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嫁娶禮俗篇       彭學堯

約在民國三十年,之年代左右,西元1940年前後。

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探親、俗稱偷看)

1、社會有了上述正確的理念,也需要最重要的人生過程,當家者父母、兒子約1820歲,女兒則1618歲時候,就會托媒人協助出面尋求門當戶對之理想對象,或男女各方父母眼中,認為達到理想之對象者,也會邀請親友婦女上門先予提親說恰。(俗稱媒人或媒婆)

2、如果男女雙方互不相識,或不盡詳細者,則選擇吉利日期,登府探親會面,通常採取雙日二、四、六、八、十等,含意為湊雙吉利也,男方邀約六或八人帶上糖果禮品,由媒人引導拜訪女方「探親」,準新娘由親友婦女「引鳳」,帶出廳堂,端出泡冰糖之甜茶,呈給男方之嘉賓,呈獻是依照元老、長者、長輩、輩份之先後順序,準新郎是最後一位。

探親之方式也有比較神祕的方式(所謂偷看)。裝成牛販、買豬仔、雞鴨,也有

裝成收購五穀雜糧,或收購山竽黃麻者、千奇百怪,總之無奇不有。

3、  男方為了多加研究觀察準新娘之容貌及行動、性格、手腳之機會,準新

       娘奉茶時,故意不按長幼輩份順序就位,洞察準新娘之性格、容忍度、                        

       養的程度。

4、通常男方父母,為了要知道兒子對準新娘之印象,納意之程度,會交給準新郎兩個大小的禮金,(紅包),以磧茶杯之用,兒子納意者,就磧比較大的之紅包,如果不中意,就磧較小的紅包,父母藉此了解子兒之心意,準新郎的茶杯是最後收回,大致擇定對象?已定。

二、問名(俗稱討年生或婚書帖)

1、經過探親,食了準新娘之甜茶後,準新郎用大號紅包磧底後,為父母者,

篤定就會托媒人向女方開口再提親,要求提供婚喜帖(俗稱婚仔)。同時女方也會托媒人要求男方之婚喜帖(所謂婚喜帖係男女雙方之生辰年、月、日、時)。當出生初次排八字,如果女方八字有重大缺陷,為父母者會特請算命先生做少許更改,選擇比較吉利之生辰,但男性則無更改之必要,(所謂男命無假,女命吳真,避開七煞、八敗、鐵掃、地掃,但今可說稀少,生辰可以擇選)

2、雙方各取得婚喜帖後,就請命理師(算命先生),排八字合婚(合婚卦),是否搭配相生,如果被認定是上婚,或適宜者,就再進一步,托媒人談論納吉,「俗稱過定」,如果不相當就此中斷,雙方也尊重其結果。

所托之媒人親朋之中,婦女較多,也有男性(所謂媒人婆、媒人公)

1、男方:乾造辛已年1215子時建生吉。 如今「呈祥」也通用。

2、女方:坤造甲子年正月初二日丑食瑞生大吉。如今 「獻瑞」也通用。

規範採取湊合十六個字為調借,如初、吉、大吉、大利、等字進退調配,在婚喜帖之紅紙袋上書寫「庚書」二字,又在婚喜帖上書寫「天作之合」之吉祥字句。

自古以來,男比女大一點,「故稱老公」,相差一、二、四,也有少數同年或新娘之年齡大於新郎之年齡者,但如果相差三、六、九歲者,比較不吉利,傳說云云。

1、當代之婚姻,是以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憑媒六禮而湊合之)

       也有少數,求祈神明,如觀世音菩薩、註生娘娘、天上聖母等,于香案                  

       前以牲儀、果品、財帛、求神問卜,指點迷津是否吉利,若屬上婚,則

       求神降筆,或以聖筊做為定奪。

『協宜』,男方再托請媒人向女方談論條件,媒人帶手信(等路)

