燈會展出「繼往開來」花燈展,並表演客家歌舞。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日到二日於陽明山福音園舉辦「客家青年未婚聯誼」

  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一到十五日參加台北燈會花燈展,主題「自強不息」,並表演客家歌舞。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日參加台北市客家文化節系列活動「客家現身大遊行」。

  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台北市客家藝文中心承辦「大陸客籍畫展暨座談會」,談「客家書畫」,由陳康宏主持。

  二○○○年八月十九日下午三點舉辦「義民祭與客家」座談會,地點在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館,由發行人陳石山主持。

  二○○○年九月十六日舉辦「客家雜誌走過十三年」座談會,由發行人陳石山主持,地點在台北市中原客家崇正會會館。

  二○○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客家雜誌副社長范振乾及副總編輯陳康宏參與「還我母語二小時」遊行活動,抗議教育部在中小學客家母語課程不足二小時。

  二○○一年八月參加義民祭典創意神豬比賽獲佳作

  二○○二年三月十五日,出版「客語教學支援人員筆試模擬試題」,命中率高達分之四十八,受到各地考生肯定。

  二○○二年四月二十日,出版「客語教學支援人員口試猜題」,掌握全部命題方向,受到各地考生肯定。

  二○○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出版「客話唐詩CD」教材,張鎮坤主講,由陳康宏製作。

   二○○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客家雜誌十五周年慶於台大法商法學院,陳水扁總統、台北市長馬英九均雙雙蒞臨指導,顯示客家雜誌多年的努力深受肯定。

  二○○三年二月承辦台北市政府元宵節客家主題三山國王花燈展示於中正紀念堂,張義品總企劃。

  二○○三年至二○一一年連續九年客家雜誌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優良出版品獎勵出版。

  二○○三年七月承辦台北市政府義民祭典客家文化展示於台北體育館,張義品總企劃。

  二○○三年十月客家雜誌榮獲台北市政府客家委員會審定為九十二度客家優良出版品特優獎

   

二○○三年十二月客家雜誌創刊十六年來首次出版臺灣客家文化叢書旅美醫師朱真一博士著絕望的語言??-- 談 lau寫客家台灣語文同絕望的少數??海外客家台灣人的心與情等書。張義品總企劃,陳康宏主編。

  二○○四年一月客家雜誌創刊16年來於嬰兒與母親雜誌社暨發行人張錦輝協助下首次封面改版。

  二○○五年八月行政院謝長廷院長頒發行政院感謝狀給20位對客家雜誌與客家文化有卓越貢獻的客家鄉賢。

  二○○七年八月在苗栗仁愛國小徐煥昇老師協助下建立客家雜誌網站。

  二○○七年十月於台大法律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國家語言發展法對客語復興的影響」座談會由,張義品企劃、張葉森醫師主持。

  二○○八年企劃製作年度臺北市政府客委會客家文化季刊,張義品企劃。

  二○○八年六月客家雜誌編輯群榮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新聞獎-客家新聞評論獎首獎。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舉辦《義民廟研究暨客家運動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張義品企劃,林光華主持。

  二○○九年三月二十九日舉辦「1895乙未保台先烈入祠義民廟」座談會張義品企劃,林光華主持。

  二○一○年十月承辦台北市政府義民祭典客家文化展示於台北松山菸廠,張義品總企劃。

   

   

許多客家熱心人士對客家雜誌貢獻巨大,無法列舉文中在此致歉,歡 迎來文補充,感謝、按仔細、承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