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客家失聲?
在現今高科技時代,所有事物皆日新月異,許多的客家人文事物,不論是客庄或是都會地區,由於物質基礎比過去優渥,傳統的風俗被不斷複製與創新,
客家文化逐漸增添不同的色彩,反之亦讓部分原有文化褪色或遺忘。
為了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以人架構出社會基本單位,客家聚集生活的地方為客家聚落,在聚落中延伸之客家習俗生活、飲食文化、生活語言、建築特色、信仰祭典等,這些人文事物皆具有高度的客家內涵與意義。而在都會地區許多客家小型聚落,卻是分布在各客家社團中,成為不容小覷的基本單位,如各客家研究學會、崇正會、客家音樂協會、客家民謠班、客家文化研習班、客家歌舞班、客家藝術研習班、客家影像學習班、客家烹飪班等,孕育出新的客家文化而生生不息。
但,若客家文化果真如此生生不息,就能與社會接軌,而不是被框在客家聚落中孤芳自賞,亦不是一再被聲聲澆熄,客家的聲音被忽略已絕非第一次,如今建國百年MV14分鐘無客家聲音,對於客家自然地被漠視只是再增添一筆而已。此次文建會號稱各語系歌手參與演唱,但沒有票選出客家歌曲,讓客家歌手演唱,那何必強調各語系參與百年經典獻唱,被邀請「金曲獎客語類最佳女歌手」官靈芝,唱的是《夜來香 》而不是客家歌曲,這聯想起來頓時讓人錯愕。
若真要票選客家歌曲,當真會無客家歌曲嗎?當今臺灣每到選舉之際,令人朗朗上口之《客家本色》,讓許多自稱「我是客家人」的政治人物,又重現江湖哼唱《客家本色》,讓選民以票選出心目中之人選,且馬總統也說自己是客家人,每年必去馬家庄祭祖、發紅包,證明自己是客家人,那很明顯的是臺灣客家總統,在建國百年MV的客家參與,也是直接被忽略。再者,要說百年,先前客委會之客語認證宣傳短片中,也說國父是客家人,那客家國父在百年之際,卻聽不到客家之聲,豈不嗚呼哀哉是也!被遺忘的臺灣第二大族群文化,何時才能被正視,難道還要等下個百年嗎?
當臺灣在說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同時,應可回頭檢視在臺灣的歷史中,有不同時期的統治者,亦有不同時期來自各地,遷徙來到臺灣的人民共同為臺灣寫下歷史,形成了臺灣多元化,當然客家也是參與者。人說走過必留下痕跡,客家的足跡為何總被抹去,這是社會值得檢討的議題;亦或是客家人的聲音沒被放送出去,還是客家人不敢出聲,這些都是客家自己要省思的問題。
是故,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思維與「認知」,個人經歷過程不同,將會影響認知的結果,對於文化的內涵,亦會產生概念影響,以致於在決議任何事務時,難免有所不同這是可理解的。但,若因身負決策者的個人認知力不同或不足,而影響不同文化的發展,這是不能輕忽之事,客家文化是否能被平等看待,客家不僅看在眼裡,亦將以行動力展現。
留言列表