1、聘金要求?(現一般多不收聘金) 2、留多少做為圓聘禮,3、喜餅要

求幾個多重(通常是16,也有1220)4、豬肉要多少腿肉,甚至整隻亦有,酒壺雞(答謝女方之外公外婆、母舅、由人數而定)、魷魚、酒等等,5、姊妹錢幾份,紅蛋配合其份數,(每一份裝入兩個紅蛋及姊妹錢大約二元稱一對銀,當時365666份尾數,以六為吉數分送給兄弟姊妹及回敬給承蒙添妝者之用)6、如果是世家結緣者,擇論新娘威,多少摃威,就可以表示,豐盛之男方禮儀了。要求何種金飾多重幾件(項鍊、戒指、手鐲)。男方由媒人代理提起,要求女方之嫁妝:大衣櫥、衣櫃、大皮箱、書桌、大圓桌、圓凳頭十張、裁縫車、梳妝台。廳堂用品及神器,如八仙彩、桌圍、繡燈、檀爐、祀棹燭台等全套神器禮物。一般而言女方先要求聘金,男方則要求家妝,其條件就要靠媒人運用智慧,揀親不如挑媒,就是如此。也有少數路途過於遙遠,折現()由男方代辦。男方則請師擇吉,選定訂盟之吉日。

三、訂盟「俗稱納徵或文定或納彩或下聘」(依照傳統慣例男女雙方必須送給媒

   人一個紅包

   男方湊足六人或八人或十人(連媒人新郎在內),上門前往女方文定,女方則

   打紙炮(即放鞭炮),迎接新郎與嘉賓。

   男方則挑大餅一擔或數擔。(看大餅之數量而定),由媒人先行帶路。到了女  

   方家府時,小心!門檻不可踩踏,表示文雅禮貌。

   大餅的數量,視女方親朋多寡而定,668696106126166不定。

   新娘由引鳳者帶出,端出泡冰糖之甜茶(即所謂扛茶),此時男方人士則按照

   輩分:母舅、阿伯、阿叔、父母依序進入,新郎最後進入。

   新娘回來收杯子時,男方每人必須碛一份紅包,新郎碛大紅包或金戒指。

   男女雙方交接聘金,男左女右對立,中間由媒人傳送監交。

   禮物為所談妥之聘金,金器件數(金飾)及手錶等。女方則拿圓茶盤,男方則

   先于大紅包對摺,放入大茶盤,聘金則放在上面也。

   教完聘金之後,新娘由引鳳者帶出廳堂中央,坐高凳墊矮凳(即表示高貴之

   義,讓新郎為她帶上所有的金器,文定之儀式始告完成。男方此時必須交出

   六禮,托媒人送交女方主婚人引鳳禮,簪花禮、盥洗禮、廚房禮、端菜禮、

   桌席禮及冬瓜、茶、燭等(其中桌席禮要重禮,若按當時非常豐盛之佳餚,

   還要加碼一倍以上)

宴席中若看到甜湯出來後,男方應先離席,以表示禮貌。新郎之坐位,必須  

為下方之小位,由長輩先入座,喜酒可食,但要斟酌份量,(全程行動允許他人

拍照留念)

酒宴後男方準備回家(必須請媒人先告知女方主婚人)女方必須交若干數量之大  

餅磧給男方(數量約六或八、十、十二、十六)數量不一。女方另有禮物謮給新

郎:西裝料、領帶、皮帶、皮包、金戒指、桌巾等通常取六品之吉利數字。

新娘再次端出泡冰糖之甜茶,此回就不必謮紅包。(女方送男方回家後將喜餅分

送諸親友)

後準新娘必須專功學習針指之手藝,如縫補,學會做起碼之衣裳。

四、請期:請期方式(俗稱進聘或送日子)

訂盟後(即納微或過定)大約選擇半年左右,或過年之前之佳期,請看日先生(擇日師),於內中擇取嫁娶之黃道吉日,雖然選擇了黃道吉日,為避免女方之不便,如先前所安排的行程,或準新娘之生理情況,先請媒人與女方之主婚人,商妥請期與嫁娶之吉日後,才請擇日師書寫黃道嫁娶吉課。如期托交媒人送往女方主婚人,即請期也。

此時媒人將黃道嫁娶吉課及覆日禮(覆日課用之紅包),一起裝入籮 內,男方需另備一份手信(等路)及豬肉,約三斤左右,一起送往女方,其豬肉為媒人菜,因為古時交通不便,路途又遙遠,尚無車輛可以代步,到達女家已是中午時分,女方則以豬肉做為招待媒人午餐之用也。此時男女雙方,必須依傳統慣例,送給媒人一個紅包,以及車馬費,擇取佳期,雖屬大吉大利,依照慣例,女方仍有否定

之權利,總之,凡是女方若不點頭,可說是寸步難移。(以後則被稱為活外家難 )

有少部分人以求神或問卜方式擇吉,因佳期之擇取容易,凶煞不拘,花費又符合經濟,假日之嫁娶,如今已是客家特有之一股風潮。

五:嫁娶的準備(迎娶前)

1、男方事先必須焗酒(釀酒),或準備甜酒(將酒加料發酵)2、整修房子及房間,3、佈置新房、4、商請廚師安排桌席事宜,預訂八音班,新娘轎,普遍為一項,世家才有三項:轎子、新娘、新郎、媒人各一項,5、印帖發帖(世家之人用木刻,大印書名章蓋於請帖上加另紙)6、佳期前一天準備冬瓜茶燭、排香祖紙、(上古時代外加檳榔、煙),紅蛋及姐妹錢、豬臂、酒水、酒壺雞送往女方。晚上樁擠耙,於早仔時結起蓮花燈座,禱告上蒼,拜天公祈求庇佑,然後拜祖先,(奏告裔孫完婚吉事)7、大廳門口擺放檀香盤,內置絲茅、抹草、檀香以木炭火點燃,煙燻等新娘進門,一方面表示避邪,一方面表示用清香迎家人,8、商請端莊雅氣之婦女,作為引鳳娘,牽引新娘進門,謁祖、進房,(新娘將到前,婆婆小姑必須先于迴避,習俗也)

新娘下轎時,由小花童子,扛茶盤放四個杯子,放入糖果稱為「四盞碟堆」即為拜轎門。此時新娘伸出玉手,將糖果拈起兩個,再放入紅包一個,即由新郎上前用新合扇,掀開轎門,隨後由引鳳娘引進入大廳後謁祖。

在新娘轎之背後,通常會掛一個畫上八卦圖圓形大竹篩,古時邪術流行,所謂鬼魅妖怪,凶煞之類甚多,擇日師還會附上一張鳳凰符,貼於轎門上,下轎後則改貼於房門之門楣上。

六禮為:引鳳禮、簪花禮、開容禮、開剪禮、盥洗禮、點燭禮(雙份)、祀神禮、廚房禮、端菜哩,男方主人需給迎娶人員迎新禮,轎夫另有添丁禮。

迎娶時托媒人交給女方,六禮及祀神禮儀(部分為雙份)則隨新娘帶回一份,作為進門謁祖及禮儀之用,但今改為男方預備,因只送往一份不盡相同之處。

男方之謁祖,由族長兩人同時點燃祖紙,再點燃龍鳳燭,然後點燃排香,交由新郎與新娘,由族長引導,同時向祖先,行三鞠躬大拜,並請族長講四句(金玉良言)

龍燭光輝照廳堂,照耀金雞對鳳凰,夫和妻順生貴子,子孫滿門福滿堂,說了四句後,主人將兩個大紅包送與族長,後由引鳳娘牽引進房。

新娘進房後,打開嫁妝,先于掛上門廉,擺上書桌凳子,由小花童或小花娘,端甜茶或面盆水給新娘,次數不限,每次新娘都要給紅包。當時農業社會小花童或花娘得此外快,皆大歡喜。

女方閨女出閨閣之習俗

前一天將所有嫁妝貼上一小張長方形之紅紙,(當代尚無剪貼紅喜字樣),新娘所穿之羅帕(當代尚無禮服)色彩必定是粉紅色,或桃紅色,新郎新娘拜別祖宗後,再朝向父母親一鞠躬,行拜別禮。此時母親會給新娘謮腰錢(紅包),後由引鳳娘引導上轎。(此時一般新娘均會含出喜淚,用手帕一直擦試),當花轎起轎後,把事先準備好之小皮包(內有紅包),綁上小手帕之新合扇,向轎窗外拋出,給弟妹撿起,表示女兒已經成年,一切認命,不再回來勞駕父母,一方面表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也會遵守夫家的教導。此時父母也會將一小杓清水向花轎潑去,(表示水波落地無法收回),女兒已是別人的媳婦,總算了斷了一樁心事,雖然心裡是萬般不捨,還是要裝出默默之祝福。

女方之拜祖,大致與男方之謁祖相同,只是將族長換成母舅,其四句為黃道吉日喜洋洋,新郎新娘進廳堂,新娘必定生貴子,早生貴子狀元郎。

女方必須準備九席(俗稱點心),供給男方之佳賓用餐,因路途遙遠,恐怕中途肚飢餓之故也,女方又必須準備五樣種子,如穀、菜仔共五樣,及蓮蕉、竿頭、韭菜,但需整顆,表示多子多孫,長長久久,送上男方後放在神桌上,女方又需備阿郎菜、雞臂,又需準備一對必須有頭有尾長甘蔗,由新阿舅夯甘蔗,表示一對新婚夫婦,長命富貴,從頭到尾,節節高昇,永遠甜甜密密之義,又要把帶路雞與祖婆雞,送往男方傳承,又備新娘燈籠大、小各一對派人提,參加迎娶的行列,最後一串鞭炮響起,女兒之嫁娶儀式告一段落。新娘之嫁妝內,還要多份禮物,如鞋、高級大手帕,做為回敬食新娘茶之長輩或佳賓之用。

新娘必須備有阿郎帽、鞋、襪等,又要給內外祖父母、公婆、大郎伯、小叔、大娘姑、小娘姑、伯公、叔公、伯叔姆、姑婆等、鞋一雙,把紅紙剪成鞋底放入,另外暗中帶一份小點心,如米糕、或餅之類,可做為充饑之用,一切嫁妝均以人力搬運,嫁妝中除了前項所提示之區區幾項外,還包刮除了床之外, 所有新房中之物件,以當時之交通條件,花費之人力,可說是勞師動眾。

女方父母如果富裕者,則有倒墊女婿金錢或嫁妝,甚至土地多有,比較貧窮者相反,要得聘金,將留下若干做為老本或家用。

新娘之午餐及晚餐,均由他人端至房間內,單獨用餐只可吃一碗,還必須留下半碗做為養豬之本錢,為六畜興旺之含義。(但必須各給一個紅包)

男方酒宴散席後,仍有餘興節目。食新娘茶(其實為撩新娘或媒人)食茶者必須講四句。

一般食了新娘茶之後,新阿舅準備要回家之前,就要先探房,新郎必須準備兩個大紅包(稱為探房禮),探房後男方送新阿救回家。

食新娘茶之四句:

茶盤新新園叮噹、茶杯放在盤中央、茶香味甘杯杯甜、新郎新娘永世昌。

新郎斯文又大方、新娘生來又端莊、新娘茶仔甜又香、早生貴子狀元郎。

通常前一天晚上,新房內之新眠床,要兩個人同睡,表示雙對吉利。

洞房花燭夜之笑話。

新郎請新娘先寬衣解帶脫鞋,先上床睡在內邉,之後隨即寬衣解帶,然後將鞋放在新娘之鞋面上(重疊),據說新郎以後才有威嚴。

上夜子前新娘上床後,看到老鼠食穀,就說老鼠食你个榖,到了夜三更之後老鼠又來食穀,語氣改變了,新娘對新郎說,老鼠食我裡个穀,因到了半夜三更時分,雙方已完成了夫妻應盡之義務,永浴愛河,同心協力,投下了百年大計。

更有才子佳人結為連哩,在洞房花燭夜,新郎想早一點上床圓房,登峰造極,完成人生之大事,早日完成傳宗接代之使命,吟唱詩句勸新娘早點上床,好圓房,

男吟:綾蘿帳內龍鳳配,錦繡龍被鴛鴦池,今日洞房花燭夜,天作之合為此時,

女吟:黃道吉日為今朝,半夜上床不為遲,等到半夜人盡後,馬鞍掛起任君騎。

如此之詩詞對照,非常配合兩人之容忍度,含意為時間寶貴,春宵一刻值千金。

第二天早晨邀媒人,共進早餐後,再給媒人一個特大之紅包「謝媒禮」。

歸寧(俗稱頭轉門或轉外家),通常為二朝,或三朝,或五朝(如今為二朝居多)

通常相約之日早上,新阿舅前來男方,接引一對新人到女方探訪,俗謂頭轉門,或轉外家,當時多以家族群居為多,故新郎必須預備豐盛之禮品與紅包,先將禮品分送女方之親友,然後再分發紅包,長幼有序,輕重不一,所有親戚大人連小孩都有。是日中午岳父母,順便邀請親友共進午餐,表示歡迎女兒已成家,責任已盡也,當喜宴散席後,新郎與新娘準備回家,此時岳家之長輩,多會回送一對新人一個紅包,原來所送出之紅包,原封不動,甚至還加添不少,小孩則沒有,給一對新人帶回,買田又買地(吉祥話)

新阿舅有接有送,又於送回男家後,當晚由新親家安排,擺宴宴請新阿舅,然後送新阿舅回家,如此始得稱謂圓滿完成了一門婚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客家人嫁娶禮俗篇
    全站熱搜

    hakka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